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學文
中圖分類號:G804? ?文獻標識:A? ? ?文章編號:1009-9328(2021)01-052-02
摘? 要? 中學生的體質健康狀況是反映學校體育教學對學生健康影響的重要表現(xiàn),本文通過對本校學生實施《國家中學生體質健康標準》,研究該測試與新課程改革中模塊教學結合進行教學的方法,以及比較組織學生進行測試的不同方法對學生評價結果的影響,以期為尋找提高學生健康水平的對策提供實驗依據。
關鍵詞? 體質健康測試? 評價? 模塊教學
每學年我校都對學生進行《國家中學生體質健康標準》的測試,對學生的體質和體能進行全面監(jiān)測、評價。在實施過程中我們進行了一些教學方法與組織測試的新探索。本文以此為切入點,試圖通過測試項目的教學、組織測試的方法的行動研究,尋找較合適的教學與組織測試的方法,使測試成為促進學生自我鍛煉的手段,從而達到提高學生體質健康和體能水平的目的。
一、研究對象與方法
(一)研究對象
2015年本校高二全年級學生,約1000人。
(二)研究方法
1.測試法。對學生進行《國家體質健康測試標準和評價》的測試,統(tǒng)計測試數據進行評價。
2.統(tǒng)計法。對進行測試獲得的所有數據進行統(tǒng)計分析,針對測試結果對學生的現(xiàn)狀進行統(tǒng)計。
3.邏輯分析法。在對本次研究的測試數據進行數據分析的基礎上,對所得信息進行邏輯分析,對現(xiàn)狀提出相應的建議與對策。
二、研究結果與分析
(一)實施《國家體質健康測試標準和評價》與模塊教學相結合的研究
在學生高一年級時,雖然我校體育課是選項課程模塊教學的體育教學形式,測試前我們上課的組織形式按行政班為單位,老師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開展測試項目的練習,測試時每節(jié)課基本進行一個測試項目的測試,這樣操作方便。但測試時學生測完就自由活動,組織散漫,難以管理。于是我們嘗試改變測試方式,看看實驗效果是否比原來的模式更好。我校體育課是選項課程模塊教學的體育教學形式,我們嘗試把模塊教學與《國家體質健康測試標準》中的相應項目結合進行課堂教學和練習進行實驗。我們進行研究的理論依據是“有效教學”的教學論,“即凡是能夠有效地促進學生發(fā)展,有效地實現(xiàn)預期的教學結果的教學活動,都可稱之為‘有效教學’”,“教學工作要借助一定的組織形式來進行。它所解決的是教學活動如何組織,教學時間和空間如何有效地加以控制和利用的問題?!币虼?,在把模塊教學與《國家體質健康測試標準》相結合時,我們設計了具體做法,即各模塊教學把長跑練習安排在準備活動中進行,坐位體前屈是徒手操的必備內容,籃球模塊可以安排摸高的練習,安排在慢跑時助跑起跳摸籃板等高物進行練習;立定跳遠(男)、仰臥起坐(女)安排在課的結尾部分進行身體素質課練習。籃球模塊、足球模塊、羽毛球、乒乓球模塊都進行20米往返跑的練習。運動量較大時不再進行耐力的練習,建議學生利用課外進行練習。每周一、三、五,老師還利用帶訓練隊訓練的時間,在田徑場、籃球場、排球場兼顧測試項目練習指導。如此,各模塊基本上能利用最簡單的場地器材安排學生練習,如利用場地的線進行50米專項練習、支撐高抬腿、跑格練頻率等。在適當的位置設置長期的訓練場地(立定跳遠、仰臥起坐、引體向上),讓學生在課外能進行部分測試項目的練習,這也能降低體育老師布置場地的時間和精力。這樣的教學設計需要備課組的老師要達成共識,統(tǒng)一思想,統(tǒng)一行動,每節(jié)課按照教學設計實施教學,保證各模塊的學生都能接受相對的一致的教學過程。經過我們的實驗,老師是可以達成共識的,并能較快地把教學設計在教學中實施,保證學生進行《國家體質健康測試》中所設立的項目的練習。這種化整為零的教學、練習方法,淡化應試教學,有效地促進學生發(fā)展,有效地實現(xiàn)預期的教學結果,較好地體現(xiàn)教學的有效性,使教學成為實實在在的“教有定法”。
“教育心理學對教學論的其中一個構想是,對教學行為作出科學分析,使教學成為一門科學。加涅在教學設計方面所做的指導,是把一個完整的教學過程劃分為9個階段:引起注意、告知目標、提示回快原有知識、呈現(xiàn)教材、提供學習指導、引出作業(yè)、提供反饋、評估作業(yè)和促進保持與遷移?!痹趯嵤秶殷w質健康測試標準和評價》中,我們應用了加涅在教學設計方面的指導:在課堂練習中“引起學生注意”各練習內容的方法,在課中“告知目標”是要進行測試,鼓勵學生在課堂自由練習時間和課外活動時間進行練習。這時學生就要“回憶原有知識”,老師在課中、課外“提供學習指導”,根據學生的練習情況“提供反饋、評價”,促進學生進行自我鍛煉。
(二)組織學生進行《國家體質健康測試標準》不同測試模式的實驗
在進行《國家體質健康測試標準》的測試時,我們把測試安排在三節(jié)課里完成。第一節(jié)課全部進行長跑測試,第二節(jié)課四位老師進行分工:A老師負責50米的計時,B老師負責立定跳遠測試,C老師負責引體向上和仰臥起坐測試,D老師負責坐位體前屈的測試。學生按項目分組進行測試,允許學生多選測試項目。第三節(jié)課是進行補測,上次課沒來得及測試、測試成績不理想、想測試多些項目的學生都可進行測試,老師還按原來分工。老師按分工,由始至終負責該項目的所有學生的測試和成績記錄工作,成績記錄分別按項目進行,每個班每個項目一張登記表。測試完后,各老師拿回自己所教行政班的成績登記表,再完成輸入和統(tǒng)計的工作。這種測試方法更容易被學生接受,甚至出現(xiàn)學生不斷嘗試各種測試項目的情況,課堂氣氛活躍,學生既注意了自身的運動能力情況,又提高了練習、測試的積極性。雖然由此導致這幾節(jié)課老師的工作量較大,但學生積極、踴躍的測試氣氛,會感染和帶動老師投入繁忙的工作。
這種測試方法,較好地培養(yǎng)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自主學習不是由教師直接告訴學生應當如何去努力提高成績,而是由教師向學生提供解決該問題的有關線索,引導學生自己發(fā)現(xiàn)自己的優(yōu)缺點,努力從自身最有可能提高成績的地方發(fā)展,同時努力提高自身的薄弱環(huán)節(jié)。在自我選擇測試項目的先后中,需要學生自己確定學習內容的先后,選擇練習方法;根據課堂知識或其他途徑獲取有關信息與資料;合理利用時間進行練習,評價自己的練習效果,改進練習方法等。這個學習的過程能讓學生審視自身的運動能力,發(fā)掘自身的運動特長,并進行自覺練習。學生在練習中看到自己的進步,獲得成功的喜悅,由此會更積極地參與練習,形成良性循環(huán)。經過我們的實驗,有范圍地讓學生選擇測試項目的先后,有效地調動學生練習的積極性,是切實可行的。
(三)對學生進行《國家體質健康測試標準》的數據統(tǒng)計與分析
通過把《國家體質健康測試標準》測試數據的錄入,評價等級,統(tǒng)計數據。我們從學生最終獲得的評價等級進行兩個學期的對比。從本學期(表1),與上學期(表2)的統(tǒng)計數據可以看出,學生在本學年的《國家體質健康測試標準》的評價等級明顯高于上學年。
三、結論與建議
(一)結論
“教學設計”不僅僅是課堂教學這部分,還應該延伸到課外活動部分,給學生提供更廣泛的學習指導。同時課堂教學的影響也應輻射到學生的課外時間。在實施《國家體質健康測試標準和評價》的實驗中,將模塊教學與之相結合進行課堂教學和課內外的學生練習,在專項技術的教學中保證了學生體能得到鍛煉,是可行的。測試項目可以有組織地讓學生選擇測試的先后順序,符合學生的心理特點,受到學生的普遍歡迎。
(二)建議
在選擇項目時,由于學生不掌握全部的測試項目的技術動作,也不了解自身的運動水平,需要老師的正面引導,才能使學生正確地選擇測試項目。
可以向學生推薦一些學校圖書館中收藏的運動指導書刊,或推薦一些網絡資源,以為學生提供更廣泛、具體的健身指導。另外,也可以嘗試為學生提供一些具體的運動處方等的提高身體素質等手段。
參考文獻:
[1]高慎英,劉良華.有效教學論[M].廣州:廣東教育出版社,2004.
安徽省銅陵市銅陵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