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宣倉,張 娟,王 菁,張以和*
(1.吐魯番市農業(yè)技術推廣中心,新疆 吐魯番 838000;2.鄯善縣農業(yè)技術推廣中心,新疆 鄯善 838200)
近年來,針對設施蔬菜種植過程中存在的化肥農藥過度追求速效性、過量使用等問題,吐魯番自2016年起開始研究減施、增效模式,分別在高昌區(qū)亞爾鎮(zhèn)設施蔬菜基地、鄯善縣吐峪溝鄉(xiāng)設施蔬菜溫室進行了化肥農藥減施增效技術研究,通過探索栽培模式、優(yōu)化農藝措施、配套減施技術等,力求提高設施蔬菜種植的效益,逐步形成了目前的化肥農藥減施增效基本模式。
吐魯番設施茄子栽培模式多種多樣,筆者根據吐魯番的氣候特征和溫室的結構特點,提出了“吐魯番春茬茄子—夏季休耕—秋冬茬葉菜”減施增效技術模式。茄子于12月上旬育苗,2月上旬定植,4月上旬至6月中旬連續(xù)采收,每667 m2產量約4 000 kg;葉菜于10月上旬撒播,11月上旬開始采收,每667 m2產量約1 500 kg。
吐魯番全年氣溫高于35 ℃的炎熱天氣平均為99 d、高于40 ℃的酷熱天氣平均為28 d,夏季不適宜設施蔬菜的生產,因此提出了夏季休耕和高溫悶棚的技術路線。
選擇優(yōu)質、豐產、抗病能力強、商品性好、符合市場需求的品種,春茬茄子一般選擇紫光、阿波羅、新疆紫圓茄、快圓茄等品種。
秋冬季葉菜一般選擇油麥菜、小白菜、毛芹菜等耐寒葉菜品種。
茄子采取集約化育苗方式,通過設施準備、品種選定、種子消毒、浸種催芽、播種出苗、溫濕度管理、煉苗等一系列集約化育苗技術,培育出葉片肥厚舒展、葉色深綠帶紫、苗莖粗壯、根坨成形、根系發(fā)達、無病斑、無蟲害、株高15 cm左右、具有7~8片真葉的健康壯苗。
葉菜一般選擇點種、撒播種植方式。
春茬茄子定植前,可采取低溫凍棚的方式殺滅土壤中的有害病菌。秋冬茬葉菜播種前,宜采用高溫悶棚的方式進行土壤消毒。播種前還應及時清除雜草、清理殘株及廢棄物,保持棚室內的清潔衛(wèi)生。在定植前7~10 d,每立方米空間用硫磺4 g、鋸末8 g混勻,放在容器內燃燒,密閉熏煙24 h,或用25%百菌清1 g、鋸末8 g混勻,點燃熏煙對棚室全面消毒。
春茬茄子采用高壟栽培,壟面寬度60 cm,壟溝寬度80 cm,壟高30 cm,雙行栽培。
秋冬茬葉菜采取平畦栽培,畦寬100 cm,畦長6.5 m,做畦要選擇地勢較高、利于排水、保水保肥能力較強的砂壤土或壤土地塊。
春茬茄子定植后5~7 d為緩苗期,基本上不需通風;緩苗后到門茄坐果前,白天氣溫保持在25~30 ℃,夜溫保持15~20 ℃,并及時通風降濕;結果期白天保持25~28 ℃,夜溫保持18~20 ℃,超過28 ℃就應及時放風。棚室內空氣濕度以控制在70%~80%為宜。
秋冬茬葉菜出苗前,保持棚室溫度在20~30 ℃,以利于種子集中統(tǒng)一發(fā)芽。出苗后溫度可控制在15~20 ℃,最低溫度不能低于10 ℃,低于10 ℃應及時采取加溫措施。
夏季采用休耕并進行高溫悶棚。主要是利用吐魯番夏季棚室內溫度可達60 ℃以上的特點,達到殺滅土壤和棚室內有害病菌的目的,從而減少農藥使用次數2~3次。
3.1.1 有機肥替代技術
春茬茄子每667 m2基施充分腐熟的優(yōu)質農家肥3~5 m3或史丹利大豆60商品有機肥300~600 kg,并基施氮、磷、鉀比例為18-18-18的史丹利三安復合肥30~40 kg,以替代傳統(tǒng)單純使用化肥的施肥模式,較傳統(tǒng)施肥模式可減施化肥30 kg。減施配方見表1。
表1 化肥減施技術方案
秋冬茬葉菜每667 m2使用史丹利70有機肥300 kg作基肥,可不再使用化肥。
3.1.2 水肥一體化技術
春茬茄子通過溫室滴灌實現(xiàn)水肥共同供給。定植后前兩次水肥可只灌水,不施肥,每667 m2灌水量為5~8 m3。苗期隨水沖施氮、磷、鉀質量比為20-10-20(或相近配方)的水溶肥3~5 kg;開花期、坐果期和果實膨大期隨水沖施氮磷鉀比例為19-8-27(或相近配方)水溶肥3~5 kg。
秋冬茬葉菜生長7~10 d后,每667 m2追施3 kg復合肥+1 kg尿素的一體化水肥3~5次,相較傳統(tǒng)栽培模式,此方法可減施化肥28 kg。
3.1.3 平衡施肥技術
堅持以地定產、以產定肥、因缺補缺、有機肥與無機肥相結合、氮磷鉀平衡使用的原則,進行測土配方施肥,合理確定氮、磷、鉀和中、微量元素的適宜用量和比例,施肥量的確定可根據養(yǎng)分平衡法測算。
根據春茬茄子和秋冬茬葉菜的發(fā)病情況,可采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或化學防治措施,但是春茬茄子和秋冬茬葉菜防治的重點不同,春茬茄子重點防治灰霉病、葉霉病、煙粉虱、薊馬、紅蜘蛛等,秋冬茬葉菜主要防治甜菜夜蛾、蚜蟲、煙粉虱等。
3.2.1 生物防治技術
可利用蘇云金桿菌(Bt)、苦參堿等生物源農藥防治蟲害。如使用蘇云金桿菌(Bt乳劑)400~600倍液防治甜菜夜蛾等鱗翅目昆蟲,使用0.3%苦參堿250~300倍液葉面噴霧防治蚜蟲、紅蜘蛛等。
還可利用麗蚜小蜂防治蟲害。每個標準棚釋放1 000~2 000頭麗蚜小蜂,7~10 d釋放1次,連續(xù)釋放3~4次,防治煙粉虱。
3.2.2 物理防治技術
防蟲網隔離技術是一種有效的物理防蟲方法。定植前,在溫室上下通風口處鋪設0.3 mm孔徑的防蟲網,可有效阻隔棚室外煙粉虱、蚜蟲、斑潛蠅等成蟲的入侵。
黃板藍板誘殺害蟲。蟲害發(fā)生初期每個標準棚懸掛20 cm×30 cm的黃板45片以上防治煙粉虱、蚜蟲等,懸掛20 cm×30 cm的藍板45片以上防治薊馬。粘蟲板應懸掛在茄株頂部20~30 cm處,并采用“Z”字型布局法,當粘蟲面積達到60%時應及時更換粘板。
性誘劑誘殺成蟲。每個標準棚安放2~3個專用誘捕器,每個誘捕器設置1粒誘芯,誘殺甜菜夜蛾等鱗翅目昆蟲成蟲。
3.2.3 合理使用化學防治措施
精量施藥技術。做好田間調查,當田間有蟲株率在10%~15%,或者成蟲密度在5~6頭/葉時選用化學防治措施。根據病蟲害發(fā)生的時期和農藥的類型適期噴藥,根據不同農藥類型的推薦劑量精準計算用藥量,減少用藥次數;也可選用安全高效的農藥噴霧助劑,降低農藥使用量。
使用煙霧法,每個標準棚使用10%速克靈煙劑200 g,設置5個點,傍晚覆蓋棉被前點燃熏煙,8~12 d熏治1次,連續(xù)使用2~3次,防治茄子灰霉病和葉霉?。挥?5%百菌清煙霧劑250 g,設置5個點,傍晚覆蓋棉被前點燃熏煙,8~12 d熏治1次,連續(xù)使用2~3次,防治茄子早、晚疫病。設施茄子農藥減施方案見表2。
表2 農藥減施技術方案
2019年在高昌區(qū)亞爾鎮(zhèn)亞爾貝西村、艾丁湖鄉(xiāng)莊子村、三堡鄉(xiāng)曼谷布拉克村建立設施蔬菜化肥農藥減量示范基地3個。春茬茄子以常規(guī)施肥用藥模式為對照,以該化肥農藥減施模式為處理進行試驗;秋冬茬葉菜以小白菜為例,以常規(guī)管理模式為對照,以使用本化肥農藥減施模式為處理進行試驗,結果顯示實施化肥農藥減施技術方案取得了良好的示范效益,其中茄子每667 m2增效約630元,小白菜增效約250元,667 m2年均增效880元,具體見表3。
表3 設施茄子化肥減量增效成本效益分析
減少化肥的使用量,增加有機肥料的投入,能夠改良土壤,維持微生物種群的正常繁殖,提高化肥轉化利用率。研究表明,減少化肥的投入,能夠優(yōu)化土壤密度和耕層緊實度,提高土壤田間持水量和有效含水量,提高地表水分利用率,改善土壤水、肥、氣、熱的特性。
設施茄子化肥減施增效技術的推廣與應用,提高了新型職業(yè)農民科學種田水平,轉變了種植戶固有的化肥使用理念,加快了新型職業(yè)農民轉型速度。該技術方案使茄子產量略有提升,品質明顯有所提高,對于推進農產品質量安全建設,提升“菜籃子”品質有較大的實踐意義。
通過一系列的農藝措施和化肥替代技術的應用,在吐魯番建立起了春茬茄子—秋冬茬葉菜(油麥菜、小白菜、毛芹菜等)減施增效技術模式,在核心示范區(qū)試驗栽培13.3 hm2,示范推廣666.7 hm2,輻射推廣1 333.3 hm2,得到了種植戶的廣泛認可,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tài)效益。下一步將繼續(xù)優(yōu)化減施技術方案,利用基層農技推廣體系,擴大示范推廣面積,真正實現(xiàn)農產品田間種植安全,提高種植效益。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