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靜
【摘要】目的:研討乳腺癌放療患者應用標準化皮膚護理對放射性皮炎的影響。方法:在我院選取80例乳腺癌放療患者病例,時間線為2019年3月—2021年1月,隨機分為2組,分別采取傳統(tǒng)的護理(對照組)與應用標準化皮膚護理(觀察組),2組均為n=40。比較兩組效果。結果:觀察組皮膚損傷程度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放射性皮炎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針對乳腺癌放療患者,臨床進行標準化皮膚護理,不僅能改善皮膚損壞程度,還能減少放射性皮炎發(fā)生率,臨床的運用價值較高。
【關鍵詞】乳腺癌放療患者;標準化皮膚護理;放射性皮炎
【中圖分類號】R473 【文獻標識碼】A 【DOI】10.12332/j.issn.2095-6525.2021.03.152
乳腺癌是婦科臨床非常常見的惡性腫瘤疾病,主要的治療方法為手術治療、放化療等,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從而延長壽命。經過實踐研究表明,在治療期間實施優(yōu)質的護理干預具有重要意義,可減少放射性皮炎的發(fā)生率,提高生活質量[1-2]。本研究從我院選取80例乳腺癌放療患者分析,研究采用標準化皮膚護理對放射性皮炎的影響。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在我院選取80例乳腺癌放療患者病例,時間線為2019年3月—2021年1月,隨機分為2組,分別采取傳統(tǒng)的護理(對照組)與應用標準化皮膚護理(觀察組),2組均為n=40。對照組的年齡范圍在:35—72歲,平均年齡(53.67±10.55)歲;觀察組的年齡范圍在:36—71歲,平均年齡(53.37±10.66)歲。所有患者的病例資料差異不大(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采取傳統(tǒng)的護理,首先對患者的皮膚狀態(tài)進行評估,然后囑咐患者確保放射部位的皮膚為干燥狀態(tài)。在治療過程中必須嚴格做好反射部位的標記,禁止采用肥皂水來清潔放射部位的皮膚,用溫水清潔,避免大力摩擦皮膚。治療后為放射部位擦拭貝優(yōu)芬。觀察組:應用標準化皮膚護理,在照射量顯示為20Gv時,皮膚會明顯表現發(fā)紅,需要在照射前叮囑患者穿寬松的棉質衣物,不能穿戴胸罩,減少對皮膚的摩擦。在照射量達到40Gv時嚴格禁止患者抓撓皮膚,不能為患者使用刺激性較強的藥物,可為患者涂抹嬰兒油來保護皮膚。照射量達到60Gv時就可采用紅外線照射。如果患者在治療后發(fā)生滲出性皮損,需要及時給予防腐、干燥處理,對于滲出性皮損嚴重的患者,可予以優(yōu)潔欣保護創(chuàng)面,同時還可吸收滲液。治療后,患者可能會存在皮膚血流受阻,因此,護理人員要適當為患者開展運動鍛煉,從而改善體內血液循環(huán)。避免按摩皮膚,降低皮膚摩擦對皮膚的損害。治療后叮囑患者多吃高能量、高蛋白的食物,可為患者準備適當的纖維食物,促進胃動力。切忌使用辛辣、油膩、過冷的食物。以少食多餐為主要原則進食,囑咐患者攝取充足的水量,促進血液循環(huán)。
1.3觀察指標
分析患者皮膚損傷程度以及放射性皮炎發(fā)生率,0級表示皮膚無變化;I級表示皮膚有發(fā)紅、干性脫皮等癥狀;Ⅱ級表示皮膚有濕性脫皮、紅斑、水腫、觸摸性疼痛等癥狀;Ⅲ級表示皮膚有褶皺、凹陷性水腫、外皮膚融合性濕性脫皮或油性脫皮;Ⅳ級表示皮膚有潰瘍或壞死,甚至出血。
1.4統(tǒng)計學方法
用SPSS22.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tǒng)計和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 ,采用t檢驗 ,計數資料以百分比(%)形式表示,用x2檢驗, 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分析患者皮膚損傷程度
觀察組皮膚損傷程度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分析患者放射性皮炎發(fā)生率
觀察組放射性皮炎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3? 討論
乳腺癌為女性發(fā)病率最高也是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主要的發(fā)病部位為乳房上皮組織,對女性的身體健康與生命安全造成了嚴重的威脅。近年來,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發(fā)展,人們的生活環(huán)境、飲食習慣、生活習慣等都發(fā)生了較大的改變,導致乳腺癌的發(fā)病率持續(xù)上升,已經僅次于宮頸癌,占據全身性惡性腫瘤的10%[3]。因此,要想提高乳腺癌患者的壽命,就必須做到早發(fā)現、早治療,采取科學有效的治療和護理方法。治療乳腺癌目前的主要手段是手術與放射治療,但是大部分患者對治療認知不高,造成沒有發(fā)揮真正的臨床療效。且患者在接受放射性治療時,會對皮膚正常組織造成損害,放射性皮炎是乳腺癌患者常見的并發(fā)癥,還會累及整體的治療效果,因此,在治療過程中為患者實施科學有效的護理措施具有重要意義。以往傳統(tǒng)的護理缺乏有效性、規(guī)范性和針對性,造成患者在治療的過程中發(fā)生放射性皮炎的概率更高。標準化皮膚護理就是在傳統(tǒng)護理的基礎上對護理進行改良、深化、升華,經過加強對皮膚的管理和基礎護理等來有效降低放療后患者的不良反應,從而改善皮膚損壞的程度[4]。
本研究觀察組皮膚損傷程度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放射性皮炎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這與王瑩[5]的研究基本一致。
綜上所述,針對乳腺癌放療患者,臨床進行標準化皮膚護理,不僅能改善皮膚損壞程度,還能減少放射性皮炎發(fā)生概率,在臨床的運用價值較高。
參考文獻:
[1]趙艷萍.乳腺癌放療患者應用標準化皮膚護理對放射性皮炎的影響觀察[J].中西醫(y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20,8(11):127-128.
[2]羅欽文,劉利利,高玉芹, 等.乳腺癌放療患者應用標準化皮膚護理對放射性皮炎的影響[J].養(yǎng)生保健指南,2019,(45):219.
[3]王秀艷,溫美娜.乳腺癌放療患者采用標準化皮膚護理管理后對其放射性皮炎的影響分析[J].健康之友,2020,(13):248.
[4]郭艷艷. 標準化皮膚護理干預對乳腺癌患者放療后皮膚損害效果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 當代護士(??瓢妫?, 2019, 026(002):106-108.
[5]王瑩. 標準化皮膚護理對乳腺癌放療后皮膚損害修復的效果[J]. 中國衛(wèi)生標準管理, 2020, 011(004):167-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