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淑紅
摘 要:從小學生的興趣、語言傾向及日常生活指導或實踐操作與素材運用各個方面進行綜合性分析,分別從不同的角度針對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生活化的體現進行了闡述,并給出了對應的措施,僅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數學;生活化;課堂教學;質量;實踐
中圖分類號:G62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8-0333(2021)14-0044-02
小學階段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實際上也是在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及數學思維,而這兩點恰恰是數學學習最基礎也是最重要的部分.正如愛因斯坦所言,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才能對數學課堂真正感興趣,才能真正融入課堂.綜合數學學科自身的特點和性質,從根本上決定了數學學習內容的枯燥性和乏味性,也正是因為這兩點,才更容易使學生打消數學學習的念頭,對數學學習失去信心.新課程改革提出了生活化教學,即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要將教學內容融入生活,把生活內容融入課堂教學,不斷引導學生集中注意力,以此來提高數學課堂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
一、課堂導入生活化,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有位偉人曾經說過,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如果一堂課剛開始就能讓教師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那么接下來的課堂就會輕松很多.因此在課堂導入階段,作為教師應該擅長去發(fā)現生活當中出現的各種問題,并且能夠結合學生身邊的事物分析出其中蘊含的數學知識,這讓學生感到數學學習親切、自然,而且興趣度極高.比如,在“元、角、分”一節(jié)內容的教學中,讓學生聯想自己平常跟媽媽去商場購物的情景,從中獲得新知識.再比如,給學生提問:“你們去超市里面買過東西嗎?買東西的時候要用到什么你們知道嗎?”“當然買過,要用到錢!”“好,那么既然大家都知道去超市購物需要用到錢,接下來我們就帶大家來學習一下超市購物中要用到的‘錢’.”提到去商場購物,然后再聯系到錢,學生興趣度立刻就升高了,另外學生日常生活中經常要到超市去購物,結合生活實際,讓學生根據自身的生活經驗,激起學生的表現欲和求知欲,從而對“元、角、分”進行定義或定位.
二、教學語言生活化,調動課堂氣氛
家斯拖利亞爾曾經說過這么一句話:數學教學即數學語言教學.同樣一堂課上如果是不同的教師教出來,那么學生的接受程度往往也是不同的,針對這一點則主要取決于教師的語言水平究竟有多高.特別是在數學教學課堂上,想要讓學生接受那些枯燥乏味并且抽象的數學知識,教師數學素養(yǎng)不高是沒有辦法完成的.基于此,對于學生的認知特點、興趣愛好或者心理特征等各項心理傾向又極為重要,對此,引導數學語言走向生活化往往是進一步引導學生理解數學并且學習數學的必經途徑也是必要手段.例如,在引導學生學習“利息”一節(jié)內容時,教師告訴學生:“現在呢,老師家里暫且有1000元擱置不用,但是將現金放在家里又很不安全,現在就請大家給老師想個辦法,看將這些錢放在哪里最好、最保險呢?”這時候就有學生機智地回答道:“當然是放銀行了,還可以生利息.”之后我們讓學生根據自己日常生活中接觸到的關于儲蓄的知識講給大家聽,就能讓大家共同學習到新的知識了,并且讓這些學生真正體會到什么是數學與生活緊密相連.
三、運用生活實物,將數學探究具體化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又是教學的主導,作為教師,主要作用就體現在怎么樣給學生進行點撥,致使能無聲息地指導和引導學生探究知識,獲取到新的知識,學會結合生活實際探索數學問題,并學會運用數學思維.打個比方,在引導學生學習“長方體的體積”一節(jié)內容時,教師會首先教學生掌握一些身邊日常比較常見的事物,好比墨水瓶、飲料瓶等,幫助學生理解長方體體積的概念.接下來就要引導學生推導長方體的體積計算公式,首先我們教師取出來一排4個棱長均為1cm的正方體,并將其拼接成長方體,這時要求學生說出來這個長方體的長、寬、高和體積,大部分學生很快就回答道長4cm,高1cm,寬1cm,體積為4cm3,隨后再取出三排同樣的長方體將其擺成三排一層,此時長為4cm,寬為3cm,高為1cm,體積則為12cm3.接下來再取出六排同樣的長方體擺成三排兩層,并讓學生認真觀察,得出最后的結論.途經一系列操作之后,教學生認真觀察,并且使他們發(fā)現長方體長寬高的乘積,在這一過程中,教師作為主導者一邊引導學生觀察,另外又一邊指導學生給學生列出板書,這也是為活動主體的服務,同時又是在培養(yǎng)學生的一種能力.如此這樣的教學會更加有助于將學生的主體地位與教師的主導地位彰顯出來,教會學生學在其中并樂在其中.
四、練習設計生活化,提高操作實踐能力
課后練習往往是數學教學中讓學生理解鞏固以及掌握所學知識必不可少的關鍵環(huán)節(jié).而課后練習的生活化則恰恰可以指導學生將所學的內容引向生活化,并且靈活地運用于實際當中,進一步促進學生之間探索與創(chuàng)新意識的形成,從而達到培養(yǎng)學生實踐能力的作用.比如,學習完畢“長方體的面積計算”一節(jié)內容以后,我們布置給學生任務要求他們回家測量自家客廳的長寬高,并求解出客廳的面積,之后再測量一下地磚的長和寬,計算其面積,最后大體估算一下自家客廳裝修完畢統共需要多少塊地磚?要是一塊地磚50元,總共需要多少錢?另外,教學之余,我們還在課堂上開展了“設計你的房間”的活動,該活動要求學生必須首先做好地面設計,包含家具擺放的位置,另外又要選擇合適的地板、家具和粉刷墻壁或是天花板涂料及電器等等.待設計圖紙做好之后,再做市場調查,綜合調查市場中各種建材的規(guī)格、型號或價格信息等.從這些活動內容中,我們已經靈活地將所學的知識應用到了實際生活中,同時再綜合考慮生活實際中的各種問題,然后再去實際解決問題,提高學生數學學習的興趣,并使他們能夠親近數學、真正走近數學.
五、深入挖掘教材,尋找生活素材
許多時候,小學生只是對一些事物感到好奇,因此,當前學生用的教材內容更多的是側重于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和興趣點的內容設計.不僅內容豐富而且形式也很是新穎,另外其中還有許多色彩鮮活且生動活潑的插圖.插入的這些圖大部分都源自學生的日常生活中,從實際生活為教師的教學提供各種素材和資源,但是要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要對這些圖片進行深入地研究分析,認真探索圖片信息的表達方式,能夠靈活地運用這些圖片塑造出各種有趣的教學情景,從而激發(fā)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使他們可以積極地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來,并且主動去吸收和掌握新的數學知識.
綜上,基于新課程改革的背景環(huán)境下,特別強調加強數學教學及日常生活的緊密聯系,實現小學數學教學的生活化,恰恰是目前數學教學改革的大勢所趨,也是新一輪教學改革需要面對的新方向.實際教學的過程中,數學教師能夠巧妙地將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相互聯系起來,使教學愈加形象化、生動化并且通俗易懂,進而更好地激起學生的課堂學習求知欲望,吸引他們的注意力,并有效提高課堂教學質量與教學效率,達到我們對素質教育教學的具體要求.
參考文獻:
[1]萬軍.淺談小學數學教學中生活化教學策略的運用[J].速讀旬刊,2016(2):88.
[2]陳忠順.淺談小學數學教學中的生活化教學[J].讀書文摘,2016(3):89-90.
[3]羅德志.淺談小學數學教育中的生活化教學策略[J].幸福生活指南,2019(9):78-80.
[4]周永剛.淺談小學數學教學中生活化教學的應用[J].學周刊,2020(5):99-102.
[5]周曉輝.對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策略的研究[J].學周刊(中旬),2016(5):138-139.
[責任編輯:李 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