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成鐘 陳愛芝 嚴智勇 李嘉森
摘要:為提高體操課程的教學質量,減少和預防學生在體操運動時傷病的發(fā)生,要求我們不斷地鉆研和探索體操運動的客觀規(guī)律,熟練地掌握和運用保護與幫助方法,采取預防運動創(chuàng)傷的有效措施,以減輕不生在學習新動作時的恐懼心理、利于學生體操新技術動作的學習和掌握。
關鍵詞:體操教學;訓練;保護;幫助
一、體操教學訓練中保護與幫助的意義
保護與幫助是體操運動的特點之一,是體操教學和訓練中經常采用的教學訓練手段和預防運動創(chuàng)傷的重要安全措施,所以每個體操教師、教練員必須掌握這一基本技能。
體操運動包括各種不同器械、不同類型和不同難度的動作,其中很多是我們日常生活中不常遇到的動作。它要求人們的身體處于復雜的運動狀態(tài),有的還要在高器械上或空中完成,在教學和訓練過程中,可能出現(xiàn)跌下、摔倒和脫手而產生的傷害事故。因此,在學生做動作發(fā)生危險時,及時給予保護與幫助,使他們擺脫危險是非常重要的。
在教學和訓練過程中,采用保護與幫助的方法,就有助于減輕學生的身體負擔,消除顧慮、增強學習信心,便于學生盡快地建立動作概念,掌握動作技術和提高動作質量。就其保護,幫助的本身含義來說,有所不同,但是,就兩者關系來說,又是十分密切的。因為,保護在某種程度上帶有幫助的意義,相反,幫助也是一種可靠的保護,保護中有幫助,幫助中有保護。由此可見,保護與幫助也是體操教學和訓練的重要內容之一。在教學和訓練中,應有計劃、有目的地培養(yǎng)學生掌握保護與幫助的技能;同時在保護與幫助過程中,注意培養(yǎng)學生互相關心、互相愛護、互相幫助的集體主義精神。
二、保護與幫助的一般方法
在教學和訓練過程中,保護與幫助的方式、方法多種多樣。一般地來說,保護與幫助可分為:保護、幫助和利用器械的保護與幫助,其中保護又可分為相互保護和自我保護;幫助又可分為直接幫助和間接幫助。
(一)保護的方法
1.保護
在練習者由于意外的原因或完成動作的技術不熟練而失手發(fā)生危險時,保護者根據(jù)實際情況,及時采取使其擺脫險境的措施,去維護他的安全叫保護。
保護者在學生進行練習時,應根據(jù)項目的特點和動作的不同類型,選擇靠近學生完成動作的路線或容易發(fā)生失誤的位置,仔細觀察完成動作的情況,自始至終做好保護的準備。
保護的方法一般是在動作發(fā)生了錯誤或者是動作失敗、出現(xiàn)危險時,運用接、抱、攔、擋和撥的方法減緩或加快動作的速度,改變身體的位置,使學生避免劇烈摔倒的危險。例如:當練習者頭朝下跌落時,將他攔腰抱住或撥轉身體位置,避免頭部直接著地。
2.自我保護
在練習中,練習者由于意外的原因或在動作失誤時,獨立的運用技巧來擺脫危險。這是體操教學和訓練中經常使用的方法,因此教會學生掌握自我保護的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在運用自我保護的方法擺脫危險時,頭腦要冷靜、果斷,采取的措施要迅速有效,避免頭部直接觸地和直臂反關節(jié)撐地,防止造成損傷。
自我保護一般采用以下幾種方法:
根據(jù)客觀情況,采取順勢做屈臂、團身、滾動、滾翻、空翻和下蹲的方法。保持全身肌肉的緊張,減緩沖擊地面的力量,避免頭部直接觸地。
根據(jù)客觀情況,采用改變動作的性質和身體的姿勢,以縮短回環(huán)和旋轉的半徑,調整落地的姿勢,避免劇烈的摔倒。
做動作時,出現(xiàn)手滑,護掌斷裂,器械發(fā)生故障或動作失去節(jié)奏等情況,及時停止練習或主動跳下,避免造成傷害事故。
采用緊握器械的方法。例如:在單杠上做向后大回環(huán),由于回環(huán)力量不足不能回環(huán)至手倒立而回落時,采取含胸、收腹,扣腕緊握單杠,減慢身體下落的速度,提高上體的位置,獲得以腳落地的合理姿勢。
(二)幫助的方法
1、直接幫助
在練習者做動作的過程中,幫助者給予助力,使其更好地掌握、改進和提高動作的技術,更快地建立正確動化概念。這是一種最基本、最簡便的幫助方法。
通常采用的幫助手法有:托、頂、送、擋、撥、搓、扶等。根據(jù)練習者的技術水平和所做的動作類型,可采用單獨的成綜合的手法進行幫助。
托——通過托腰或臀部使身體重心升高或靠近器械軸,以便完成動作。例如:器械項目的上法、技巧的手翻和空翻類動作,可采用托的方法。
頂——主要用于頂肩,使肩部充分拉開,加大動作幅度或有利于支撐推手,提高騰空高度。例如:做單杠的騰身回環(huán)成手倒立,技巧和跳躍的手翻類動作時,采用頂肩的方法。
送——是使身體重心遠離器械軸,增大身體的位能,獲得較大的擺動力量,便于完成動作。例如:做單杠的起擺和弧形擺時用。
擋——是一種阻力性助力,用于完成動作時力量過大,起到減慢或翻動的作用。例如:做單杠的支撐后回環(huán),回環(huán)力量過大時,用擋的方法幫助制動腿。
撥——是一種順勢加大回環(huán)與翻轉速度和力量的方法。例如:做單杠的騎撐前回環(huán)和技巧的前空翻,回環(huán)與翻轉力量不足時,用撥的方法加大回環(huán)與翻轉力量。
搓——是一種幫助加速身體沿縱軸轉動的方法。例如:做高低杠的弧形轉體和技巧的直體后空翻轉體360°時,用搓的方法幫助完成轉體。
扶——是隨著練習者完成動作的路線跟進的方法,一般不主動加助力。例如:練習者做鞍馬直角進,幫助者一手扶其支撐臂,另一手順勢托送其腿。
2、間接幫助
幫助者不直接加助力于練習者身上,而是通過信號、標志物和限制物,使練習者掌握正確的用力時間和節(jié)奏,體會身體所在的空間和方位,以幫助盡快學會動作和提高動作的質量。
信號——是用語言、呼聲和擊掌等方式,指示用力的時機,加快或減慢動作的節(jié)奏。運用時,應根據(jù)對象的特點,適當提前發(fā)出信號,以便練習者有一個反應過程。
標志物和限制物——是用繩、竿、球、手帕和醒目的物品,指出運動方向,標志動作幅度或合理范圍。幫助練習者建立正確的空間感,提高動作的質量、改進技術。
3、利用器械的保護與幫助
伴隨著體操技術的不斷發(fā)展與創(chuàng)造新的、高難度動作的需要,在保護器材上也有很大的發(fā)展。如保護滑車、保護腰帶、軸承保護腰帶、護掌、大護掌、保護手套、泡沫海綿墊、海綿包、沙坑、稻草坑、海綿坑和各種型式與高度的保護凳等。
使用保護器材進行保護與幫助,不但可以加快掌握動作的速度,提高技術水平,而且也非常安全,更重要的是有助于消除教師、教練員與學生的緊張、害怕心理,促進了體操運動技術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陽小明.高校體操教學過程中保護與幫助應用的探討[J].當代體育科技,2015.12:8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