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遠
?輕輕的一拍肩
八年級下學期開學時,有個新同學從一所鄉(xiāng)鎮(zhèn)初中轉到了我們班。他叫張小峰,個子瘦小,是個清秀靦腆的男孩,很招人喜愛。在課堂上,讓他發(fā)言,他低著頭慢吞吞地站起來,臉憋得通紅,微弱的聲音像蚊子叫,雙肩和雙手微微顫抖……
“聽不見!”
“怎么回事呀?”
其他同學有的在為他著急,有的在笑,有的在竊竊私語。
我輕輕地走到張小峰的面前,笑著拍了拍他的肩膀,握了握他的肩頭:“沒事,別著急,大膽說,說錯了也沒事?!?/p>
他抬起頭快速地看了我一下,我迎著他的目光,傳遞出信任和激勵的眼神,又重重地朝他點了點頭,然后走回講臺。
待我在講臺上站定時,他已經(jīng)果斷地說出答案,而且還是正確的。
我微笑道:“同學們,他說得好不好?”
“好!”大家異口同聲。
“那就給小峰同學一點鼓勵!”我提議。教室里響起了熱烈的掌聲,小峰笑著不好意思地坐下了。
在以后的日子里,我總是找“借口”讓他幫我拿書、端茶杯,或者為同學們發(fā)作業(yè)。他總是美滋滋的,特別樂意。
漸漸地,他動作顯得協(xié)調多了,膽子也逐漸大了起來,上課發(fā)言也越來越積極了。課間我還時常看到他與同學結伴同行,樂呵呵地從外面走進教室……
我知道,他已經(jīng)完全融入我們這個班集體了。在去年上網(wǎng)課期間,他還幫助記錄學生參加直播的考勤和上傳作業(yè)的情況,成了我的網(wǎng)課助手。
葉瀾教授曾經(jīng)這樣說過:“當學生茫無頭緒時,我能否給他們以啟迪?當學生沒有信心時,我能否喚起他們的力量?我能否從學生的眼中讀出愿望?我能否聽出學生回答中的創(chuàng)造?”當我們的一舉一動都可能對學生造成或深或淺的影響時,“教師”二字怎么能不讓人感到沉重呢?
師者,傳道授業(yè)解惑也。三者之中,傳道為先。我們的教育要能觸摸學生的心靈,撥動他們內心那根求上、求善、求肯定的弦。就那樣一拍一握,看似平淡如水,卻能融化學生心中的“硬核”。
老師要把每一個學生看作成長中的人,多從學生的感受出發(fā),多為學生的成長著想,正面引導,從細節(jié)做起,發(fā)揮教師“人類靈魂的工程師”的感化作用,用最真誠的心、最真誠的愛架起溝通的橋梁。如此,彼岸的他們就會信任你,依賴你,大膽地奔向你。
?我?guī)湍愦荡笛劬?/p>
那是一節(jié)體育課,章明在跳沙坑時,有東西飛到他的眼睛里了,疼痛和不適感使得他一直在揉眼睛。
我發(fā)現(xiàn)了他的反常,馬上拿開他的手,親自翻開他的眼皮查看——只是灰塵進入了眼睛。我試著吹了吹,并立刻帶他去衛(wèi)生間用清水沖洗了一下。之后,我又仔細檢查了一下,確認沒事了才放心。
本只是一件非常平常的事,我并沒有奢望它會在章明身上發(fā)生什么反應。
可是變化卻悄悄地發(fā)生了……
他變得下課喜歡圍在我身邊說這說那,臉上總是笑瞇瞇的。
我一開始對這種變化很奇怪,想想我們之間發(fā)生的事情,只有在這件事上我算是真正關心過他、愛撫過他。平時因為他調皮,上課總是開小差、做小動作,成績上不去,我恨鐵不成鋼,總是批評他,可效果還是不好。
沒想到我在處理這件偶然事件中的一個小小的舉動,會讓他產(chǎn)生如此明顯的變化!
在居家上網(wǎng)課期間,章明總是最先參加視頻會議,并且積極連麥參與直播課堂回答問題,與老師互動。
教學,是教師與學生共同參與的活動。學生是活生生的有著獨立的個人體驗和心理情感的人,學習也不是學生被動接受的過程,師生關系的融洽程度決定著課堂的教學效果。
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和輕松、有趣的學習氛圍,會讓教學效果事半功倍。因此,師者應該思考、研究如何建立和追求這樣的理想教育模式。
教師除了有淵博的學識、幽默的談吐,有科學的教學設計、精湛的教學藝術外,也不妨在師愛的前提下,給學生以溫暖的微笑、暖心的語言和感同身受的安慰性動作。比如學生生病時,老師的一個電話問候,或用手摸額頭試體溫的動作。這些細微的舉動,都會使學生產(chǎn)生一種幸福感、認同感。
?我們擊掌相約
2020年,一場新冠肺炎疫情來襲,讓人猝不及防。全國人民開始居家隔離,網(wǎng)課模式也應運而生。
如果不是因為網(wǎng)課,我不會對小思哲有那么多了解,我與他的心也不會第一次貼這么近。
八年級是初中階段最重要的時期,因而我認為,讓學生盡早進入正常的網(wǎng)課學習尤為重要。
因為我們學校是縣城里的一所中學,大多數(shù)學生家庭條件都比較好,所以他們都能正常開展網(wǎng)課學習。不過,在班級學生網(wǎng)課開展情況的核查中,我還是發(fā)現(xiàn)有個別同學上網(wǎng)課存在一些問題,有的是手機老舊了,有的是家里沒有安裝寬帶。 但是這些學生家庭迅速做出改變,該換手機的換手機了,該裝寬帶的也裝上了寬帶。
只有思哲同學總是支支吾吾,一直沒有跟上大家的步伐。
撥通他家的電話,從他斷斷續(xù)續(xù)的言語中我才得知,原來他家在一個偏遠的鄉(xiāng)鎮(zhèn)上,父母離異,他跟著父親生活。而他父親一個人在外打工,因為想讓思哲受到更好的教育才讓他寄住在城里的親戚家。疫情初發(fā)階段是在春節(jié)時期,所以思哲就留在了老家。老家沒有網(wǎng)絡,僅有的一個舊智能手機,還得和弟弟輪著用。
“你爸爸在家嗎?叫爸爸想辦法再買個新手機吧?!蔽艺f。
“爸爸去年在外面打工時腳被砸傷了,還在家里休息。他治病借了不少錢,家里肯定沒錢買新手機……再說,爺爺奶奶身體也不好……”
怎么辦呢?孩子的學習不能耽誤啊。我真想到孩子的家里去看看,可是疫情的隔離讓我只能干著急,沒辦法。
“別擔心,每晚我專門為你留點時間,給你再講講功課吧?!庇谑?,每晚我都會抽出點時間給思哲“開小灶”。
隨著疫情的有效控制,人員可以小范圍流動了。一個周末,我?guī)献约阂粋€半新的舊手機,驅車來到了百里之外的思哲家中。
果然不出所料:孩子家在偏僻的山里,家里有年老的爺爺奶奶,有還在讀小學四年級的弟弟,還有尚不能正?;顒拥母赣H……
“李老師,謝謝你這么遠來看我,我……”看到遠道而來的我和我掏出的手機,孩子臉上的表情很復雜,有激動也有窘迫。
我笑了:“你和弟弟必須各有一個手機來學習。這是我的一個舊手機,你先用著,話費我已充了一些。一定要好好學習啊,我對你有信心。我還會再來看你的!”
孩子點點頭,我看到了他眼中的堅強和自信。
臨走時,我給孩子父親留下了400元錢。
后來上網(wǎng)課時,我發(fā)現(xiàn)思哲學習更認真了,回答問題更積極了。每當看到攝像頭中他堅毅的面孔,我都覺得心里暖暖的。
后來,經(jīng)我向學校反映,學校在社會愛心人士的幫扶下為幾名家庭經(jīng)濟特別困難的學生購買了智能手機,其中就有思哲。
我第二次家訪時,將新手機送到孩子手中。我檢查孩子的作業(yè),給孩子講題。
思哲顯得快樂而自信,他感嘆說:“李老師,謝謝您,是您讓我變得更自信了。我原來因為自己家庭困難,又是山里的孩子,還有些自卑呢。”
“人都是一樣的,不努力怎么知道自己有多棒?我們要靠自己的努力去改善生活現(xiàn)狀,去實現(xiàn)理想!”我說道。
“李老師,您放心,我一定會好好學習,爭取考個重點高中!”
“好!老師對你有信心!”
我們兩個笑著擊掌,算是約定。
從此,這個孩子像是在心中種下了陽光,渾身都散發(fā)著光芒。
愛在細節(jié),愛在無言,就像春風,就像細雨,打開了孩子們的心扉,滋潤孩子們的心田。在這樣的教育下,我們必能看到滿園春色,萬物萌動,百花齊放。我想,教育本身就應該是這個樣子。教師用愛播下知識的種子,用細節(jié)春風化雨,孩子們定能展現(xiàn)給我們一個美麗的春天。
(作者單位:湖北省南漳縣實驗中學)
(插圖:羅家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