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瑞靈 池敏珊 石新蘭
妊娠期糖尿病主要是指特發(fā)于妊娠期女性的一種以高血糖為主要表現(xiàn)特征的代謝性疾病,其最終分娩方式往往需行剖宮產。而術前禁食是剖宮產術前的一項常規(guī)性術前準備,主要目的在于預防患者術中誤吸,保證患者手術安全性[1]。目前,剖宮產的術前禁食時間普遍為8~12 h,禁飲時間為6 h[2]。而對于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 GDM)產婦而言,術前若進行長時間的禁食、禁飲處理,可能會引起低血糖、脫水、焦慮以及口渴等不良反應,繼而對剖宮產的順利開展造成負面影響,甚至影響產婦以及新生兒預后[3]。另有研究[4]指出,長時間的禁食、禁飲處理極易引起GDM產婦出現(xiàn)術前低血糖,產婦術后恢復進食后的胰島素抵抗發(fā)生風險較高,且會直接引發(fā)高血糖,進一步促進了切口感染的發(fā)生,并不利于切口的愈合,對患者的產后康復具有一定的不良影響。因此,尋找一種積極有效的手段降低GDM產婦低血糖的發(fā)生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亦是目前婦產科醫(yī)護人員共同關注的熱點。鑒于此,本文研究了縮短禁食、禁飲時間對GDM產婦分娩結局的影響,旨在為臨床擬行剖宮產術的GDM產婦提供一種行之有效的術前禁食、禁飲方案,現(xiàn)作以下報道。
選取筆者所在醫(yī)院2018年5月-2019年5月收治的GDM產婦90例進行研究,納入標準:(1)符合中華醫(y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基層版)》[5]中所制定的糖尿病相關診斷標準;(2)擬行剖宮產術;(3)為單胎足月妊娠;(4)年齡≥18周歲;(5)美國麻醉醫(yī)師協(xié)會(ASA)分級均為Ⅰ-Ⅱ級。排除標準:(1)既往有糖尿病史者;(2)心、肝、腎等重要器官發(fā)生損傷者;(3)產前檢查發(fā)現(xiàn)有胎盤植入、胎兒宮內窘迫以及胎盤粘連者;(4)意識障礙或伴有精神疾病者;(5)孕期注射胰島素者;(6)巨大兒產婦。納入對象及其家人均在知情同意書上簽字,且該研究獲得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將其按照信封法隨機等分成干預組和對照組,各45例。干預組,年齡22~37歲,平均年齡(31.85±4.12)歲;孕周38~42周,平均孕周(39.14±0.87)周;體質量指數(BMI)26.1~28.4 kg/m2,平均BMI(27.48±2.87)kg/m2;初產婦18例,經產婦27例;家庭月收入10 000元以下15例,10 000元及以上30例。對照組,年齡23~42歲,平均年齡(31.88±4.14)歲;孕周38~42周,平均孕周(39.16±0.88)周;BMI 26.2~28.7 kg/m2,平均BMI(27.51±2.89)kg/m2;初產婦17例,經產婦28例;家庭月收入10 000元以下16例,10 000元及以上29例。2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所有產婦均進行常規(guī)產前檢查、健康宣教、心理疏導以及分娩指導等。對照組實施常規(guī)禁食、禁飲處理,即術前禁食8 h,禁飲6 h。干預組則適當縮短禁食、禁飲時間,即術前禁食6 h,禁飲2 h。所有產婦攝入的食物以及液體均需經過主治醫(yī)生認可,叮囑產婦及其家屬嚴格遵循禁食、禁飲時間。術后檢測2組產婦的血糖,每隔4 h監(jiān)測1次。
比較2組圍術期相關指標、產婦術前低血糖、新生兒低血糖、術后腹脹發(fā)生情況、術后不適情況及產婦滿意度。(1)圍術期相關指標水平。包括術前24 h血糖、術后24 h血糖、術后24 h出血量、新生兒阿氏評分。(2)產婦術前不適反應發(fā)生情況。產婦術前不適反應包括口渴、饑餓、疲乏無力、焦慮。(3)滿意度。術后24 h采用滿意度評估量表[6]評估產婦滿意率,量表包括十分滿意、滿意、較滿意、不滿意4個選項,以十分滿意、滿意與較滿意人數總和與總人數的比值,再乘以100%作為滿意率。
干預組術前血糖水平顯著高于對照組,而術后24 h出血量顯著低于對照組。見表1。
表1 2組圍術期相關指標水平比較
2組術前低血糖及腹脹發(fā)生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干預組新生兒低血糖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見表2。
表2 2組術前低血糖、新生兒低血糖及腹脹發(fā)生情況比較 (例)
干預組產婦術前不適反應發(fā)生率為8.89%(4/45),顯著低于對照組的31.11%(14/45),2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6.944,P=0.008)。具體見表3。
表3 2組產婦術前不適反應發(fā)生情況 (例)
干預組滿意率為95.56%(43/45),明顯高于對照組的82.22%(37/45),2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4.050,P=0.044)。具體見表4。
表4 2組滿意度情況 (例)
GDM屬于妊娠期較為多見的并發(fā)癥之一,部分GDM接受順產或陰道引產時往往存在極大的風險,因此需要借助剖宮產術完成分娩[7-8]。然而,人體在手術麻醉過程中,食管下段括約肌收縮功能受到影響,食物以及胃酸如通過氣管進入肺部可能導致吸入性肺炎甚至窒息死亡[9-10]。因此,針對擇期手術患者,麻醉前往往需對患者進行禁食、禁飲處理,保證胃排空,以促進手術的安全進行[11-12]。既往,傳統(tǒng)觀念主要強調術前8 h禁食以及6 h禁飲。然而,GDM產婦和普通孕產婦存在一定的差異,若術前予以常規(guī)禁食、禁飲時間方案,可能會引起術前、術后血糖水平的巨大波動,引發(fā)一系列并發(fā)癥的發(fā)生風險,從而影響預后[13]。由此可見,優(yōu)化禁食、禁飲時間對于GDM產婦剖宮產術后的機體恢復以及新生兒安全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而美國麻醉醫(yī)師協(xié)會(ASA)以及快速康復外科分別修訂了術前禁食指南,縮短了術前禁食禁飲時間。
本文結果發(fā)現(xiàn),干預組新生兒低血糖的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與許佳等[14]的研究結果相符,說明了縮短禁食、禁飲時間可顯著降低新生兒低血糖發(fā)生風險。分析原因,可能為術前6 h禁食、術前2 h禁飲處理方案可有效減少肝糖原的分解,從而預防蛋白質代謝以及脂肪類氧化作用,進一步促進內源性胰島素的分泌,減輕體內胰島素抵抗現(xiàn)象,并促使機體獲得較佳的抗壓能力,最終促進了GDM產婦術后機體內血糖穩(wěn)定[15]。與此同時,術前縮短禁食、禁飲時間,可直接緩解產婦的產前饑餓、口渴等生理需求,且有效抑制肝糖原分解,抑制蛋白質代謝和脂類物質氧化,促進內源性胰島素的分泌,更好控制產婦血糖。此外,干預組術后24 h出血量顯著低于對照組。這在許文靜[16]的研究一致。究其原因,對照組術前較長時間的禁食、禁飲處理,會導致機體胰島素抵抗的發(fā)生,進一步增強了手術創(chuàng)傷的代謝型應激,從而對其子宮收縮產生影響,最終導致了術后24 h出血量的增多。另外,干預組產婦術前不適反應發(fā)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這與金萍[17]的研究結果相似。分析原因,可能是縮短術前禁食、禁飲時間,不但可有效緩解其術前饑餓以及口渴等不適感,同時可提高手術耐受性,進一步達到降低不適反應發(fā)生率的目的。本文結果還顯示了干預組滿意率明顯高于對照組。這提示了縮短禁食、禁飲時間可顯著提高GDM產婦的滿意度。其中很重要原因可能在于縮短禁食、禁飲時間,可促進產婦的血糖穩(wěn)定,加速術后機體功能的康復,因而提高了產婦的滿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