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麗莉
摘要:自學能力是現在社會中每個人必備發(fā)能力之一。在信息技術迅速發(fā)展的今天,知識共享已經成了大趨勢,給人們創(chuàng)造了海量的學習資源和渠道。同時在個人發(fā)展的道路上,學習能力強的人才能跟上時代的要求,才可以立足于社會之中。在新課改的要求中,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是我國當下教育中一項重要的教學任務和研究課題。教師也被賦予更加重要的任務。教師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播者,更重要的是要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良好的學習習慣。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教師在實踐教學過程中應該落實新課改的這一要求和培養(yǎng)方向。
關鍵詞:高中語文;自學能力;培養(yǎng)學習興趣;布置預習任務;鼓勵小組合作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現在教育對學生的要求也逐漸提高,對教師的教學水平的要求也逐步提高。在新時代教師的不再是只負責教授學生書本的知識,而是要授予學生學習的方法,從根本上讓學生愛上學習,指導如何開展學習。當前素質教育已經成了世界人才發(fā)展的新趨勢。自學能力是指學生在沒有教師的指導和教育下掌握知識的技能。本文就高中語文教學中學生自學能力的策略提出以下三方面的建議:首先,教師要注重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其次,教師要為學生布置預習任務;最后,鼓勵學生進行小組合作。
一、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
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yǎng)的前提需要學生對知識有濃厚的興趣,遇到難題有想要攻克的內心動力。學生對學習語文知識的興趣都很多因素決定。教師作為教學中的主導者,應該把積極的因素發(fā)揮到最大作用,規(guī)避消極因素。興趣是學生主動學習的因素之一,大部分學生受到傳統(tǒng)教學模式和應試教育的影響,很早就失去了去學習的興趣。語文最為高中提問比較慢,也比較難的一個科目,有部分學生對語文知識沒有興趣,導致語文成績很差。漢語作為我們的母語,學好語文是每一位學生的責任。教師教學實踐中應該積極地探索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例如,在曹操的《短歌行》一文的學習中,部分學生在學習古詩時,由于古文比較難理解,并且學生還有背誦的教學任務,所以類似于文言文、古詩詞之類的文章都勾不起學生的興趣。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創(chuàng)造出更多的教學模式和手段,來引導學生參與到教學課堂中,讓學生在學習本課文的過程中,減輕學習的壓力,在學習中體會到樂趣。例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詩歌朗讀的比賽,可以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比賽最好放在這節(jié)課教授之前,這樣學生在小組討論和準備的過程中,可以針對每一句應該用什么語調、情感來誦讀進行自學。學生在小組合作中,會充分調動參與教學的積極性,并且在合作交流中主動的去學習。
二、布置課前預習任務
在整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中,有很多都可以用來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其中最常用的方式就是引導學生進行自行預習。預習是指教師在授課之前,學生自行閱讀教材、思考、理解、質疑教材里的知識內容。預習是學生學習的重要手段和良好的學習習慣。在高中學習中,課程容量增加,難度增大,良好的預習工作開展是學生順利聽講的必要步驟。在繁重、緊張的高中教學安排中,教師應該給學生預留出每節(jié)內容的預習時間。同時應該引導學生重視預習的質量,以及預習對高效課堂的積極促進意義。
例如,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一文中,本文章選自《論語》,運用古文的描述。古文的理解相對較難,如果學生課上注重預習,在課上容易跟不上教師的思路。學生在本科學習中往往需要記錄大量的詞義筆記,學生按質按量的完成預習任務,一方面可以有效地回顧舊知,另一方面可以針對部分內容自行解決,這樣聽課就相對來說比較輕松。經過預習后,學生往往明確了自己的疑問之處,這樣聽課就有針對性,聽課效率會更高。教師要抓住教育的機會,針對沒有預習的學生及時教導,讓其意識有準備和沒準備的不同學習狀態(tài)和成果。教師也應該制定相應的制度或者采取適當的 方式來督促學生進行預習,比如預留預習題目或者課堂提問的形式,避免學生偷懶不去進行預習。好的習慣養(yǎng)成不是一朝一夕能夠完成的,需要學生堅持一段時間,并且在這樣的堅持里看到效果、取得成就。
三、鼓勵課堂小組合作
有時候自學能力的培養(yǎng)不僅僅靠學生的自律水平,也需要靠學生的自尊水平。自尊水平的培養(yǎng)一定是在團體合作中完成的。個體只有在團體中,才會有集體意識,才會打破懶散、突破自我,實現自己在群體力的個人價值。教師應該教學的活動安排中,有意識的增加學生之間的合作意識和合作機會。在高中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在教學課堂之上為學生創(chuàng)設合作學習的情景,結合教材的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情況來制定科學、合理的方案。鼓勵課堂小組合作是符合新課標的教學理念和教學任務要求的,教師應該通過這一手段,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
例如,在古詩詞誦讀中《登岳陽樓》、《桂枝香》、《念女嬌》、《游園》的學習中,針對該章節(jié)的四首古詩,教師可以把學生分為四個古詩學習小組,小組的人員分配一方面要結合學生的不同學習水平,另一方面要結合學生的性格特征,做到小組學習綜合水平和綜合能力大致均等的情況。這樣小組之間才能有一定的競爭意識,組員之間的小組榮譽感越強、合作意識越大。教師將每一首古詩的講解任務留給學生,學生可以利用一些資源來準備教案,教師要隨機給予指導。針對建立教案和流程有困難的小組,教師可以給出一些教案參考或者幫助構建授課流程,保障活動的順利進行。小組長可以分配教學任務,把不同的板塊交給不同的學生,讓每個學生都可以在小組合作中鍛煉自學能力。
總之,從高中語文教學來說,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是教學的最終目的。擁有良好的自學能力的學生在步入大學以后就有了明顯的優(yōu)勢。同時學生在步入社會之后會更快地適應并達到不同崗位的要求。學習時終身的事情,授之以漁不如授之于魚,教師應該明確教育的根本意義,探索研究出更多的培養(yǎng)學生自學能力的方案。
參考文獻
[1]葛海麗.高中語文教學中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培養(yǎng)分析[J].才智,2015(35)
[2]晏湘瓊.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促進學生自學的研究[J].亞太教育,201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