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方 黃淑程 鄭綺明
(中國人民解放軍南部戰(zhàn)區(qū)海軍第一醫(yī)院,湛江,524000)
肺結核屬于臨床常見的呼吸系統(tǒng)疾病,具有較強的傳染性,且每年的發(fā)病率較高,其中合并糖尿病的患者較為常見[1]。肺結核合并糖尿病還需長期口服藥物或注射胰島素治療,經(jīng)濟壓力、社會冷落加之用藥帶來的不良反應,均嚴重影響了患者的生命質量,睡眠障礙也成為了肺結核患者普遍存在的現(xiàn)象,睡眠不足同時影響疾病康復[2-3]。基于此,本研究調查了肺結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的睡眠狀況,并分析影響睡眠質量的相關因素,目的是為制定針對性干預策略,改善睡眠質量,提高生命質量,促進病情康復提供依據(jù)。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0年8月至2021年5月中國人民解放軍南部戰(zhàn)區(qū)海軍第一醫(yī)院收治的肺結核合并糖尿病患者139例為研究對象,其中男79例,女60例;患者年齡39~78歲,平均年齡(61.27±2.34)歲。
1.2 納入標準 1)經(jīng)影像學與實驗室檢查明確診斷為肺結核合并糖尿病,且符合相關最新診斷標準者[4];2)意識清晰,可與醫(yī)護人員正常溝通者;3)對本研究知情同意者。
1.3 排除標準 1)合并心肌梗死等嚴重心血管疾病的患者;2)合并肝腎功能異常的患者;3)合并惡性腫瘤、甲亢等其他代謝疾病的患者;4)長期口服鎮(zhèn)靜藥的患者。
1.4 研究方法 1)睡眠狀況評估:所有納入研究者均采用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shù)(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評估睡眠狀況,從催眠藥物、睡眠障礙、日間功能障礙、睡眠時間、睡眠效率等7個維度進行評分,得分范圍均為0~3分,各維度所得分數(shù)之和為總評分,>7分則為患者睡眠質量差。2)抑郁/焦慮情緒狀態(tài)評估:以Zung編制的抑郁/焦慮自我評定量表評估抑郁/焦慮情緒狀況,各量表均包含20個條目,依據(jù)各條目嚴重程度予以0~2分評定,所得總分×1.25后取整數(shù)為最終得分,所得分數(shù)≥50分表示患者存在抑郁/焦慮情緒。3)以病歷結合問詢方式收集患者一般資料,包括年齡、性別、吸煙史、運動習慣、病程等。
1.5 調查質控 本研究所應用量表均經(jīng)過信效度檢驗,調查人員均經(jīng)過統(tǒng)一的學習培訓,考核合格后上崗,以一對一標準化語言方式調查,調查人員在詢問后填寫表格,存在患者不認識的醫(yī)學名詞應用通俗易懂語言解釋,回收問卷時檢查問卷完整性,有漏項及時補填,本次共發(fā)放問卷139份,有效問卷回收率100%。
2.1 肺結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睡眠狀況調查結果 139例肺結核合并糖尿病患者PSQI評分平均為(8.79±2.91)分,其中PSQI>7分者共116例,睡眠質量差患者占比83.45%(116/139);肺結核合并糖尿病患者平均焦慮評分為(58.61±2.47)分,焦慮患者占比73.38%(102/139);肺結核合并糖尿病患者平均抑郁評分為(56.94±2.83)分,抑郁患者占比68.35%(95/139)。
2.2 不同睡眠狀況單因素分析 依據(jù)PSQI評分的不同對患者實施分組,其中>7分者納入好睡眠組,≤7分者納入差睡眠組,比較不同睡眠狀況各單因素差異,結果顯示:2組患者病程、年齡、焦慮、抑郁、吸煙、運動習慣等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不同睡眠狀況患者單因素分析[例(%)]
2.3 logistic多因素回歸分析 單因素分析中P<0.05的因素均進一步進行l(wèi)ogistic多因素分析,回歸結果顯示:焦慮、抑郁、吸煙、高齡、長病程均為影響睡眠質量的獨立危險因素。見表2。
表2 影響睡眠質量的logistic多因素分析
肺結核合并糖尿病患者需要長期規(guī)律用藥治療,服藥的種類多,藥物不良反應明顯,患者在承受疾病與治療造成的痛苦的同時,還承受巨大的心理壓力[5]。部分肺結核患者因治療依從性不佳而產(chǎn)生耐藥性,導致病程遷延、反復就診,因此患者極易出現(xiàn)焦慮、抑郁甚至抵觸情緒,增加了病情進展及并發(fā)癥發(fā)生的風險。上述因素造成了肺結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的生命質量急劇下降,故而使得近年來改善患者生命質量的相關研究也在不斷深入[6]。焦慮、抑郁患者表現(xiàn)為悲觀、無助情緒,長期病情反復與隔離治療甚至并發(fā)癥的發(fā)生,使患者喪失了信心,導致不良情緒持續(xù)加重,睡眠質量也顯著下降。高齡患者本身免疫功能下降,對疾病的耐受度下降,加之合并基礎病較多,睡眠質量極易受到影響。吸煙對呼吸道造成了刺激,患者極易出現(xiàn)血氧飽和度下降與咳嗽癥狀,因此睡眠質量也比較容易受到影響。
綜上所述,肺結核合并糖尿病患者整體睡眠質量不佳,尤其是長病程、高齡患者,臨床應采取運動、心理等干預措施,以提升患者的睡眠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