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慶奎
摘要:地理學知識點繁雜,知識體系錯綜復雜,在實際教學中不僅需要學生記憶大量的硬性知識,同時也應保證其充分理解知識,具備一定的讀圖能力。讀圖能力是初高中地理學習過程中必不可少的能力,此外還是地理考試中重點考核的能力。鑒此初高中地理教學中就應采取積極措施,加強對學生讀圖能力培養(yǎng)的銜接。
關鍵詞:地理讀圖;能力;思考教學
人們常說:“地圖是地理學的第二語言,是學習地理的最重要工具",而作為一名高中地理教師,我始終認為學生地理試圖能力培養(yǎng)是從初中開始的,而初高中地理教學由于銜接上的一些問題,導致了學生的識圖能力沒有得到充分的培養(yǎng)。到了高三地理復習中就很容易產(chǎn)生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一是辨認不出圖上展示的是哪個區(qū)域,二是不會從圖上提取有用信息,難以把圖上信息進行有效的加工和綜合,三是容易把相似的圖弄混,解答問題的時候容易張冠李戴,往往是答非所問。
對于初高中學生地理識圖能力銜接差這一問題,主要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在初中地理學習方面,由于河南省中招考試不考地理,領導和老師包括學生思想上可能就不太重視,在初一、初二年級,有些學校常用地理課上主科、有的學校甚至取消了地理課;在初三年級又沒有開設地理課,因此學生的地理知識普遍遺忘和欠缺,識圖能力幾乎是一片空白。在這種情況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自然就不高,就不可能將識圖能力的培養(yǎng)當作學習地里的基礎能力加以重視,就容易導致學生依據(jù)地圖信息解決地理問題的這一地理學科的獨特能力喪失。第二,初中學生的應試意識太強,沒有把地理知識上升到能力培養(yǎng)的高度,缺乏自然科學和人文科學以及區(qū)域科學常識的整合能力,總是認為地理學科和政治、歷史學科一樣,就是讀一讀、背一背,總是感覺讀圖太麻煩,提取圖中的信息太抽象,缺乏對地圖中展示的綜合問題的探究能力和動手能力。第三,在高中地理學習中,把初中地理知識包括地圖當作生活常識直接應用,對學生的要求太高。因為現(xiàn)在的學生本身就是在學校的時間多,深入接觸自然和社會知識的機會少,再加上初中地理學習方面的欠缺,所以學生表現(xiàn)出來的積極性往往不高,盡管地理老師辛辛苦苦備課、認認真真上課、批改作業(yè),而學生基本的地理知識和能力幾乎是一片空白,教學效果自然不太理想,尤其是地理識圖能力。第四,高考題的特點是把生產(chǎn)和生活中的實際地理問題用圖抽象出來,對學生的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
我所在的學校是一所完全中學,既有初中也有高中,使我有了接觸初高中地理教學中由于銜接不好而出現(xiàn)的一些問題,努力組織學生和老師交流、討論,在自己的努力下尋求力所能及的一些解決方法。使初中地理老師充分認識到地理識圖能力在高中地理教學和高考中的重要性,在地理識圖教學過程中能和高中地理教師協(xié)調一致,使用科學的方法提高學生的積極性,進而提高學生的識圖能力。在初中地理識圖能力培養(yǎng)中,比較法識圖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在于初中的師生交流過程中我了解到初中學生已經(jīng)接觸到了各種類型的地圖,在這些類型的圖中,學生感覺記不住,容易混的圖很多。主要是是專題地圖、等值線圖和根據(jù)氣溫曲線圖和降水柱狀圖判斷氣候類型。對于初學地理的學生,大洲輪廓容易弄混的是亞洲和北美洲,非洲和南美洲。我根據(jù)高中地理學習的要求,建議初中地理教師把相似的圖放在一起比較。比如想象格陵蘭島像北美洲的一個斜戴的帽子,墨西哥像一個大象鼻子。而亞洲的南部則有三個半島,像三足鼎立。以此來區(qū)分。非洲和南美洲的區(qū)別,非洲的東南部有一個馬達加斯加島。南極洲像一 個大豆芽而跟其他大洲區(qū)別開。歐洲和南部亞洲都有三個半島,但歐洲北部有一個斯堪的納維亞半島。這樣,大洲的輪廓就不會記錯了。
在高中地理教學中,針對初三一年學生不接觸地理這一實際情況,要充分認識到學生識圖能力的退步,利用各種手段使地圖知識形象化,提高學生學習地理的積極性和識圖的針對性。例如,高一地理必修一涉及到許多初中地理知識,像“地球的運動”,這部分內容是高一地理的重點。學生在七年級學過,但由于相隔時間太長或其他原因,學生到高中后對此內容幾乎是一片空白。在教學實踐過程中我積極與初高中地理老師交流協(xié)作,對學生難懂的章節(jié)放慢講課速度,在利用地圖增強學生的形象感的同時提高學生的識圖能力;對教材中涉及到的初中地理內容進行復習,并將其與初中地理課本知識進行充分的比較,力求找到學生在高中地理知識學習時的薄弱環(huán)節(jié),做到有的放矢的組織教學;積極制作高中地理課件,在課件中盡可能增加地圖知識,用動態(tài)的圖象演示地球的運動。通過以上幾種方法,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識圖能力,自己總結地理規(guī)律,把識圖能力轉化為知識的綜合能力。
地理是一個綜合性學科,時時刻刻都要依賴生產(chǎn)生活常識,而這些常識往往通過地圖展示出來。地圖可以幫助人們認識地球環(huán)境和未涉足的地方,從而建立正確的空間概念,地圖也可以幫助人們了解各種地理事物組合而成的空間結構,并能認識它們相互影響的關系。而初高中學生地理識圖能力的培養(yǎng)與銜接,不僅能提高初中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也能使他們在進入高中以后較快的適應高中地理的學習,為高考打下良好的能力方面的基礎,同時也能有效地提高學生在今后的發(fā)展中了解世界、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
參考文獻:
[1]教育部.義務教育初中地理課程標準.
[2]薛紅.初中生地理學習中的思維障礙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0.
[3]蔣潔.如何提高學生地理讀圖能力.
[4]彭曉風.中學地理教材圖像系統(tǒng)設計的理論與實踐.華中師范大學,中國地理學會學術年會,2003.
河南省許昌實驗中學 46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