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靜
摘要:目的:研究在腦卒中后遺癥患者的康復護理中應用優(yōu)質護理的效果。方法:選取2019年6月~2020年6月在我院治療的腦卒中后遺癥患者90例,依據奇數偶數分組法,將患者分成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5例。對照組實施常規(guī)康復護理,觀察組采用優(yōu)質護理。結果:兩組入院時的FAM、ADL評分相比,P>0.05;觀察組出院3個月的FAM、ADL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兩組干預后吞咽功能障率、死亡率、認知功能障礙發(fā)生率相比,P>0.05;觀察組的肢體運動功能障礙發(fā)生率為17.78%低于對照組的42.22%,P<0.05。結論:在腦卒中后遺癥的康復護理中,應用優(yōu)質護理,可促進患者肢體功能恢復,值得臨床借鑒。
關鍵詞:優(yōu)質護理;腦卒中;后遺癥;康復
隨著我國邁入老齡化時代,腦卒中后遺癥的患者也進一步增加,給家庭、社會帶來很大的經濟負擔。很多患者對腦卒中康復知識了解欠缺,缺乏康復治療的信心,依從性差,康復治療效果不理想。我科室近年來對腦卒中后遺癥患者實施優(yōu)質護理,可盡可能的改善局部血液,恢復患者的肢體運動功能[1]。本文就優(yōu)質護理應用在腦卒中后遺癥患者中的護理效果進行研究,報道如下。
1.資料及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收治的90例腦卒中后遺癥患者,均于2019年6月-2020年6月期間收治,采用奇數偶數分組法其分成2組(觀察組、對照組),各45例。觀察組:男30例,女15例,年齡:51-79歲,平均年齡(65.45±5.27)歲。對照組:男28例,女17例,年齡:50-78歲,平均年齡(65.39±5.37)歲。兩組性別、年齡滿足可比性差異,P>0.05。
1.2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護理,完善相關檢查,做好病情相應的對癥治療,做好用藥護理。觀察組采用優(yōu)質護理,具體內容:(1)心理護理:患者發(fā)病突然,突然從一個健康人成為一個殘疾人,無法正常從事工作還投身于感興趣的活動中,生活上還需他人協助,容易產生焦慮、煩躁、自卑、孤僻等負性心理,特別是對于言語障礙的患者,護理人員需有很強的責任心,耐心、靜心的呵護患者,護理人員和患者溝通時,耐心的傾聽患者的傾訴,給予必要的關心,根據其心理特點,制定針對性的護理方案,減輕患者悲觀、厭世的心理,使其開朗的面對疾病,提高治療的信心。(2)后遺癥護理:對于失語的患者,患者語言中樞神經系統受損,多有喜怒無常、煩躁的情緒,護理人員幫助其恢復表達能力,與其交談,語言緩慢,清晰的表述給患者,給其足夠的翻譯時間,加強口語、書面語的訓練,減輕患者因言語障礙而產生的無助感,鼓勵患者重復常用物品的名稱,刺激其記憶恢復。(3)肢體運動功能指導:盡早的肢體功能訓練,不但可以減輕肺部感染、下肢靜脈血栓形成的發(fā)生,還可促進肢體功能恢復,可采用被動按摩、主動運動來促進患肢體血供,減輕肌肉、皮膚、骨骼等廢物性萎縮,根據康復內容循序漸進的訓練,避免運動過度,以免引發(fā)再次腦卒中的發(fā)生。無法下床的可進行坐起訓練,被動到一定程度,可進行主動訓練,坐起、站立、行走、爬梯等逐層過渡,特別是日常生活動作訓練,如穿衣、洗漱、大小便等,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1.3觀察指標X
(1)兩組FMA評分、ADL評分;(2)兩組預后,包括出院3個月的死亡率、認知障礙發(fā)生率、肢體功能障礙率、吞咽障礙發(fā)生率。
1.4評價標準
采用Fugl-Meyer評定量表(FMA)評價兩組入院時,出院3個月的肢體運動功能,上肢總分66分,下肢總分34分,滿分100分,分數越高,患者的肢體運動功能越好。采用日常生活活動量表(ADL)對兩組入院時、出院3個月的日常生活活動能力進行評分,無需依賴100分;輕度依賴60-99分;中度依賴41-59分;重度依賴≤40分,分數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越強[2]。
1.5統計學分析
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24.0,“”、(n,%)表示計量、計數,實施t、2檢驗,P<0.05:有統計學差異。
2.結果
2.1 FMA及ADL評分
3個月后,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的FMA評分、ADL評分均較高,差異具備統計學意義(P<0.05),如表1所示。
2.2 預后情況
兩組死亡率、認知障礙、吞咽功能障礙比較,P>0.05;但觀察組的肢體運動功能障礙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3.討論
腦卒中是最常見的腦血管疾病,容易對腦血管神經帶來損傷,損傷不同的部位,可伴有不同的障礙,如認知障礙、言語障礙、肢體運動功能障礙,而肢體運動功能障礙是最多見 ,經系統的治療和護理,可促進肢體運動功能恢復[3]。
腦卒中患者大部分具有清晰的意識,而生理上伴有偏癱、失語,自理生活能力差,患者無法接受這樣的后遺癥而引發(fā)煩躁、焦慮、抑郁、自卑等負性心理情緒,若不進行有效的心理疏導和康復訓練,影響患者的預后,因此,加強腦卒中后遺癥患者康復期的護理就尤為重要了[4]。優(yōu)質護理是在患者康復治療的基礎上,提高護理支撐治療的效果。本研究對觀察組患者實施優(yōu)質護理,通過心理護理,可疏導患者的負性情緒,讓其堅信經過合理且持久的康復訓練,可以戰(zhàn)勝疾病,可以像健康人一樣生活,提高患者的配合度。后遺癥護理對患者言語功能的恢復有著極大的幫助。肢體運動功能鍛煉可改善患者的偏癱癥狀,使其日常生活能力大幅度提高[5]。本研究結果顯示,出院3個月后,觀察組FMA評分、ADL評分均高于對照組,觀察組的肢體功能障礙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說明優(yōu)質護理對促進腦卒中后遺癥患者的肢體功能障礙和日常生活能力有一定的積極作用。
綜上所述,在腦卒中后遺癥患者的護理中,應用優(yōu)質護理,可促進患者肢體運動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提高,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羅婷. 優(yōu)質護理對于腦卒中后遺癥患者康復護理中的應用價值[J]. 健康養(yǎng)生, 2020, 000(003):257.
[2]李萌. 整體優(yōu)質護理對腦卒中患者早期康復的效果分析[J]. 中國醫(yī)藥指南, 2018, 016(027):253-254.
[3]劉紅英, 丁兆雪, 李紅,等. 整體優(yōu)質護理對腦卒中患者早期康復的效果分析[J]. 糖尿病天地·教育(上旬), 2019, 016(010):245.
[4]樊玉嬋. 優(yōu)質護理干預對腦卒中偏癱患者針灸康復效果的影響[J]. 醫(yī)療裝備, 2018, 031(002):158-159.
[5]張艷, 趙寧. 優(yōu)質護理對腦卒中康復護理的臨床研究[J]. 醫(yī)學美學美容, 2020, 029(006):112-113.
(??悼h人民醫(yī)院 湖北襄陽 441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