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祎珩 李文鳳
摘 要:梁啟超,身上凸顯兼有政治家、文學家、藝術家的多重性質,不僅引入西方先進的學術思想,作為中國近代美學家和文學家將先進思想與中國國情結合,篳路藍縷拉開了我國近代美學思想的新篇章,梁啟超無疑是我國近代美學思想教育第一代重要的開拓者和代表人物。而如今的新媒體藝術(New Media Art)從誕生到發(fā)展時間雖然不長,但是對于社會發(fā)展來講有著很明顯的時代特征,這是一門與科技發(fā)展息息相關的藝術學科。本文摒棄科技發(fā)展、跨學科融合等為新媒體藝術創(chuàng)造的客觀因素,以傳統(tǒng)的我國近代美學思想為背景,敘寫20世紀初作為當時的“新媒體藝術”教父的梁啟超重視文學媒體藝術的社會功能,從社會現(xiàn)實情況出發(fā),主張以文學媒體藝術來改造國民性的美學觀點,闡明現(xiàn)代新媒體藝術發(fā)展應具備鮮明的內容特色、時代特征和民族情韻的實踐可行性等觀點。
關鍵詞:新媒體藝術;美學思想;藝術融合;設計語言;設計表達
一、“以趣逾情”的美學思想起源
梁啟超的美學思想之中的核心范疇之一就是“情感”。
梁啟超認為,人性與情感具有密不可分的聯(lián)系,那么這樣一來對“情感”問題的解讀就自然而然地貫穿了其整個美學研究的全過程。早期梁先生所提倡的情感,其實質是從救國新民這樣一個側重于情感的社會機能的立場出發(fā);發(fā)展至后期,梁先生更多地是從生命意蘊的角度側重于情感的人生價值方面來解讀情感。然而,我國傳統(tǒng)藝術表現(xiàn)形式中顯現(xiàn)出來的情感是一種審美的情感,這種審美的情感本身具有一種超越時代的特點,在不會受到時代的限制前提才是對人性的永恒的一種體現(xiàn)。所以雖然說梁先生對于情感問題的解讀在前后兩個時期呈現(xiàn)出不同的側重面貌,但是在主張從藝術審美中激發(fā)作品欣賞者健康且優(yōu)美的情感方面,則是前后一致的。
在1918年12月到1920年3月期間梁啟超游歷歐洲,并把歐洲期間的體會和感想整理成了《歐游心影錄》,在其中梁先生表示:“就是文學、美術各方面,我們又何嘗讓人?”他對“新小說”的推崇,到后期開始對傳統(tǒng)“美文”的提倡,是對梁先生前后期美學思想上的重要變化的體現(xiàn)。他在前期時更加偏重于對大眾的政治方面的啟蒙,后期則開始著重于學術建設這一領域。同時,梁先生在書中對于民族新文化、國家和個人,還有世界的關系提出了自己的獨特見解,并比較分析了中西方文明的異同,由此梁先生對美學思想體現(xiàn)出來了新思考,并且強調了人們的精神文化和價值理想對于生活的重要意義。梁先生認為作為情感的重要表現(xiàn)方式,藝術把“‘情感秘密’的鑰匙都掌住了”,藝術就是實施情感傳達的重要利器,而藝術家作為藝術創(chuàng)作主體,本應就是實施情感傳達的重要承擔者。
1922年,梁啟超在歐游之后,提出“趣味教育”的主題概念。情感、趣味成為其美學思想的核心內容。
趣味是生活的原動力,趣味喪失掉,生活便成了無意義。
——梁啟超《飲冰室合集(第五冊)》
在這當中就奠定了“趣味”在他的整個美學思想理論中的核心地位。既然說“趣味是生活的原動力”,那么可以輕而易舉地理解成趣味就是生活的中心亦是生活的必需。此時此刻所描述的“趣味”,應該指的是一種積極向上的人生態(tài)度,又或是一層自由樂觀的人生精神,那么這樣一來“梁氏趣味”就自然而然有別于我們如今無時無刻不在被灌輸?shù)摹暗退住⒚乃?、內容匱乏的趣味”。我們日益渴望的“趣味”應該能指引并鼓舞我們積極奮斗,努力實現(xiàn)我們的自身價值與理想,即是“一種超利害得失、超生理欲望的審美愉快即美感”。
那么“趣味”從何而來?
梁啟超在《〈晚清兩大家詩鈔〉題辭》中寫道:“由發(fā)的情感和外受的環(huán)境交媾而發(fā)生出來趣味。”更主要的是轉化成為一種心境,這種心境是具有強烈的行為驅動力并且有提高機能的,它會成為激勵和促進人們向往生活的能量之源?!皠谧?、游戲、藝術、學問。”梁先生列出這樣四項趣味的主體。其中“游戲”所產生的趣味通常是白駒過隙的,“勞作”和“學問”以謀生作為前提條件,趣味是受限的或者是極其有限的,而“藝術”與其他三項相比更加具有普遍持久的過程和影響力。因而在這四項趣味主體中,藝術美學是梁先生最看重的,他表示:“美術的功用,是把那漸漸壞掉了的愛美胃口,替他復原,令他常常吸收趣味的營養(yǎng),以維持增進自己的生活康健。明白了這種道理,便知美術這樣東西在人類文化系統(tǒng)上該占何等位置了?!边@樣一來,梁先生的“梁氏趣味美學”在本質上就衍射成“審美、美感”。
二、新媒體藝術的本質旨在情韻表達
美國認知心理學家唐納德·諾曼(Donald Norman)在其對人類情緒研究的過程中證實:人類的情感屬性完全是由大腦的不同水平所引發(fā)的,是自動預先的設置層,它也被稱為本能水平。那么這種由本能水平所體現(xiàn)的精神內容支配了人類情感。例如人們會在類型各異的藝術形式面前,展現(xiàn)或者萌發(fā)出不同的情感反應和情感需求。而在當今飛速發(fā)展的新媒體時代,隨著新媒體藝術設計領域的各種思潮之間的相互磨合、各種文化底蘊之間相互交融、各種不同的理念觀點之間的相互碰撞逐漸向豐富多元化發(fā)展,這種與生俱來的情感化元素與情感需求被進一步激發(fā)。
從梁啟超對趣味美學思想的現(xiàn)代主義審美的追求,到從本體、人生和美學不同角度推崇情感,梁先生從不同方面去表達了自己對“情、趣”的本質理解,闡述了它們的特征以及在人生中的意義。那么對于廣泛深入到了現(xiàn)代藝術的各個領域中的新媒體藝術而言,在其藝術作品創(chuàng)作當中就要發(fā)乎于“情”更要發(fā)乎于“韻”。
情韻,暫可拋開其神韻之深意,只取其情感韻味之泛指。在現(xiàn)代琳瑯滿目的媒介與和諧的社會人文背景下相互融合,對新媒體藝術設計師的表達及表現(xiàn)能力賦予了新的課題并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設計語言情韻表達和設計內容特點突出是眾多優(yōu)秀新媒體藝術作品的重要表現(xiàn)形式,合理選擇的恰當?shù)拿浇橐渤蔀橹匾妮d體,這樣一來便能夠有效提升新媒體藝術作品的質量。
情韻或者內容的充分表達是新媒體藝術作品的靈魂,所以在策劃、籌備、創(chuàng)作過程中對于自身來說是否帶著情感?表現(xiàn)手法是否雅致含蓄?這些問題在極大程度上影響著新媒體藝術作品的呈現(xiàn)效果。情韻表達能力和突出內容特點是當今新媒體藝術設計師的一項基本修養(yǎng)和技能,那么,如果新媒體藝術設計師們在策劃、籌備、創(chuàng)作過程中缺乏情感投入,循規(guī)蹈矩地進行千篇一律的作品創(chuàng)作,則無法將新媒體藝術設計師自身內心的真實情感以及對新媒體藝術作品內容的詮釋完全地抒發(fā)出來,更無法提升新媒體藝術作品最終呈現(xiàn)出來的感染力。
三、結 論
如今,新媒體藝術不僅涵蓋了多種成熟的高科技內容,同時也滲透、挖掘和滿足了人們日常生活、學習、工作當中的情感元素需要,進而體現(xiàn)出了一種區(qū)別于傳統(tǒng)吐故納新的當代化人文情懷,充分展現(xiàn)了新媒體藝術“以人為本”的藝術設計理念。那么,每位新媒體藝術設計師在作品表達中都需要充分重視和發(fā)揮情韻的表達以及突出內容上的特點,并靈活應用豐富的現(xiàn)代傳播媒介進行情感表達,充分突出新媒體藝術作品的創(chuàng)造性、獨特性。同時,新媒體藝術設計師們還需要巧妙應用自身的內在情感元素以及別出心裁的表現(xiàn)手法,促使新媒體藝術作品能夠取得最佳的視覺效果。
綜觀我國近代美學思想發(fā)展進程,梁啟超的“情”與“趣”對今天的美學思想仍然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我們今天的藝術創(chuàng)作一定是情感性的,而不是技能性的。無論是傳統(tǒng)的藝術設計還是在新媒體的藝術設計領域,歸根結底都是為人民大眾服務,它必須圍繞著人們的情感需求來展開相關藝術創(chuàng)作思考過程,在未來設計提煉出更多優(yōu)質的新媒體藝術作品,充分展示新媒體藝術的魅力,發(fā)揮豐富和提高人們知識情感境界的社會人文機能。
(湖北師范大學)
參考文獻
[1] 賈廣元:《論新媒體藝術對視覺傳達設計藝術的影響》[J].《試題與研究》(教學論壇),2016年第26期。
[2] 倪巖:《新媒體設計情感化元素體現(xiàn)研究》[J].《新媒體研究》,2017年第18期。
[3] 靳佳佳:《新媒體藝術的交互性發(fā)展》[J].《藝術科技》,2015年第1期。
[4] 吉靜:《新媒體藝術對視覺傳達設計產生的影響》[J].《傳播力研究》,2017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