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新建
摘要:教學思路創(chuàng)新是教學創(chuàng)新的基礎和前提,從不同的視角去觀察事物,思考問題,以新的視角看待復雜的問題才能以更大的活力創(chuàng)新教學工作。合適的工作方法會把工作內容變得具有可操作性,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關鍵詞: 說聽讀寫做;五步樂課堂
素質教育把學生的主體地位提到了首位,這就要求教師以提高學生素質為目的,把研究如何教好,轉移到研究如何引導學生的學好上。把功夫下在課外,找準“穴位”,課堂“少講而精導”。農(nóng)村中學的語文教學又如何面對這種從“教”到“導”的轉軌呢?我在語文教學中針對農(nóng)村中學生感性材料單一,書本知識不能活學活用的具體情況,引導學生在聽、說、讀、寫、做等方面作了一些小小嘗試。
一、說? 挑戰(zhàn)自我。
有什么交流工具比口語的溝通更經(jīng)濟呢?成人才.練口才。提高口語表達能力既需要恰當?shù)姆椒ㄖ笇?,更需要充足的時間保證。課外訓練收效甚微,課堂教學是否與教學任務沖突?非也?!皾M堂灌”為何退出歷史舞臺,只因為老師的角色太“獨裁”,學生有時間?能呼吸?會發(fā)展?于是,我主要做了兩點:1,每課前五分鐘全給了學生。老師從講臺到座,學生從座位到講臺。講小故事,說新聞,介紹影視文學作品,評國事班事,析背景資料,闡各家觀點,敞個人心扉......。一人說,大家評。同學們話題趨向多樣,見解深入本質,語態(tài)也逐漸自然。面對眾人說話時,主旨抓得住膽子放得開,能說不好? 2.閱讀課文的講解,課堂小結也交給了他們。慢慢地許多同學那種交流時腿抖音細無中心的現(xiàn)象顯著減少。課堂回答時高音一浪蓋過一浪,討論時針鋒相對。
二、聽? 美的熏陶。
在指導學習文學作品時,我把功夫下在了形象思維的訓練上。小說《在烈日和暴雨下》是名篇,文字也較淺顯。如果按常規(guī)教法,學生也許只能停留在一個較膚淺的層面。教學中,在學生初讀課文之后,我對本節(jié)選之前的小說背景做了簡介,然后讓他們在頭腦中浮現(xiàn)出一個自己熟識的苦力,他的肖像,言行就是“祥子”,并“改行”去老北京“拉洋車”。要求學生閉目趴桌,排除雜念,腦中只有這個“祥子”。我的話語開始了:“六月十五那天,天熱的發(fā)狂…...他哆嗦得像風中的樹葉---。“我基本上按原文復述式地朗讀了一遍。但節(jié)奏.重音.語調十分鮮明:或低沉憋悶.或輕風拂柳,或烈日炙烤.或暴雨驟瀉......,朗讀中,有人喘氣吁吁,有人微微沁汗,進而寂然若逝,忽又縮懷摟抱.復述完畢,七八分鐘后學生才全部蘇醒過來.“感受如何?”“累!苦!慘?。?!”我順勢讓學生精心模擬了一次后,直接進入了文章思想剖析和藝術手法的賞析。一課時多就順利結束了這篇課文,并仿寫了自己熟悉的那個“祥子”。同樣《桂林山水歌》也用了此教法,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所以,課余時間學生想干啥,絕對是異口同聲說:“讀文章”。
三、讀? 拓展視野。
課外閱讀活動,應該加強。要求學生愛美,愛生活,愛文學,首先要讓他們了解古今中外優(yōu)秀文學作品。學生課外書看得不少,但思維的局限性很大。主要原因有:1、所看內容雜亂。粗劣的妖鬼,武俠,言情類書籍居多,圖樂一時,怎抵一事?2、閱讀方法欠佳。學生對那些五花八門的“格言”精心抄載,但看優(yōu)秀文學作品時很少做讀書筆記。忙里偷閑十天半月才看一本好書,不出兩月,還能記住多少?3、優(yōu)秀文學作品的藝術手法相當高超而微妙,如不認真揣摩,名師指導,他們能領會多少?高明之處沒學到,反而學會了一些裨益不大的花拳繡腿。要打開眼界,如果就這樣東一錘西一錘,無目標,無計劃,無積累,無方法的亂干,蠻干是行不通的。在學習《藤野先生》前一個月,我就推薦了魯迅先生的《藥》《阿Q正傳》《狂人日記》等篇目,要求了四點:①先列閱讀計劃,不能盲目隨意;②對文中的精彩語句,段落及整篇文章的提綱要列在筆記本上;③每三天至少從文中找出一個疑點,請教別人或老師;④每天讀多少內容,必須有對這一部分的感想,復讀文章時要重新比較審視自己過去的感觸。在學習課文前還專門用了兩節(jié)課對這位文壇巨匠的生平、主要作品及特色、思想發(fā)展幾個方面進行了集體辯論。當然,如果說為掃清課文中一個小障礙而如此大動干戈的確不值,但通過課文作為載體,將課內與課外,“散養(yǎng)”與“圏養(yǎng)”結合,不僅對一位優(yōu)秀文學家和他的作品有了較深入地認識,更是學生意識到閱讀應注意的問題。把鑰匙交給他們,去開啟文學之門吧!
四、寫? ?揮灑個性。
寫作能力的提高,個性的發(fā)展,我首選日記。經(jīng)過“生活再現(xiàn)----自我體現(xiàn)”兩部曲長期訓練,日記本上有短文,小說,戲曲,詩歌。同學們寫作能力顯著提高,個別還異軍突起,學生中涌出“山藥蛋派”,“清新婉約派”,“時政專家”,“遷客騷人”等。內容除常見日常小事外,更多是感情流露。這里有愛恨情仇,有喜悅傷痛,激情郁悶。面對這一篇篇青春日歷,我與他們筆與筆溝通,心與心聊天?;蛎銊?,或啟迪,或分享,或疏浚,有效解決了困擾他們的許多難題。有位同學與一代課老師發(fā)生了尖銳的矛盾,學生萌發(fā)了報復后離校的念頭,連日記本上都能聞出火藥味。我又從其他同學那了解到實情經(jīng)深思熟慮,在他日記本上寫了一篇多批語,內容可想而知。一周多過去了,這位同學逐漸恢復了平常心態(tài),把精力重新投入到學習上。
五、做? ?源于書本,用于生活。
第二課堂就是個很好的實踐機會,我主要做了以下幾方面的工作:1、辦手抄報。我們的小報《丑小鴨》,制作它的各個環(huán)節(jié)都凝聚著同學們的才藝和合力。它不僅極大鼓舞了文學興趣,導向了輿論,更是一些同學正視了自己,發(fā)展了自己。2、定向日記,作文展覽及交流,當然是絕對尊重大家意愿。3、演講,辯論,朗誦會也是同學們共享的一道“大餐 ”。4、應用文寫作更講究實用性。學校,班上的文明公約,征稿啟示,通知等,大多都由他們完成,他們是學校的小主人呀!比較豐富的第二課堂,使同學真正看見自己所學的知識能在生活中發(fā)揮作用,怎不“樂”學?
語文教學是龐大的教育人才工程中的主要部分,它在德智美育三方面有相當多的工作要做。面對一株株青苗,是三天兩頭的施肥澆水,緊緊地攥在手心拔苗助長,還是任其盡歷風雨,只適時修剪而已呢?對,建設祖國需要的不是花圃中的小苗,而是棟梁,他們在森林里,在大自然的懷抱中。
陜西省勉縣元墩鎮(zhèn)九年制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