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青芝
摘要:PICC(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是指經外周靜脈(肘正中靜脈、頭靜脈和貴要靜脈等)穿刺置入中心靜脈導管,用于向患者體內注入藥物或營養(yǎng)液,在維護情況良好的情況下,其使用壽命可達一年,為需要中期乃至長期治療患者的治療安全和效果提供技術保障。
關鍵詞:PICC導管;非血栓堵管;相關原因;應對策略
隨著PICC置管臨床應用程度的加大,并發(fā)癥出現(xiàn)的幾率也不斷加大,其中堵管是所有并發(fā)癥最常見的一種。有研究表明[1],堵管現(xiàn)象中占比最大的是血栓性堵塞(占57%左右),其次是非血栓因素(占27%左右),機械性因素占比最?。ㄕ?6%左右)。一旦導管發(fā)生堵塞,就會涉及到二次置管,不僅患者增加經濟負擔和痛苦,還會增加醫(yī)護人員的工作量。本文充分探討PICC非血栓堵管相關原因及其應對策略,現(xiàn)將結果報道如下:
一、非血栓堵管因素分析
①年齡與性別:有研究表明[2],非血栓性堵管主要常見與中老年人,其主要原因是由于其血液粘稠度較高,血液回流就會造成導管堵塞。在通常情況下,女性的血管較男性細,因此發(fā)生堵管現(xiàn)象的幾率也較高。②脂類、膠體藥物沉淀:在患者高熱量的需求,在治療中使用的脂類藥品或是脂肪乳劑會附著在導管壁上,造成堵塞。此外靜脈營養(yǎng)素PH值會影響脂肪乳劑的穩(wěn)定性,導致脂肪乳顆粒增大,最后在導管壁形成磷酸鈣沉淀。此外,病情嚴重的患者需要血漿、白蛋白等膠體物質來維持患者基本生命體征,此類膠體物質極易附著在導管內壁。③操作因素:由于護士操作不熟練、不規(guī)范的封管方式等因素也會導致導管堵塞,其次若護士在輸液后沒有及時進行沖管,就會導致具有高粘滯性的藥物殘留在導管內。④導管、封管液的選擇:由于導管需長期輸入高刺激性、高滲透性的藥物,長期就會對硅膠所制導管造成損傷,進而造成堵管。初此之外,現(xiàn)階段封管液主要以生理鹽水為主,這種封管液雖能在很大程度上避免血栓性堵管,但其對非血栓性堵管的作用并不顯著。
二、非血栓堵管的預防措施
(一)導管的選用和維護
導管的型號需根據(jù)患者病情的實際情況進行選擇,導管的材質要選擇與人體組織相容性高的材質,例如聚氨酯導管。有研究指出[3],使用三向瓣模式PICC導管的堵管率明顯低于傳統(tǒng)前切口PICC導管的堵管率。根據(jù)美國血管通路學會主席林恩·哈達維提出的A-C-L維護流程,將導管維護工作分為導管功能評估(A-Assess)、沖管(C-Clear)、封管(L-Lock)三部分,其中沖管是用生理鹽水等沖管液,將導管內殘留的藥液沖入到血管中,為了減少藥物之間的搭配禁忌,避免血管受到局部刺激,沖管的過程應處于封管前,介于兩周藥物之間。沖管的流程可以分為兩種,一是生理鹽水沖管→注射藥液→生理鹽水沖管→肝素稀釋封管(SASH法),二是生理鹽水沖管→注射藥液→生理鹽水沖管(SAS法),在沖管時選用大于10ml的脈沖式沖管,并使用正壓方式進行封管,及時大量的沖管液能夠有效降低堵管問題的出現(xiàn)。液體藥物注射之前需進行回抽檢查,若導管用于輸入靜脈營養(yǎng)液,則沖管周期應調整為4h/次。封管的目的是為了保證輸液后靜脈通路的暢通性,其主要用于輸液結束后。使用碳酸氫鈉聯(lián)合肝素鈉作為封管液能夠有效降低堵管的發(fā)生率,原因在于碳酸氫鈉能夠將導管內的藥物殘留中和為能被人體吸收的H2o和CO2。此外正壓接頭的使用周期一般為三到四天,最晚不能超過七天,輸血及TPN每天更換,外周靜脈導管歲導管更換。其次由于正壓接頭在取下后會有血液殘留,因此在使用過后應完整的拆下,并進行銷毀。
(二)加強醫(yī)護人員專業(yè)素養(yǎng)的培訓
使醫(yī)護人員的置管和輸液流程規(guī)范化,能夠極大程度上降低非血栓堵管的發(fā)生率。因此醫(yī)院需定期開展培訓,使醫(yī)護人員掌握藥物計量與禁忌等常識,并制定相關的考核制度,提高醫(yī)護人員的專業(yè)水平。此外需嚴格制定巡查制度,控制輸液速度,使患者各項指標始終處于范圍之內,及時發(fā)現(xiàn)堵管現(xiàn)象[4]。
三、非血栓堵管的再通
有研究表明[5],導管內發(fā)生藥物堵管的情況時,需根據(jù)藥物成分合理制定疏通劑,疏通劑與沉淀的藥物發(fā)生反應,能夠生成人體所需的鹽類,有效的解決藥物堵管問題?,F(xiàn)階導管再通的主要方式是利用一個三通開關,連接導管、注射器和溶管藥液,利用負壓原理將藥液送至管中進行溶管。有機溶解劑中的乙醚和氫氧化鈉能夠將脂肪溶解為H2o,但由于乙醚會對聚亞安酯所制的導管造成損害,且將乙醚用于靜脈的技術還不夠成熟,因此氫氧化鈉溶解劑的應用范圍較為廣泛。PICC外露連機器的金屬柄沒有彈性,管腔狹窄,因此成為藥物堵管的常發(fā)地,這類堵管無法使用溶解劑進行處理,需使用修剪、更換連接器的方式進行解決。具體操作方式如下:首先進行常規(guī)消毒,更換防護服,佩戴無菌手套。將導管向外拉出1~2厘米,使用無菌剪刀對導管進行修剪,并更換連接器,再用生理鹽水進行封管。最后貼膜固定導管。
結論
隨著醫(yī)療水平的提高,PICC導管在臨床中的應用程度隨之加大,以其高安全性、高效率等優(yōu)勢,受到廣大患者于醫(yī)護人員的青睞。為消除PICC導管在應用中的并發(fā)癥,要求醫(yī)護人員具備高的專業(yè)知識和技能,并對患者實施科學化、規(guī)范化的治療,將可控因素的影響控制到最少。但血栓因素仍是阻塞PICC導管的最主要因素,現(xiàn)階段對于該類問題還沒有形成完善的處理方式,還需傾注更多時間和精力進行研究,才能發(fā)揮出PICC導管的全部價值和作用。
參考文獻
[1]劉霞霞.分析PICC堵管的相關因素及其護理對策[J].影像研究與醫(yī)學應用, 2018, 002(013):219-220.
[2]鐘芳玲,劉長英.一例PICC置管后導管堵塞的原因分析及護理體會[J].名醫(yī), 2018, 66(11):175-175.
[3]汪宗榮. PICC導管相關的早期靜脈血栓的原因分析[J].大家健康(中旬版), 2017, 011(010):69.
[4]孫榕,龔桂芝. PICC置管術后并發(fā)導管阻塞和深靜脈血栓形成的護理對策探討[J].中國婦幼健康研究, 2017, 28(S1):557-558.
[5]陳云麗. PICC導管相關的早期靜脈血栓的原因分析[J].臨床醫(yī)藥文獻電子雜志, 2018, 005(060):121.
(陜西省人民醫(yī)院 陜西西安 710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