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應隆 譚杰
摘 要:隨著跆拳道的逐漸普及,品勢競技化成為跆拳道發(fā)展的重要路徑。品勢競技化應遵循“五位一體”的原則和方法,即視線為先是首要、直線出擊是關鍵、重心平移是保障、擰腰發(fā)力是基礎、實戰(zhàn)演練是靈魂。
關鍵詞:跆拳道 品勢 競技化 修煉原則
中圖分類號:F126;G88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21)04-230-02
進入新時代,我國國民生活水平又上升了一個新的臺階。國民生活水平的大幅提高,使廣大民眾愈加重視身體的健康。擁有強健的體魄成為大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跆拳道(簡稱“TKD”)越來越趨向于大眾化方向的發(fā)展。在20世紀90年代,跆拳道在大眾的心目中是一項專業(yè)性極強的體育項目。隨著跆拳道在2000年悉尼奧運會中正式成為奧運比賽項目,我國加快了跆拳道建設的步伐。經(jīng)過近20年的時間,跆拳道在我國已實現(xiàn)了蓬勃發(fā)展,并越來越趨向于大眾化。
在大眾化的發(fā)展過程中,跆拳道正逐步實現(xiàn)中國化。隨著跆拳道被列入奧運比賽項目和逐步實現(xiàn)中國化的發(fā)展,可以說,跆拳道不再專屬于韓國和朝鮮。相反,跆拳道是世界的,也是中國的。跆拳道的大眾化發(fā)展,不但能夠與高速發(fā)展的經(jīng)濟相適應,而且能夠更好地滿足大眾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品勢在推動跆拳道的大眾化發(fā)展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跆拳道的內容極其豐富,品勢是跆拳道的重要組成部分。品勢類似于武術套路,它不僅是跆拳道的精髓所在,更在于它適合各個階段的人群練習。品勢主要分為太極品勢和黑帶品勢,太極品勢包括太極一章至八章,黑帶品勢包括高麗、金剛、太白等。品勢對于跆拳道的大眾化普及具有重大意義。
品勢競技化是跆拳道大眾化的重要保障。在大眾眼中,品勢主要用于表演和觀賞,故品勢也常常被戴上華而不實的帽子。要想改變此種現(xiàn)狀,推行跆拳道品勢朝著競技化的方向發(fā)展,進而凸顯品勢的實戰(zhàn)性是很有必要的。這不僅有助于跆拳道自身的發(fā)展,也有利于滿足廣大民眾對精神生活的追求。開展品勢的競技化發(fā)展,應當遵循以下科學的原則和方法。
一、視線為先
視線為先是品勢修煉的第一要義。什么是“視線為先”?簡單來講,視線先于動作。換言之,動作的到位以視線到位為前提。當前,不少品勢愛好者存在視線與動作同時到位的問題。這就好比在實戰(zhàn)中,尚未對周邊情況進行科學判斷,便隨意出招,這是缺乏科學攻防意識的表現(xiàn)。
視線為先是推動品勢競技化的重要原則之一。視線為先在品勢轉身動作中,極易受到修煉者的忽視。尤其是270度的品勢轉身動作,其轉身弧度較大,修煉者忽視這一原則更成為常態(tài)。據(jù)統(tǒng)計,在太極品勢和黑帶品勢(高麗、金剛、太白)中,270度轉身動作共出現(xiàn)了8次;主要分布在太極二章至八章,以及太白中。其出現(xiàn)頻率之多和分布范圍之廣,修煉者更應加以重視。以太極五章為例,當演武至“王”字路線頂端時,有一個270度轉體下接左三七步、左單手刀的動作。按照視線為先原則,應當先轉身擺頭使得視線朝向左側,此時應保持手法和步法尚未到位。在視線到位的情況下,左三七步和左單手刀再同步到位。很顯然,該原則體現(xiàn)出視線與手法、步法存在一個先后關系。
視線為先是品勢競技化的首要原則。在實戰(zhàn)過程中,必先精準判斷對手以及周邊的各種情況,方可有效運用相應的技術,這是符合科學技擊理念的。
二、直線出擊
在練習跆拳道品勢時,要始終秉持“兩點之間線段最短”的理念,以最快速度將動作送達到位,即“直線出擊”。該原則主要體現(xiàn)在步法、腿法、手法三個方面。
(一)步法的直線出擊
在跆拳道品勢中,步法包括前行步、馬步、弓步、三七步、虎步、鶴立步等。在平時的練習過程中,弓步與弓步的轉換是不容忽視的。在太極五章里,當演武至“王”字路徑中線時,涉及多個弓步之間的轉換。當左弓步在前、即將向右弓步轉換時,右腳直線跟進到達左腳的右側,再向前直線平移落地,形成右弓步的狀態(tài)。品勢金剛里有一個“金剛轉”,涉及到馬步與馬步之間的轉換,該轉換同樣要遵循直線出擊的原則。當馬步站立、即將向左方向進發(fā)時,右腳直線跟進,轉身后使右腳緊貼在左腳的右側,再以右腳為圓心進行轉身,左腳直線向左方向落步,保持雙腳腳尖正對前方的狀態(tài)。
(二)腿法的直線出擊
在跆拳道品勢中,腿法包括前踢、橫踢、側踢、里合等。以前踢為例,踢擊前踢應遵循兩個要點,分別是提膝和腳法前刺的直線出擊。關于提膝的直線出擊,當左格斗式站位時,右腿從身體正前方直線提膝。關于腳法前刺的直線出擊,在提膝的基礎上,小腿不是向上彈,而是勾起腳趾,直線向前穿刺。這樣可以防止因畫弧而增加出擊距離的問題。
(三)手法的直線出擊
在跆拳道品勢中,手法包括拳法、手刀、肘擊等。在黑帶三段修煉的品勢“太白”中,涉及到一個“三七步勾拳”的基本動作。多數(shù)練習者的勾拳路徑是經(jīng)過腰部,該路徑嚴重背離了直線出擊原則,增加了拳法出擊的距離。如何解決該問題呢?當左三七步站立時,右拳應該保持在腋下下方,形成一個抬胳膊肘的姿勢,進而直線出拳,該路徑體現(xiàn)了“兩點之間線段最短”的科學理念。
直線出擊原則通過縮短技擊距離,以達到快速出擊的目的。該原則致力于“唯快不破”,是實現(xiàn)品勢競技化的關鍵。
三、重心平移
重心平移原則是指保持重心的原有位置或高度進行直線移動。在修煉過程中,不少練習者的重心存在隨意上下起伏、前傾后仰的毛病,嚴重地破壞了重心的合理狀態(tài)。這不僅影響品勢的觀賞性,還不利于品勢競技化的實操演練。
步法與步法之間的轉化需要遵循重心平移的原則。在太極五章中,當演武即將行至“王”字路徑頂端時,有一個“弓步背拳”的基本動作。當左弓步站立、即將上右弓步背拳時,右腳在直線前進的過程中,重心不可上下起伏,而應保持原有重心的所在高度或位置進行直線移動。此外,三七步向弓步的轉換、弓步提膝向交叉步的轉換等動作,都應當遵循重心平移的方法,這里不再一一贅述。
在跆拳道品勢中,重心的直線平移是普遍存在的。重心平移原則聚焦于在實戰(zhàn)過程中,始終保持重心處在合理的狀態(tài),以有效實施進攻和防御,它是品勢競技化的重要保障。
四、擰腰發(fā)力
擰腰發(fā)力原則主要聚焦于手部動作的力量問題。力量彰顯跆拳道品勢的硬實力。在跆拳道品勢中,不論是格擋,還是進攻,都涉及到力量問題。力量的加強可以通過擰腰得以有效實現(xiàn)。
在太極一章的向左轉身下格擋中,在起勢準備的基礎上,向左轉身時保持一定的側身姿勢,為擰腰準備條件,然后通過腰部發(fā)力做出下格擋,這樣可以有效提高自身的防守能力。金剛品勢有個“金剛轉”,在馬步側拳擊打時,右拳應緊貼腰部,同時保持一定的側身姿勢,通過腰部發(fā)力擊打出“拳側擊”。除此之外,弓步?jīng)_拳、馬步?jīng)_拳、虎口前擊等技擊術也是如此。
沒有足夠的擊打力量,就好比雞蛋碰石頭。擰腰發(fā)力是品勢競技化的基礎。
五、實戰(zhàn)演練
實戰(zhàn)演練原則是指修煉者脫離規(guī)整的品勢練習方法,通過“假想敵”和拆招演練的方式,有預設性地進行實戰(zhàn)化的模擬演練。
在太極七章中,弓步“剪刀防御”是重要的技戰(zhàn)術。該動作可以通過兩人一組(A和B)的模擬實戰(zhàn)演練達成。當A左格斗式時,左手置于下方用于防護下端,右手置于上方用于防護上端,左右手呈現(xiàn)一個交叉狀態(tài),形成一個“剪刀防”的特殊格斗式。B隨機采取各種腿法進攻,A通過判斷B的實際進攻情況,用手格擋對方的腿法。
雙手刀中段防御是跆拳道品勢中常見的招法。在實戰(zhàn)模擬演練中,同樣可以采取兩人一組(A和B)的模擬演練方式。當A隨機采用各種腿法進攻時,B通過判斷A的腿法類型和來向,雙手精準接住A的腿,進而將A撂倒在地。
實戰(zhàn)演練原則是達成和實現(xiàn)品勢競技化的最后一環(huán),也是最接近“現(xiàn)實”的實操演練。毫無疑問,該原則是品勢競技化的靈魂所在。
品勢競技化是普及TKD的重要路徑。實現(xiàn)品勢的競技化應當遵循一系列的原則和方法,視線為先在于密切關注周邊情況;直線出擊聚焦于速度;重心平移在于有效實施進攻與防御;擰腰發(fā)力注重力量的達成;實戰(zhàn)演練重視真實感。這是品勢競技化的“五位一體”原則。
任何事物都是處在不斷地變化和發(fā)展之中。品勢競技化的研究表明,品勢也是在變化中不斷發(fā)展,在發(fā)展中不斷前進。
(作者單位:佳木斯大學人文學院 黑龍江佳木斯 154000)
(作者簡介:馬應隆,男,漢族,福建長汀人,佳木斯大學人文學院碩士研究生;通訊作者:譚杰,女,漢族,黑龍江佳木斯人,佳木斯大學人文學院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
(責編:若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