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麗 丁明梅 強夢嬌 沈旦妮 許金誠 馮志豪
摘要:目的:分析偏癱患者康復治療中上肢智能反饋訓練系統(tǒng)的應用價值。方法:選擇本院收治的100例偏癱患者,病例收集時間為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所有患者經診斷后確診。根據隨機數字表法將上述患者隨機分成2組,各50例。對照組采用傳統(tǒng)的康復訓練進行治療,觀察組則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增加肢體智能反饋訓練系統(tǒng)輔助訓練。記錄2組患者治療前后MI-UE、FTHUE-HK及FMA-UE評分。結果:研究組患者的MI-UE、FTHUE-HK及FMA-UE評分均顯著較對照組的高。結論:中上肢智能反饋訓練系統(tǒng)對偏癱患者的治療效果較好,值得臨床上的廣泛推廣。
關鍵詞:偏癱;康復治療;中上肢智能反饋;訓練系統(tǒng);應用價值
引起患者偏癱的原因很多[1],主要和血脂增高及血液的黏稠度增高等疾病有 關。偏癱嚴重影響患者的日常生活,因此,偏癱患者需進行不斷的康復訓練來恢復正常的生活。肢體智能反饋訓練系統(tǒng)對患者康復訓練有一定幫助[2],本文主要分析偏癱患者康復治療中上肢智能反饋訓練系統(tǒng)的應用價值,現進行如下報道。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本院收治的100例偏癱患者,病例收集時間為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所有患者經診斷后確診。根據隨機數字表法將上述患者隨機分成2組,各50例。研究組中有50例患者,其中男性患者有26例,女性患者有24例;患者年齡均在 50~75歲間,平均年齡(66.39±10.24)歲,病程在5年至13年間,平均病程在8.4±1.1年;對照組中有50例患者,其中男性患者有25例,女性患者有25例;患者年齡均在53~78歲間,平均年齡(64.98±10.48)歲,病程在6年至14年間,平均病程在8.8±1.0年。2組患者的一般臨床資料經比較沒有顯著性的差異,即P>0.05。
1.2 方法 對所有患者采取常規(guī)藥物治療,待病情穩(wěn)定后,對照組進行傳統(tǒng)康復訓練治療,每天上下午各一次,每次30分鐘,一周六次,治療周期為兩個月。研究組在上述基礎上增加肢體智能反饋訓練系統(tǒng),具體如下:①在座位上固定好上肢,選取2-3個游戲進行肩關節(jié)內收外展單關節(jié)的運動,游戲每次5-10 min,游戲間隔1-2min,使患者休息放松;②根據患者情況調整游戲內容,誘導患者主動運動;③選擇適宜游戲,促進分離運動,促進患肢使用力。這些智能反饋訓練對偏癱患者肢體運動十分有效。
1.3 觀察指標 記錄2組患者治療前后MI-UE、FTHUE-HK及FMA-UE評分。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數據均采用 SPSS 22.0 統(tǒng)計軟件處理,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以%表示,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以()表示,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2.12組患者治療前后MI-UE、FTHUE-HK及FMA-UE評分對比
治療前,兩組患者的MI-UE、FTHUE-HK及FMA-UE評分經對比無明顯差異,經數據分析,差異不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①兩組患者的MI-UE、FTHUE-HK及FMA-UE評分分別與治療前對比,有明顯差異,經數據分析,差異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P<0.05);②研究組患者的MI-UE、FTHUE-HK及FMA-UE評分均顯著較對照組的高,經數據分析,差異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隨著醫(yī)療水平的不斷提高,肢體智能反饋訓練系統(tǒng)是近幾年來產生的一種新型訓練方式,對患者整體康復有很好效果,它可以很好模擬人體的上肢運動,擁有可以調節(jié)的上臂支撐系統(tǒng)[3],增加了智能反饋及三維運動空間,使功能治療訓練在虛擬環(huán)境進行,通過多種多樣游戲,同時以不同形式鍛煉肢體各個環(huán)節(jié)及部位,對肩關節(jié)及肘關節(jié)等均有針對性訓練,這樣不僅提高患者訓練興趣,同時還能促進康復治療的效果[4-5]。根據患者康復情況和患者實際情況合理訓練,這樣更加智能化,對康復過程更加明確,對患者而言,能更好提升治療水平。
本研究發(fā)現,研究組患者的MI-UE、FTHUE-HK及FMA-UE評分均顯著較對照組的高,說明中上肢智能反饋訓練系統(tǒng)對偏癱患者的治療效果較好,值得臨床上的廣泛推廣。
參考文獻:
[1]張寧.偏癱患者康復治療中上肢智能反饋訓練系統(tǒng)的應用價值分析[J].健康必讀,2020,(5):274.
[2]張淑嫻,鄭雅丹,李鑫, 等.智能運動反饋訓練在腦卒中恢復期偏癱患者手及上肢功能康復中的應用[J].中國康復醫(yī)學雜志,2019,34(10):1183-1187.
[3]江蘇珍,陳錦秀,盧瑋旎.太極云手在腦卒中偏癱患者上肢康復中的應用[J].中華護理教育,2018,15(3):219-222.
[4]徐倩,王梁,韓珍真,朱冬燕,翟佳佳,黃志東. 肌內效貼結合上肢智能反饋訓練對腦梗死偏癱患者上肢功能及ADL的影響[J]. 按摩與康復醫(yī)學,2021,12(05):1-4.
[5]侯紅,王彤,范亞蓓,吳玉霞,蔡可書,戴文駿,伊文超. 上肢智能反饋結合任務導向性活動訓練對偏癱患者上肢功能的影響[J]. 中華物理醫(yī)學與康復雜志,2017,39(03):191-193.
(無錫市惠山區(qū)康復醫(yī)院 214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