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玲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中學生寫作能力不僅與學生的寫作素養(yǎng)、教材系統(tǒng)有關,也與教師的教學能力有關。隨著課程改革理念的不斷更新,作文教學也與時俱進,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傳統(tǒng)作文教學模式中的“指導寫作——評改分析”模式被徹底改變 ,將采用更適合學生的新的作文教學模式,即“指導寫作———教師評析——討論交流——升格重作”。本課題提出促進中學語文教師作文教學能力不斷發(fā)展的相關策略,以期促進作文教學的改善和中學語文教師教學能力的提升。
一、寫作前指導能力
1、創(chuàng)設良好寫作情境的能力。
語文教師可以先明確作文的特點以及要求,在此基礎上創(chuàng)設特定的情境。例如:寫景狀物類散文,可借助新的多媒體教學,音樂渲染,畫圖再現(xiàn)等多種方式,由學生在特定的情境下仔細觀察景物特點,再進行寫作。當然,若學生可以實地考察,置身于特定的情境氛圍中,獲得真實的情感體驗,能啟發(fā)學生的思維,讓其更有傾訴的欲望,更易寫作。又如:寫一個場景,可播放一段視頻,一部電影,或者看一場現(xiàn)場表演。寫議論文時可以辯論賽的形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全身心投入寫作中去,富有熱情,積極地參與。
2、指導學生利用作文資源的能力
(1)引導學生敘寫自身經歷。藝術創(chuàng)作源于生活,學生的親身生活經歷有利于學生寫作。教師應引導學生積極展開聯(lián)想,在日常生活中積累寫作素材。培養(yǎng)學生的聯(lián)想以及想象能力,是一種有效的教學手段,有利于活躍學生的寫作思維,從而讓學生學會由此及彼,由正面想到反面,深層挖掘作文寫作素材的意義和內容。
(2)引導學生挖掘教材中的寫作資源。教材中的人物素材比比皆是。如司馬遷遭宮刑卻忍辱負重創(chuàng)作《史記》;曹雪芹家境貧寒、靠喝粥度日卻能“披閱十載,增刪五次”;屈原被奸臣誣陷仍心系楚國;魯迅棄醫(yī)從文、心系世人精神;朱自清寧可餓死、也不領美國救濟糧,廉頗知錯能改、負荊請罪,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志趣高潔等等,如果學生能夠積累和充分利用這些資源,寫作起來就得心應手了。
(3)引導學生拓展課外閱讀,積累素材。呂叔湘先生認為“學習語文,三分得益于課內,七分得益于課外?!睂W??梢栽O置每周一節(jié)自主閱讀課,鼓勵學生定時定量閱讀,“思接千載,神通萬里”,啟迪智慧、豐富思想。通過學校開展行之有效的課外學習閱讀教學活動,學生認真做好讀書筆記,把能引發(fā)情感共鳴的句子、故事等素材摘錄下來,并系統(tǒng)地,有邏輯條理地歸納總結,以便在寫作時能迅速選用恰當?shù)淖魑乃夭摹?/p>
3.引導學生構思作文的能力。首先教師指導學生要掌握寫作的基本步驟,先寫提綱再寫作文,先想清楚再寫。其次,教師要指導學生如何進行構思行文,常寫的文體是記敘文、說明文、議論文,先要分析三種不同文體,明白它們的側重點是什么,再掌握這三種文體的寫作要領。例如,議論文就是對某一問題或事件進行深入分析與評論,表達自己的觀點、態(tài)度、意見、命題和立場的一種文體。因此,要求學生作議論文時,要有一個鮮明的論點、充分的論據(jù)、合理的論證方式以及論證方法、嚴密的邏輯性等。教師只有掌握了這些最基本的作文教學知識,才能做到有效指導和培養(yǎng)學生構思行文的能力,讓學生寫出結構完整、脈絡清晰的佳作來。
二、作文批改能力
1、及時糾正,反饋作文情況。因為心理學家斯金納認為“對學生的學習結果進行及時反饋,能使他們獲得最大的、積極的學習成效。”作文上交后,教師要及時進行批改、講評,適當利用好學生的期待心理,趁熱打鐵,能使學生及時看到自己的進步,明確自身寫作的優(yōu)缺點,并進一步明確寫作的目標,樹立信心,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2、批改作文的方式要多樣化。在課程改革的背景下,作文批改應結合學生情況,進行學生自我批改、學生相互批改、師生共同批改、家長批改等多種批改方式結合起來,使評價更加全面、客觀、公正、有效。
3、批改的內容要多方面。首先,教師要引導學生多些注意生活中的寫作資源,善于捕捉生活中感人、新奇趣、有的人或事。贊揚那些利用自身生活體驗、認真進行觀察、調查積累等方式獲取作文素材的學生。其次是作文的修改過程,好文章需要修改才能得到,教師要指導學生懂得運用自主修改的方法,掌握修改文章的要點和技巧。一定要及時表揚那些認真修改的同學,在課堂上積極推廣那些同學有效的修改方法,逐步培養(yǎng)學生自我修改的興趣。三是學生作文進步的過程,可以從學生的語言運用、作文態(tài)度、寫作技巧、作文資源使用等多方面進行綜合評價。
4、評語要多樣化。教師的評語不僅要明確學生寫作過程中存在的優(yōu)缺點,點出其寫作學習方法,還要引導培養(yǎng)學生的情感價值觀、世界觀,人生觀。評語的多樣化應包含以下幾點:一、教師評語體現(xiàn)人文關懷。語文教師既要“評文”又要關注“文”背后的“人”,要把“評文”和“評人”結合在一起。教師不僅要關注學生語言的運用及書面表達、素材運用、篇章的邏輯結構等基本形式,更要關注學生在作文中的情感表達及思想深度。二、評語要寫得有文采,展現(xiàn)我們語文老師的寫作水平和魅力,它可以使得學生眼前一亮,得到一種精神享受,使他們在不知不覺中提高作文水平。第三,評語力求客觀具體。在批改的過程中,應以眉批或評語的形式在鼓勵的同時,也可以客觀具體地指出作文的不足之處,提出建設性的指導意見,引導學生進行自我反思,明確自己如何進一步提高寫作能力,及時總結寫作經驗與方法。
(三)作文講評能力
1、設計作文評講課學案,利用“三個四”高效課堂模式上好作文講評課。通過課前自主預習、小組討論、成果展示、歸納總結、課堂檢測、課后配餐練習等幾個教學環(huán)節(jié),讓學生主動參與、探究發(fā)現(xiàn)、合作交流,這種自主合作的方式有助于啟發(fā)學生的思想火花,讓學生真正學會去傾聽去交流,從而達到掌握知識的目的。
2、巧用范文促講評
(1)教師寫作示范。語文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寫作,他們首先要有寫作的能力,如音樂教師一般會演奏樂器,唱歌,美術老師一般會畫畫一樣。教師隨筆作文,展示自身寫作能力,有利于激發(fā)學生寫作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情不自禁地向“榜樣”靠近。
(2)學生優(yōu)秀范文開路。學生之間的年齡相似、閱歷和認知水平相差無幾,用學生優(yōu)秀作文引路,讓學生倍感親切,并能激發(fā)學生超越優(yōu)秀同學的信心和勇氣。語文教師在選擇學生優(yōu)秀范文的過程中,應善于挖掘學生作文的閃光點,無論在開始、結尾、結構、選材、布局,都可以給予他們肯定和鼓勵,引導其他同學模仿或學習這些范文的長處。
3、作文講評方式應多樣化。豐富多采的教學形式能激發(fā)學生積極參與學習的興趣。作文講評課上,我們語文教師須通過創(chuàng)設不同的教學問題情境,采用多樣化的講評方式。作文講評可以采用的方式有:綜合評價、典型評價、專題評價和比較評價。
4、指導學生進行升格性重作,即“二次創(chuàng)作”。傳統(tǒng)的作文講評課往往忽視了指導學生進行“二次創(chuàng)作”的環(huán)節(jié),或者只是讓學生簡單修改“首次創(chuàng)作”?!岸蝿?chuàng)作”并不是簡單地對學生自己的同題作文進行修改和加工,而是經過語文老師的第一次批改和認真評價,讓學生了解作文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和不足,再讓學生對同一題目進行的第二次創(chuàng)作,“二次創(chuàng)作”不是像修改作文那樣,改改病句,改改錯別字那樣“縫縫補補”“零零散散的”地進行,而是完全獨立地、整體地再次創(chuàng)作,最后張貼例文。
“創(chuàng)新是一個國家民族文化進步的靈魂”,新課程改革需要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轉變教學理念、優(yōu)化教學方法與措施,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促進中學生的主體性發(fā)展,我們語文教師才能在不斷的實踐、研究中去提高教學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