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淑芹
在高中語文課堂上,教師應給學生創(chuàng)設更多培養(yǎng)語感的空間和學習環(huán)境,加強對學生深度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這會讓學生和閱讀范本有更深入的接觸,學生可以真正理解與感受文章的內涵,了解作者想要試圖表達的情感,從閱讀中獲取更為豐富的收獲與體驗?;陂喿x教學培養(yǎng)學生語感的方法有很多,教師不僅要為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閱讀氛圍,也要給予學生更多有針對性的閱讀指導和點撥。此外,教師要不斷豐富課堂上的閱讀教學實施方法,讓學生在課堂上參與到多樣化的閱讀活動中。
教師應創(chuàng)設文本剖析的學習情境
要在閱讀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教師首先要給大家創(chuàng)設文本深度剖析的學習情境。不少教師在閱讀課堂上并不注重教學環(huán)境和氛圍的創(chuàng)設,沒有真正將學生引入文本的閱讀情境中,起到的閱讀教學效果也不夠理想。教師應多將一些有針對性的教學方案引入課堂,讓學生語感的培養(yǎng)有更好的實施基礎。比如,在讀到一些內涵深刻、情感充沛的文章時,要讓學生充分感受文章內容,教師可以提前營造閱讀氛圍,通過信息化教學輔助工具讓學生從不同角度和層面了解作品的寫作背景和作者的生平事跡,這會更好地幫助學生理解文章、感受文本的情感表達。有了這些鋪墊工作,閱讀過程可以更好地展開,學生也會在閱讀中受到更多觸動和感染,學生的語感會得到更好的激發(fā)。
例如,在進行《我與地壇》的閱讀教學時,教師首先應幫助學生了解地壇、了解史鐵生。地壇位于北京,很多學生并沒有去過。教師此時就可以通過圖片、視頻等方式為學生展示地壇的相關照片,激發(fā)學生對地壇的興趣。教師還可以進一步給學生展示作者的生平,讓學生了解作者經(jīng)歷過怎樣的生活,這樣學生才能相對深入地感受到作者的心境,理解作者為什么會寫這篇文章,也能更好地感受到文字中流露的深厚情感。只有前期做好充分的教學準備工作,并且給學生理解感受文章營造良好的氛圍和情境,學生的閱讀體驗才會更加深入,學生的語感也會在閱讀中得到很好的培養(yǎng)與鍛煉。
教師應提供豐富的文本背景知識
不同的閱讀范本,適合的閱讀教學方法會有所差別,培養(yǎng)學生語感的教學側重點也會不一樣。當講到古典詩詞或者古文內容時,尤其是學到一些非常經(jīng)典的古文范本時,讓學生展開深度閱讀很有必要,這也是豐富學生人文知識積累、提升學生語感的教學過程。古詩詞、古文內容對學生來說有一定的閱讀難度,這就需要教師首先給學生掃清一些理解認知上的障礙,讓學生對文本創(chuàng)作的背景知識等內容有相應了解與認識,幫助學生更快地進入閱讀氛圍中,這有助于化解學生閱讀時存在的各種疑問,語感的培養(yǎng)也會有更好的實施效果。
例如,在《赤壁賦》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首先可以引導學生對蘇軾進行了解,并且通過各種網(wǎng)絡平臺搜集蘇軾的相關資料及作品,讓學生有基本的背景知識。教師還可以推薦有興趣的同學課下閱讀《蘇東坡傳》,讓學生對作者有更深入的認識。在課堂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不僅要掃清學生文本閱讀語言上的障礙,也可以組織一些閱讀分析的交流活動。這些都是課堂上很值得采用的教學實施方法,不僅讓閱讀教學更加豐富多元,學生也能在這個過程中真正讀懂文章,其語言感受力和人文素養(yǎng)都會得到培養(yǎng)。
教師應展開多樣化的拓展閱讀活動
為了更好地鍛煉學生的語感,教師可以不斷拓寬自身的教學思維,開展一些延伸拓展的閱讀活動,讓學生有更深入的閱讀感受。讀完一篇具體的文章后,閱讀教學并沒有結束,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展開進一步的閱讀感受的交流分享。教師可以從文本出發(fā),設計一些輕松有趣的閱讀探究活動。這樣的活動類型會讓學生的閱讀思維有更好的鍛煉,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和層面更為細致地感受文章,是學生語感形成的訓練過程。
例如,學習了《邊城》這篇文章后,教師可以從課本內容出發(fā),鼓勵學生課下找來完整的故事進行閱讀,并且讓學生在讀完后寫下自己的感悟和理解。教師還可以進一步給學生設計一些延伸拓展的閱讀活動。比如,可以將學生分為不同的學習小組,每一個小組選定一個具體的閱讀探究主題,讓大家以小組為單位,對邊城的人情、風景、人性、愛情、親情、悲情六個方面進行全面系統(tǒng)的了解。這樣的延伸活動會讓閱讀訓練有更好的實施效果,讓學生有機會接觸到更多課本中沒有的拓展知識,學生可以從更寬泛的視角理解與感受這篇文章。豐富整體收獲,學生的語感會逐漸形成,閱讀能力和素養(yǎng)也會得到明顯提升。
(作者單位系江蘇省大豐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