劉建春
山東省陽信縣人民醫(yī)院,山東 濱州 251800
近年來,社會經(jīng)濟水平的提升,使得人們對自身的外表美觀度有了更高的要求,進而導致越來越多的人自愿加入到口腔修復的行列當中。而牙體預備則是口腔修復前比較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能夠有效調整缺陷牙齒,提高修復效果,并能起到復位固定的作用[1]。本文選取70名口腔修復病患(2019年2月-2020年10月),旨在分析牙體預備用于口腔修復的價值,如下。
1.1一般資料 2019年2月-2020年10月本科接診口腔修復病患70例,隨機均分2組。研究組女性14例,男性21例,年紀在43-76歲之間,平均(52.47±6.82)歲;體重在40-89kg之間,平均(59.46±4.82)kg。對照組女性15例,男性20例,年紀在42-77歲之間,平均(52.03±6.41)歲;體重在40-90kg之間,平均(59.67±5.13)kg?;颊呔裾?,能與他人正常溝通,且病歷信息完整。2組年紀等資料對比,P>0.05,具有可比性。
1.2排除標準[2](1)全身性疾病者。(2)重要器官功能不全者。(3)不方便后續(xù)隨訪者。(4)交流障礙者。(5)精神病者。(6)依從性極差者。(7)惡性腫瘤者。(8)癡呆者。
1.3方法 研究組牙體預備時采取切緣非包繞型-Ⅰ型合理調整患者牙齒局部,選擇縱向定位溝聯(lián)合Freehand0法,確保預備縱深在0.12-0.17mm之間。頸緣線四周為凹陷狀時,可能會引起較為劇烈的疼痛感,若有必要,可對患者施以局麻處理。整體修復時,仔細檢查牙體周圍組織,確保組織完整性。對照組牙體預備前需對口腔中的壞死組織進行徹底的清除,同時去除凹陷處和牙齦處的雜物,待留出空間之后,再修復牙體。根據(jù)患者實際情況,對修復位置和范圍進行適當?shù)倪x取,對于合并其它口腔疾病者,需積極治療,以確保牙體的美觀度,能正常咬合。
1.4評價指標 隨訪3個月,統(tǒng)計2組不良反應(創(chuàng)口腫脹,及牙體缺損等)發(fā)生例數(shù),同時調查修復外觀滿意度,并對調查結果采取百分制。不滿意≤64,一般65-84,滿意≥85。(一般+滿意)/例數(shù)*100%即滿意度。
2.1不良反應分析 在不良反應發(fā)生率上,研究組2.86%,比對照組25.71%低,P<0.05。如表1。
表1 統(tǒng)計不良反應表 [n,(%)]
2.2滿意度分析 在修復外觀滿意度上,研究組97.14%,比對照組74.29%高,P<0.05。如表2。
表2 統(tǒng)計滿意度表 [n,(%)]
目前,瓷貼面技術作為一種比較新興的技術,在我國臨床牙科中有著比較廣泛的運用,可提高患者療效,且其不良反應也較少。但有報道稱,瓷貼面牙體預備期間可能會受牙本質濕度的影響,出現(xiàn)粘連度降低的情況,所以,在預備牙體時,需在牙齒邊緣保留適量的牙釉質,以提高邊緣封閉效果,減少微滲漏的發(fā)生幾率[3]。
口腔修復中,對于因固定橋修復牙體預備引發(fā)的牙本質敏感反應,一般會采取臨時冠修復法對患者進行干預,但總的來說,還是應該根據(jù)牙體狀況對牙體預備方法進行選擇,以確??谇幌到y(tǒng)組織的正常,此后,再根據(jù)牙體情況對修復方案進行設計,如此,方可有效避免出現(xiàn)咬合紊亂與外觀不滿意等問題。對牙體進行預備期間,需保持牙髓的活力。近年來,醫(yī)療水平的提升,使得粘接技術與修復新材料得到進一步發(fā)展,不僅有效解決了牙本質敏感問題,還能減輕患者痛苦。預備過程中,因盡可能的對原有牙體組織與牙齒組織進行保留,以提高修復效果,增強固定力。
李志的研究[4]中,對15名口腔修復病患采取了烤瓷貼面切緣非包繞型-Ⅰ型預備法,并對另外15名口腔修復病患進行了常規(guī)修復,結果顯示,干預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6.67%(1/15),比常規(guī)組40.0%(6/15)高;干預組修復外觀滿意度93.33%(14/15),比常規(guī)組60.0%(9/15)高。表明,烤瓷貼面切緣非包繞型-Ⅰ型預備法對提高修復外觀滿意度具有顯著作用,且其不良反應也更少。此研究,針對修復外觀滿意度,研究組比對照組高,P<0.05;針對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研究組比對照組低,P<0.05。
綜上,口腔修復用烤瓷貼面切緣非包繞型-Ⅰ型預備法,利于不良反應的預防,及修復外觀滿意度的提升,建議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