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原妃
摘要:蔡元培,對中國教育改革做出過重要貢獻的教育家和民主革命家,其軍民國教育、實物主義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觀教育和美育的教育理念即“五育”教育思想,是中西方國家教育觀念的融合與交流的產(chǎn)物,同時也是我國現(xiàn)代教育史上的一項杰出的思想成就,對于歷史上乃至當今我國的教育改革都具有重要意義,本文總結并分析了“五育”思想的內容、北京大學“五育”教育理念的踐行,探討了“五育”教育理念在歷史上教育改革中的價值意義。
關鍵詞:“五育”教育觀;北京大學;教育改革;實踐;
一、蔡元培“五育”教育思想的內容
(一)軍國民教育
軍民國教育應使所有公民都能接受某種軍事教育,體育鍛煉,以達到保衛(wèi)祖國的效果。 針對入侵的列強,蔡元培認為實行軍民國教育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弘揚民族精神,在自己或國家的尊嚴遭受威脅時能夠維護自己或國家的主權尊嚴。 簡而言之,國民軍事教育的基本原則是抵抗外國敵人,消除內部問題和增強體質。這些教育內容融合了中國的過去,現(xiàn)在和未來,并有選擇地繼承了其前輩的思想??紤]到當時的社會環(huán)境,這種教育環(huán)境彰顯出其優(yōu)越性,中國的社會面貌也因此發(fā)生了變化。
(二)實利主義教育
實利主義教育從字面上是可以理解為,強調實踐教育的發(fā)展,并且反對傳統(tǒng)形式主義和灌輸教育。實利主義教育的目的是幫助中國擺脫落魄的經(jīng)濟困境。結合當時中國的社會環(huán)境,經(jīng)濟結構殘破不堪。我國的農(nóng)業(yè)和工業(yè)發(fā)展狀況如履薄冰,眾所周知國家之間的競爭是建立在經(jīng)濟競爭基礎上的,經(jīng)濟實力強者無疑更有話語權,更有國際地位。因此,蔡元培認為“實利主義教育,故亦當務之急”。
(三)公民道德教育
在軍民國教育和實利主義教育的指引下,中國就可以日益變得強大,這時蔡元培又產(chǎn)生了一個疑問,國家變得強大之后會不會像當時的西方列強侵略中國一樣,去壓迫并侵略其他國家呢?因此,針對這種類型的問題,他得出的結論是要對公民進行道德教育。自己的國家現(xiàn)在受到外國勢力的侵略和折磨。那么當國家變得強大時,就不要欺凌其他國家。“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這正是蔡元培先生想讓我國公民所領悟的道德真理。
(四)世界觀教育
蔡元培所倡導的世界觀教育是建立在康德哲學基礎上的,這與馬克思主義觀所倡導的現(xiàn)代世界觀教育不同。但兩者的基本目的是相同的,并且兩者都致力于增進人們對世界和社會的認識。蔡元培認為,通過軍民國教育和實利主義教育,可以鞏固國家,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對公民進行道德教育可以消除恩怨和不滿。因此,人們的教育水平可以繼續(xù)提高,以改善人們的世界觀。
(五)美感教育
美感教育是在軍民國教育、實利主義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觀教育的基礎上的又一次升華,是學生全面發(fā)展的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美育是蔡元培響應中國社會現(xiàn)實的思想創(chuàng)新。他在實踐中大力宣傳、推廣美學理論,甚至提出“美育救國”的理論。根據(jù)蔡元培的說法,如果我們人類有美感,我們將對現(xiàn)實世界保持中立,即我們不偏執(zhí)也不厭煩的境界。因此,實施美感教育對改善人們的修養(yǎng)和情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二、“五育”思想在北京大學的踐行
蔡元培接管時的北京大學,是中華民國成立后的由京師大學堂改名而來的冠以新式帽子的舊式大學。盡管當時教育界的精英們百般努力仍然無法改變京師大學堂的舊式官僚傳統(tǒng),“大學教授中很多就是北洋政府的官吏,他們即使不學無術也受到學生的歡迎。一心求官的學生,紛紛想方設法結交高官,以便為自己今后的仕途大開方便之門。校紀腐敗,學制混亂,學術氛圍淡薄,許多師生品行不端,北大校園內歪風邪氣盛行?!?/p>
(一)繼續(xù)堅持以“軍國民主義”體育觀
由于國內局勢依然動蕩,新舊社會交界局勢難安,在這樣的前提下,蔡元培依然堅持軍國民主義為主的體育觀。他認為只有健全的身體才能產(chǎn)生健全的精神,為了強身健體,北大設立體操部,聘請周思忠擔任教師,規(guī)定所有學生必須參加,以保證每個學生都有運動機會。直奉戰(zhàn)爭爆發(fā)后,北京屢遭潰兵騷擾。為了保衛(wèi)學校,蔡元培在北大組織成立學生軍進行軍事訓練。課余活動,蔡元培還組織學生們召開體育運動會,“靜坐會”等。
(二)發(fā)展培養(yǎng)“形而上”的智育
與蔡元培所提倡的“五育”觀中的實利主義教育觀不同的是,蔡元培在北大提倡的智育是反其道而行之的,確切地說起來,就是治理之前北京大學存在的“重術而輕學”的現(xiàn)象,開展為學術而學術,為知識和真理而不是學習某一項技能而讀書的智育教育觀。“在教育內容方面,蔡元培提倡學與術分校,文與理通科。蔡元培認為,如果基礎學科得不到發(fā)展,應用學科也難以得到發(fā)展。于是蔡元培將工科停辦,商科改為商業(yè)學并入法科,同時擴充文、理兩科的專業(yè),因而北大形成文、理、法三科”。[1]于是他提出著名的“學術自由,兼容并包”的方針來聚集當時中國的學術精英,他邀請了信奉不同主義的人來擔任老師。不僅如此,他還聘請了許多曾經(jīng)在國外一流大學求學的各個行業(yè)的專家來北大擔任學術負責人,使北大成為了中國的學術殿堂,為北大學生提供了深厚的智育養(yǎng)成的沃土。
(三)身體力行地踐行德育
蔡元培上任的第一天,他乘坐馬車抵達學校時,學校全體員工排成兩隊恭恭敬敬地向新校長行禮,與以往的校長熟視無睹的行事風格不同,他脫下禮帽恭恭敬敬地向這些人員還禮,蔡元培一開始就身體力行給大家闡述了他的德育觀的教育,在《德育三十講》中的《循理與畏威》中,他就倡導了“吾人之所為,既以理為準則,自然無恃乎威?!辈粌H以身作則地踐行五育觀中的德育觀,他還嚴格要求學生提高德性修養(yǎng),謹言品行,也同樣在北大上任的第一天,他發(fā)表就職演講時提到的第二條,就是要求學生“砥礪德行”。而第三條“敬愛師友”則是中國傳統(tǒng)美德“尊師重教”的傳承與發(fā)揚。
(四)幫助學生重塑世界觀
蔡元培掌管北大之后開展了一系列的改革,這些改革包括整頓教師隊伍,他除了留下北大已有的那些德才兼?zhèn)涞慕淌冢€廣泛聘請各類名師,對于那些具有真才實學、熱心教學,既具有研究學問的興趣又具備才能的學者,不論他的國籍、資格、年齡還是思想傾向,他都加以聘任,如當時的陳獨秀和梁簌溟等。他提倡“美育代宗教”;將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認真求學和研究學問上來,轉到從事正當?shù)?、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動上來,從而培養(yǎng)高尚的情操。
(五)使北大成為開創(chuàng)女學的先鋒
蔡元培在北大開創(chuàng)性地招收女生,聘請女性教員,將女子教育如火如荼地發(fā)展起來。1920年蔡元培批準同意了九位女生進入北京大學文科哲學系旁聽。1920年秋季,經(jīng)蔡元培批準同意,正式錄取王蘭等九名女生注冊為北京大學正式學生,從此之后北京大學開始正式招收女生就讀。此舉受到社會各界熱烈歡迎,尤其是飽受西方新學熏陶的進步人士。[2]自此,中國的女子真正和男子一樣擁有了平等的受教育權利。
三、蔡元培“五育”教育思想的歷史意義
(一)突破傳統(tǒng)教育思想,吸收西方教育精華
傳統(tǒng)的教育思想特別強調個人的思想精神需要,尤其重視人格的提升,而忽略了人們對客觀事物的需求。因此蔡元培先生認為首先必須要進行軍國民教育、實利主義教育和公民道德教育,然后是世界觀和審美教育,將客觀的個人物質需求與促進人格相結合。打破以往過分重視儒家思想的傳統(tǒng)觀念,強調多元文化的融合。“五育”教育思想是我國近現(xiàn)代教育發(fā)展史上的一個重要里程碑,豐富了我國教育理念,深刻地更新了我國的教育觀念。
(二)提倡教育的自由與和諧發(fā)展
蔡元培的“五育”是一種關注人類發(fā)展和社會發(fā)展,精神追求和物質追求,科學技術和人文科學,并充分體現(xiàn)人類自由和諧發(fā)展的教育思想,但蔡元培追求科學研究的觀點未被人們接受。胡適后來在《<科學與生活觀>序》中說:“中國目前還沒有享受到科學的賜福,更不用說科學造成的“災難”了”雖然,關于自由與和諧的這種教育思想并不是那么容易實施的,但是它給我們思想帶來的沖擊是足夠震撼的。
(三)關注人才培養(yǎng)對社會長久發(fā)展的作用
蔡元培先生不僅關注社會的實際問題,而且展望未來,回顧、反思、總結社會的發(fā)展趨勢。教育導向更加關注“個體”,極大地改變了社會的教育價值觀念。通過利用物質世界和現(xiàn)象世界的內容和教學方法實現(xiàn)人的全面發(fā)展,他開創(chuàng)了“中體西用”教育和培養(yǎng)的現(xiàn)代模式。它基于人類和社會的長期發(fā)展創(chuàng)新性的將兩者結合起來,不僅使中國的傳統(tǒng)教育思想得以繼承和發(fā)揚,還引入了西方科學教育的卓越經(jīng)驗,提高了教育思想的個性化發(fā)展,形成了“五育”創(chuàng)新教育思想。對我們當今培養(yǎng)全面型人才也有著寶貴的借鑒意義。
注釋
[1][2]唐瀾波.學界泰斗·蔡元培[M].武漢大學出版社,2012:74-75,78.
參考文獻
[1]中國蔡元培研究會. 蔡元培全集(第六卷) [M]. 杭州: 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
[2]湯廣全.自由與和諧——蔡元培“五育并舉”觀研究[J].教育學術月刊,2009(01):38-42+55.
[3]項義華.“兼容并包”:在理念與現(xiàn)實之間——以蔡元培為中心的考察[J].浙江學刊,2009(05):60-71.
[4]王列盈.論民國初年的教育宗旨與教育追求——蔡元培五育并舉教育思想與民初教育宗旨的比較[J].湛江師范學院學報,2010,31(04):100-104.
[5]陳威.蔡元培的高等教育課程思想及其對現(xiàn)代大學課程建設的啟示[J].教育探索,2010(12):3-5.
[6]王文杰.淺析蔡元培主持北京大學時期的高等教育思想[J].中國報業(yè),2011(06):60-61.
[7]曾成棟. 論蔡元培之“五育”教育觀[D].湖南師范大學,2015.
[8]吳遵民.“五育”并舉背景下勞動教育新視野——基于“三教融合”的視角[J].現(xiàn)代遠距離教育,2020(02):3-9.
[9]孫明英.從“又紅又專”到“五育并舉”:新中國大學人才觀的歷史演進[J].現(xiàn)代教育科學,2021(01):39-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