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惠琴,柴江晨,夏平圓,孔麗敏,歐蘇靜,陳雪莉,王 莉
(華中科技大學協(xié)和深圳醫(yī)院 廣東深圳518000)
腎衰竭是泌尿系統(tǒng)常見疾病,該病病情危重。目前,腎衰竭患者的治療方案主要為血液透析療法,旨在借助透析膜的原理排出人體內毒害物質,保證機體處于正常的內環(huán)境[1]。而血液透析治療屬于周期性較長的治療方案,但大多數(shù)患者對血液透析治療缺乏基本的認知,加之血液透析治療存在不良反應,使患者的遵醫(yī)行為不佳,甚至出現(xiàn)抵觸行為。故探尋一種有效的健康指導策略,幫助患者糾正錯誤的認知,并完善認知體系,激發(fā)內在行為驅動力,主動適應外部生活環(huán)境,提高其遵醫(yī)行為度[2-3]。在該背景下,有學者提出內在行為驅動力激發(fā)的護理方案,本研究旨在分析該項護理方案應用于腎衰竭患者的臨床效果,以期為臨床護理提供理論依據(jù)?,F(xiàn)報告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18年6月1日~2020年8月31日收治的84例腎衰竭患者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確診為腎衰竭患者,參照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第8版《內科學》教材中關于該病的診斷標準;②除腎臟外,其他實質性臟器功能正常者;③患者的精神狀況良好;④患者具備基本的語言交流能力;⑤患者對本研究內容知悉,并簽署同意書。排除標準:①患者伴自身免疫系統(tǒng)性疾?。虎诨颊叩娜苎蚰δ墚惓?;③患者存在惡性腫瘤。采用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各42例。對照組男20例、女22例,年齡52~82(57.24±5.37)歲;研究組男22例、女20例,年齡54~81(58.53±5.38)歲。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經(jīng)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實施常規(guī)護理干預。告知患者有關腎衰竭的基本理論性框架;做好心理護理,使患者以平和的心態(tài)面對疾?。挥涗?、監(jiān)測患者的生理情況,一旦發(fā)現(xiàn)異常,及時報告主管醫(yī)生,做好針對性護理干預;指導患者合理飲食,囑其多攝入富含維生素、優(yōu)質蛋白的食物;告知患者下一次血液透析時間、注意事項,提醒患者按時來院復診與治療。
1.2.2 研究組 實施內在行為驅動力激發(fā)的護理方案。①構建干預小組:由本科室具備中級及以上的護士作為小組長,并邀請具備護士執(zhí)業(yè)資格證3名護士共同組建干預小組。由小組長作為培訓發(fā)起人,組織所有成員共同參與學習,培訓時間為10個學時,理論培訓與實操培訓各5個學時。待達成具體培訓時間后,由小組長對各成員展開考核,涉及理論與培訓考核。待各項考核結果均達標者,方可步入后續(xù)具體護理干預。②激發(fā)患者學習主動性干預:護士將患者及家屬照護者組建成干預對子,并分別為雙方分發(fā)記事本、黑筆。首先,讓患者及家屬就本次健康指導中想了解與掌握的知識點,以文字的形式記錄在記事本上,給雙方1 min的時間冥想,并將最想了解的認知寫在記事本上。護士對患者、照護者有關知識要點的共性問題進行備案,并將其作為關鍵點展開后續(xù)詳細闡述。為激發(fā)患者及照護者的求知欲,護士要求患者及照護者共同拿出手機作為工具,將護士闡述的健康知識要點進行視頻錄制,護士健康教育時間限定在10 min以內。待結束后,護士要求雙方將錄制的視頻進行播放,而護士針對回放視頻內容再次逐步重點講授,使患者及照護者復習相關知識點。之后,護士要求雙方所掌握的相關知識內容,以文字的形式記錄在記事本上。護士對照雙方記事本上的內容,并進行誦讀,進一步強化相關知識點的內化度。護士要求雙方在當晚入睡前15 min,通過回放電影的形式,將當日所掌握的相關知識點進行回顧,而針對遺漏或記憶不清楚的內容,通過回放視頻的形式闡述相關知識點。③正向情感激勵護理:為患者準備好一個紙質垃圾桶,準備好若干張小紙片及黑筆。護士將病房的床簾拉起來,為患者提供一個相對靜謐與溫馨的環(huán)境。由護士作為發(fā)起者,從個體的精神情感為內在著力點開展話題,具體內容為:“請你將我當成你最親愛的知己朋友,而在你面前擺放的則是一種負性情感宣泄桶;你有幾張空白的小紙片,請你將自己當前的消極情感狀況寫在小紙片上,并以通俗易懂的語言緩慢閱讀,之后再將小紙片丟到情緒宣泄桶中;我現(xiàn)在是你的心理診治朋友,我會從你的情緒宣泄桶中剖析你當前的消極情緒,并從中追溯有關影響因子,我會為你開展精神心理安撫;我給你預留5 min的時間,請你對自己當前的生活狀態(tài)展開全方位思考,請你將當前的消極情緒狀態(tài)以文字的方式寫在白色的卡片上?!弊o士將卡片緩慢打開后,并將卡片上的文字予以誦讀,重新關注其情緒問題。在具體情緒關懷層面,護士引導患者闡述內心心聲,預留3 min時間闡述內在的消極情緒。護士耐心地傾聽患者的表述,并從患者的精神面貌、問答層面觀察其面部表情,從而激發(fā)患者內在的行為轉變意愿,使其從內在動機視角逐層剖析自我,并予以情感反思。護士為患者錄制正能量視頻,視頻內容呈現(xiàn)出豐富的軀體動作、面部表情、正能量語言等,再以視頻文件的方式拷貝給患者,使其多次觀看,不斷鞏固其內在激勵行為。
1.3 評價指標 ①于干預前、干預后7 d,采用本院自行編制的腎臟疾病自我照護量表對兩組自我照護能力水平展開評價。該量表包含藥物管理、生理功能鍛煉、規(guī)避感染、病情多元化監(jiān)測、健康生活方式管理、營養(yǎng)管理6個方面。該量表的Cronbach′α系數(shù)為0.815,結構一致性為0.794,具備良好的信度與效度。每項維度得分為0~4分,得分越高說明其自我照護能力越佳。②干預前、干預后7 d,對兩組液體攝入依從行為展開評價。若患者能遵照醫(yī)囑按時、按量飲水,則視為患者具備良好的液體攝入依從行為。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2.0軟件處理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采用兩獨立樣本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干預前后自我照護能力評分比較 見表1。
表1 兩組干預前后自我照護能力評分比較(分,
2.2 兩組干預前后液體攝入依從行為良好情況比較 見表2。
血液透析治療是腎衰竭有效的治療措施,但大多數(shù)患者對該項治療方案的認知不足,以及治療中的高昂醫(yī)療費用,使其產(chǎn)生抵觸性行為。激發(fā)患者內在行為驅動力,能有效提高其自我照護能力,為病情轉歸、預后提供基本的前提與保障[4]。有研究指出,內在行為驅動力與認知儲備、架構有直接的相關性,而認知儲備與健康指導策略有關。常規(guī)的健康指導以健康知識體系的填鴨式灌輸為主,護士與患者認知體系存在差異性,導致其無法全方位內化相關知識要點,可出現(xiàn)認知偏差[5]。因此,本研究借助多維度前沿的醫(yī)療知識灌輸,幫助患者內化有關知識要點,挖掘其行為轉變動力,有效提高其自我護理能力。
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干預后自我照護能力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表明該項護理策略能調動患者對自身病情控制的主動意愿,使其儲備在院外的生活知識,幫助其積極面對疾病。在干預過程中,以多元化健康知識體系作為切入點,使患者自覺掌握正確的自護行為;幫助患者梳理認知體系,糾正錯誤、消極的行為,開展正確的自護行為方式,為病情向正向轉歸打好基礎。當患者內在行為驅動力激發(fā)后,調動其主觀能動性,自覺參與到病情管理中,提高自我護理水平[6]。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干預后的液體攝入依從行為良好率高于對照組(P<0.05),說明內在行為驅動力得到激發(fā)后,能有效改善患者的遵醫(yī)行為依從度。另外,通過向患者分發(fā)白色卡片,引導其闡述當前心理存在的困惑,調動興趣點,增強內在驅動力,以強化系統(tǒng)化的認知框架[7]。當患者逐步學習及內化具體的理論知識架構后,能自覺開展正確的遵醫(yī)行為,故研究組液體攝入依從行為優(yōu)于對照組。
綜上所述,對腎衰竭者開展內在行為驅動力激發(fā)的護理方案,能有效提高自我照護能力,且能強化其對液體攝入的遵醫(yī)行為能力,有利于病情預后、轉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