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結合分院當前供應鏈管理體系現狀和目標,提出了適用于分院當前發(fā)展的供應鏈體系建設創(chuàng)新方向,旨在通過一系列科學的方法和舉措,構建分院供應鏈管理新局面,支撐分院“高質量、高效率、高效益”目標實現。
關鍵詞:供應鏈;供應商管理;航天
1.概述
航天供應鏈由型號產品設計單位、總裝單位、各級產品配套生產單位、基礎產品供應商以及相關服務部門(加工測試、試驗、質量保證等)構成的網鏈結構。航天供應鏈的形成主要是由航天產品的歷史分工形成的,而不是為應對市場競爭形成的。航天供應鏈分為兩個部分,呈“V”字型:一條是虛擬鏈,是航天型號產品研制設計(階段)過程,形成的是通過評審的設計配套文件;一條是實物鏈,是實現航天型號產品的供應生產(階段)過程。航天供應鏈的鏈條較長,且越靠近“V”字底端,涉及的相關單位數量越多、越復雜。
2.供應鏈管理存在的問題和差距
供應鏈中兩大對象分別是供應商和用戶。目前分院重點關注下游供應商的管理,但是為了支撐分院“高質量、高效率、高效益”目標實現,后續(xù)也要加強對整個供應鏈的管理(包括上游用戶)。對于西安分院來說,供應商對供應鏈中大部分的成本和增值活動負責,可以說供應鏈的績效直接取決于供應商的績效,用戶則是關注供應鏈是否完善、風險可控,能夠向其提供滿足其要求的產品。因此后續(xù)分院供應鏈管理在繼續(xù)側重選擇好供應商、管理好供應商的績效同時,也要逐步加強對供應鏈的管理。
3.分院供應鏈體系建設主要方向
3.1加強源頭需求管理,對照供應鏈增值目標,打造供應鏈體系
市場需求分解與供應鏈規(guī)劃聯動。對于成熟度較高,有批量需求的分系統,通過分系統型譜和五年任務規(guī)劃,提前確定協作配套需求,形成組批生產策劃,以適當形式向供應商發(fā)布,引導供應商提前開展能力建設和備料準備,分批開展研制生產。對于現有供應商不能滿足要求的,提前開展供應商尋源開發(fā),引導供應商參與新產品的驗證開發(fā)。
產業(yè)能力建設與供應商能力建設對接。對于小批量任務,在產品投產之前要反復迭代、充分驗證、固化狀態(tài),在此基礎上再開展組批策劃和外協采購,生產過程中的狀態(tài)變化應當升級管理。將將供應商自身產業(yè)能力建設納入分院產業(yè)能力建設范圍內同步開展,確保二者無縫對接。
關鍵供應商與分院能力集成管理。把產品研制關鍵供應商集成到分院的供應鏈里,讓它們成為分院研制“能力”的有機延伸。在設計階段,讓關鍵供應商早期介入產品開發(fā);在量產階段,通過對接供應商與分院的生產管理系統、優(yōu)化供應商管理庫存等,簡化供應鏈的產品流、信息流和資金流;在正式配套過程中,通過基于供應鏈協同平臺,更加有效地傳遞信息,提高協作效率。
3.2健全供應商選擇與管理體系,推動供應商績效持續(xù)增長
3.2.1 落實供應商分級分類,開展供應商差異化管理
進一步細化并落實供應商分級分類,開展供應商差異化管理。按照協作任務重要程度,將民商星等低成本、短周期項目專用配套供應商單獨列出。在評價重要性時,納入價值等成本要素。此外,根據合作密切程度增加關系管理,進一步建立起適用于分院快速轉型發(fā)展期的供應商準入準出管理模式。從外協內容、層次、任務重要程度、價值成本、合作密切程度等五個維度,對供應商進行分級分類管理和編號。
3.2.2 細化供應商準入要求,開展尋源管理。
1)建立全面的供應商選擇標準與流程。借鑒SCMH,建立一整套相對完備的供應商準入的標準體系,并將準入的標準通過信息化的方式對外公開,事先達到質量要求傳遞的目的。
2)供應商尋源。尋源是供應商管理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尤其是避免壟斷性供貨的有力解決渠道。一是要通過各種渠道(互聯網平臺、航展等)加強企業(yè)宣傳,為后續(xù)的強強聯合奠定基礎;二是有意識地調研和收集優(yōu)質的貨源渠道,調研和收集優(yōu)質的貨源渠道不能僅僅依靠主管部門的力量,應該充分發(fā)揮需求單位和同行的作用。三是,建立貨源開發(fā)(供應商的培育)年度計劃的滾動機制,針對能力短板和壟斷性貨源,納入貨源開發(fā)計劃。
3)虛擬首件檢驗機制。傳統的首件檢驗注重的是“兩端”(技術交底、產品驗收),虛擬首件檢驗在此基礎上,更加注重生產前的策劃和生產過程的確認(類似ASTRIUM ?PA審計),其目的是技術、質量、生產達成共識,確保各方理解達成一致。
4)實行問題清單機制。建立貫穿產品開發(fā)全過程的要素以及質量體系、環(huán)保體系、職業(yè)健康安全體系、防靜電等相對完整的問題清單,并固化到供應商準入標準中。在現場認證前,通過問題清單的形式,深入了解產品開發(fā)的全過程控制和供應商的體系運行的基本情況,使得現場認證更加具有針對性。
3.2.3 建立供應商績效模型,健全供應商績效管理
供應商績效管理的目標是確保供應商達到績效期望,持續(xù)幫助和督促供應商改進績效。供應商績效三大引領型指標:經濟指標(含成本、管理等)、技術指標(含質量等)、服務指標(含進度、售后服務等)。供應商績效管理包括:
1)建立供應商評價模型。定義績效指標和評估模板,績效指標要客觀、量化、可操作性強。
2)定期統計供應商績效。明確績效統計流程與職責,績效統計流程要透明、一致,確??芍貜托浴C鞔_參與供應商管理的各相關方的職責,確保綜合全面。
3)綜合客觀數據支撐決策,不單以價格至上。收集整理客觀數據,使得價值凸顯,戰(zhàn)勝價格,支撐供應商分類、供應商關系管理。
4)持續(xù)開展供應商開發(fā)。針對績效統計結果,幫助供應商持續(xù)改進績效。組建專業(yè)的供應商管理隊伍,按照品類以及專業(yè)分組開展對應供應商績效改進。
5)健全評價標準規(guī)范體系。依據集團公司《航天型號供應商能力評價與要求》 (CASC 1000)對供應商開展資質能力評價、監(jiān)督審核等工作。
3.2.4 實施全過程精細化管控,提升供應鏈風險管理能力
航天型號產品全過程包括預研、設計、生產、試驗、售后服務等全過程。全過程管理要以質量為核心,綜合考慮進度、成本、技術、服務等全面要求。全過程精細化管控應實施目標導向和問題導向并重,強化過程風險識別與控制,實現對供應商的質量控制重心前移。
計劃管理
采購計劃管理。制定年度采購計劃,其作用是注重經濟性和計劃的均衡與統籌,制定集中采購的策略。實時跟蹤每月采購計劃執(zhí)行情況,特別要關注采購的周期,確保任務研制需求與采購計劃的匹配性。而對于組批生產的衛(wèi)星項目,根據需要不定期向供應商發(fā)布采購需求預估,從而達到減少分院的庫存壓力,優(yōu)化資金流的作用。
執(zhí)行計劃管理。在下達訂單時,應向供應商明確計劃要求。根據研制流程,選取里程碑節(jié)點,并固化到計劃模板中,重要項目應組織供應商制定研制計劃,并提交提出部門確認,雙方均認可后開始后續(xù)工作。對于重要產品和短線產品,采取駐廠監(jiān)督方式,跟蹤和督促執(zhí)行計劃的落實和資源保障。
供應商管理計劃。在年初策劃中,根據上一年度的供應商管理總結,識別出供應商需要補足的短板和薄弱環(huán)節(jié),針對性地制定來年的供應商管理計劃,主要內容包括:生產管理、質量管理、特種工藝管理、質量體系審核、專項檢查等。
質量管理
質量要求傳遞。在集團制定的航天產品通用要求(A)和院制定的航天產品專用要求(B)基礎上,結合分院產品特點形成航天產品特殊要求(C),構建A+B+C的宇航產品質量保證要求標準規(guī)范體系。建立有效的文件傳遞機制,確保質量要求橫向一致、縱向到底。
工藝管理。借助供應鏈協同平臺,結合外協任務對各供應商工藝清單進行結構化管理,逐步建立外協供應商工藝清單數據庫,掌握外協產品生產所涉及的新工藝及特殊過程,及時按相關管理要求進行審查、確認。
檢驗管理。研究制定基于外協產品及其供應商的檢驗策略,采取貨源檢驗、接受檢驗、授權檢驗相結合的方式,重點明確可采取授權檢驗的供方商條件及考核方法,在嚴格把關的同時提升工作效率。
文件及數據包管理。對于工程技術文件的下發(fā)、標準規(guī)章等管理文件的傳遞,以及過程數據文件的收集,全部采取線上方式,有效控制版本變更。對于新研產品,任務下達時分院向供應商提供最大包絡的數據包清單,由產品保證人員組織供應商進行確認,雙方確認的數據包作為最終驗收的依據。對于成熟產品,按類梳理數據包,形成標準化數據包模板,通過供應商協同平臺實現外協產品數據包的數字化。
合同管理
標準化合同條款。合同是唯一約束供應商的合法手段。合同條款的作用不僅僅只是解決商務問題,更是有效傳遞用戶的計劃、質量、售后服務等要求的唯一載體。合同管理部門會同法律顧問,制定合同模板;同時,借鑒GE的經驗,針對合同條款,梳理出相對應的標準,作為合同的有效支撐。
改進合同評審方法。明確合同評審內容、組織修訂合同評審的流程和分工(可借助信息化手段提升評審效率)、豐富合同評審的形式。
培訓管理
根據上一年度供應商的績效情況和質量水平,制定針對性的培訓計劃,對潛在供應商、合格供應商和處于觀察期內的供應商實施定向培訓。培訓方式可以是現場作業(yè)指導、專家集中授課、現場答疑等。培訓內容按照A+B的模式,A:分院關于供應商管理的通用要求,主要包括質量管理、計劃管理、績效考核等相關的規(guī)章制度和標準,由業(yè)務領域的主管機關負責組織;B:專業(yè)領域的培訓,包括生產工藝、操作類,產品保證要求等,由專業(yè)所在職能單位負責組織。
次級供應商的管理
與質量一致性、成本有關的次級供應商,屬于關鍵次級供應商。例如電鍍、陽極氧化、表面處理等工序級次級供應商,工藝技術含量高、一級供應商又無管理能力,需發(fā)揮分院專業(yè)優(yōu)勢,由分院統一直接管理。主要監(jiān)督其技術、質量以及整體商務關系。制定分院關于次級供應商管理的標準。在供應商認證階段,必須對二次外協進行審查,并納入到外協名錄單位的能力范圍。T1級供應商的特殊工藝、特殊過程轉包到T2級供應商時,必須進行延伸認證。分院對于T1級供應商的管理要求,應體現在T1級供應商與T2級供應商簽訂的合同條款中,確保分院的要求有效傳遞到T2級供應商。
3.3 強化體系建設,創(chuàng)新工具方法,推動供應鏈管理升級
3.3.1 完善規(guī)章制度體系,建設標準體系
完善規(guī)章制度體系。修訂外協管理辦法,作為規(guī)范供應商管理的頂層管理文件,明確各部門職責、準入管理、要求傳遞、績效評價、關系管理等要求。修訂宇航產品管理辦法,明確在新產品需求分析、產品規(guī)劃階段就納入供應商開發(fā)要素,提前識別供應商新增需求,由分院統一組織開展供應商尋源和準入認證等工作,避免臨時抱佛腳和自下而上的供應商新增申請。
修訂完善質量程序文件,細化以下七個關鍵環(huán)節(jié)的供應商質量管理要求:質量要求傳遞、供應商選擇、產品質量先期策劃、生產工藝驗證、外購產品驗證、供應商業(yè)績評估、供應商監(jiān)督管理等,這些質量管理要求不僅適用于一次供應商,也適用于次級供應商,對涉及特殊過程的次級供應商還應該實現扁平化管理。
3.3.2 創(chuàng)新信息化手段,樹立數字化供應鏈管理典范
加快供應鏈協同平臺的建設和應用力度,將全級次供應商逐步納入線上管理。拓展供應鏈協同平臺功能模塊,在現有基礎上,繼續(xù)開發(fā)供應商績效管理、數字監(jiān)制驗收等功能,實現分院與供應商之間的采購詢價、報價和比價,在線計劃調度、工藝的跨域協同、質量管理,供應商認證與評價、供應商績效管理,實現供應鏈由接單到交付,全生命周期流程和數據的貫通。提升分院與外協供方信息的及時交互能力,細化質量管控顆粒度,實現全領域、全級次、全要素、全過程的信息化和透明化,利于降低成本,提升工作效率。
在當前基礎上,加大數據標準化基礎建設,利用信息化技術,論證和開發(fā)科學的數據采集與分析模型,強化流程推動下的過程點控制。建立供應商績效模型,覆蓋技術、成本、質量、進度等要素,合理附加二次外協管理等管理配項,根據不同外協品種,科學設置要素配比,實現供應商管理基礎數據的線上采集與自動統計分析。
4.結語
供應鏈管理是一門專業(yè)性較強的管理學科,與供應商協作需要講戰(zhàn)略、看長遠、謀雙贏,講求科學性和有效性。航天供應鏈管理,應基于供應商產品對航天工程影響的重要度對供應商實施分級分類管理,建立科學適用的供應商準入、過程監(jiān)控、績效評價方法,促進供應商績效持續(xù)改進,全面提升供應鏈管理水平,發(fā)揮供應鏈增值作用。
參考文獻
[1]嫦娥四號探測器全級次供應商管理實踐.
[2]航天型號供應商創(chuàng)新管理體系建設研究.企業(yè)管理
[3]企業(yè)跨國經營中的供應鏈管理研究—以華為公司為例.
[4]從波音供應鏈格局看民機轉包生產發(fā)展趨勢.國際航空.2016.03
作者簡介:何昱輝(1982-),男,漢族,陜西西安人,本科,工程師,研究方向:企業(y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