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春賀
摘要:隨著國民經濟的不斷發(fā)展,社會各界開始認識到城市綠化建設工作的重要性。園林樹木病蟲害的防治是城市綠化養(yǎng)護管理工作必不可少的內容,直接關系到園林樹木能否健康成長,能否避免受到病蟲害的侵襲。本文就樹木養(yǎng)護和園林病蟲害防治策略進行分析。
關鍵詞:樹木養(yǎng)護;病蟲害防治;策略
一、樹木養(yǎng)護管理措施
1.1樹木根系生長規(guī)律與養(yǎng)護管理
一般情況下,根的生長是隨著溫度升高而加快生長發(fā)育。低溫來臨,根的生長也隨之慢下來。12月中旬至翌年2月底根的生長完全進入休眠期,這期間是移植樹木的最佳時期。根的生長除了地上部分光合作用外,還和溫度、土壤的水分、養(yǎng)分和通氣等密切相關。一般情況下,3~4月份為根系生長高峰期,6月底~7月初為第2次高峰期,這次發(fā)根數量多,生長快,9~10月又是一個小高峰期。在此期間,根系生長得好了,樹冠、樹干自然會加快生長。有效掌握樹木根系特征、生長時期與規(guī)律,適時加強其他養(yǎng)護措施,便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2土壤測定與改良
在種植園林樹木時,對土壤進行分類鑒定,并對土壤進行相應的改良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具體土壤分類及改良方法如下:其一是砂土,一般pH值為7.5~8.0或更高,植樹時應進行土壤改良。改良方法如下:采用腐植酸進行改良,成本略高。硫酸亞鐵改良,2kg/m2,使用后可調節(jié)土壤pH值至7,經濟實用。三是利用泥炭改良,每池2公斤,肥力可維持3-5年,林木成活率很高。其二是砂壤土具有良好的保水性和滲透性。其品質優(yōu)于砂土。其pH值低于7.5,呈堿性。稍加調整硫酸亞鐵即可使其呈中性,易于改善。其三是壤土具有良好的保水性和透氣性。pH值為中性,是理想的植樹土壤。其四是粘壤土團聚體結構致密,保水性好,透水性差,耐酸性差,適合南方樹種。其五是粘土,排水透氣性差,挖土時氣味重。種植在這種土壤中的樹木容易形成小樹和老樹,甚至無法存活。種植粘土時,應先開挖原土層,以利于滲水。其次,將樹池的四角鉆至原土層,然后用PE管連接。在管道上鉆一個1cm的小孔,向管道內注入礫石,以利于透氣滲水,提高樹木的成活率和保存率。
1.3修剪
修剪是城市園林樹木養(yǎng)護管理的重要內容。城市園林樹木修剪的基本方法有:疏枝、剪短、擦芽、掐尖、分蘗等。城市園林樹木可在休眠期和生長期進行修剪。再生修剪必須在休眠期進行。樹木和灌木的第一次修剪應在春天之前完成。嚴重出血和樹膠的樹木應在落葉后的生長季節(jié)和嚴重出血期進行修剪,常綠樹木應在旺盛生長期進行修剪,耐寒性差、易剝落的樹木應在早春進行修剪。
1.4澆灌與排水
各類綠地都要有自己完善的灌排系統(tǒng)。新栽的樹木應根據不同樹種、不同立地條件進行灌溉,保持土壤有效水分。對于已經種植和種植的樹木,應該在干燥的環(huán)境中灌溉土壤。對水和空氣溫度要求很高的樹木必須在清晨或傍晚進行。澆水前應先松土,夏季澆水應早晚進行。冬季灌溉應在中午進行,一次徹底灌溉。及時清除樹木周圍的積水,特別是新栽的樹木。
1.5中耕除草
必須根除喬木和灌木下的大型雜草,尤其是各種藤本植物。樹木根部附近的土壤應保持疏松,易硬化的土壤應及時松土;除草應在晴朗或陽光明媚的天氣進行。不宜在過于潮濕的土壤中除草。除草深度不應影響根系生長。
1.6施肥
基肥應在休眠期和播種前施用,生長期應根據植物生長勢進行追肥;施肥量應根據樹木的生長和土壤肥力來決定。幼齡期和中齡期應適當增加施肥量,以擴大樹冠、花果植株;喬木、灌木應先挖施肥環(huán)溝,根據樹種、生長期、觀賞性和土壤缺肥情況選擇施肥類型。為了在早期擴大樹冠寬度,應施用氮肥,對開花結果樹應施用磷鉀肥。推廣復合施肥;成熟后施用有機肥,控制根肥濃度,防止肥害。
二、園林病蟲害防治策略
2.1加強病蟲害預防控制
園林管理人員要科學做好各項植物的病蟲害預防控制工作,采取合理有效的病蟲害防治方案。在園林植被引種前,必須安排專業(yè)人員對各項植被進行科學檢查,避免植被攜帶病蟲害進入,影響到其他花草樹木的健康生長。在園林植被生長過程中,一旦養(yǎng)護管理人員發(fā)現園林某區(qū)域出現嚴重的病蟲害現象,需要第一時間組織工作人員展開深入調查,明確病蟲害發(fā)生原因,并采取綜合治理措施。植被養(yǎng)護人員要定期開展園林區(qū)域內病害防治工作,對于樹木枝干上寄生的害蟲,如介殼蟲可進行刮除,但要避免傷害到枝干皮層。
2.2建立完善的病蟲害防治管理制度
園林管理部門要結合病蟲害的實際防治情況,有針對性的制定管理規(guī)章制度,加強對各個工作環(huán)節(jié)的監(jiān)督管理工作,避免植被養(yǎng)護人員持續(xù)違規(guī)操作。例如,當園林管理部門要組織養(yǎng)護人員進行農藥噴灑預防消滅害蟲時,必須督促配置農藥和噴藥人員認真做好安全保護措施,穿戴好各項防護道具,避免農藥對身體產生傷害。噴藥過程要規(guī)范操作,防止農藥噴到他人。
2.3無公害技術運用
無公害技術在現實操作中主要表現在以下2個方面。利用生物農藥可以有效防治病蟲害的發(fā)生,對保護植物和其他生物具有重要作用,同時,采用無公害技術還有助于環(huán)境保護,保護生物多樣性。其一,在生物鏈中每種生物都是有天敵的,利用天敵可以對病蟲進行防治,這種防治在現實操作中也取得了好的效果,另外,這種防治措施具有化學藥物所不具備的作用。目前,在許多國家這種技術已經得到了廣泛利用,并在利用的過程中對原有技術進行了改進,使其措施更為完善,在現實中也取得了不錯的效果。其二,生物農藥在使用的過程中具有持久性,它不僅可以減少環(huán)境污染,還可以有效殺害病蟲,保護天敵。
2.4做好植物檢疫
植物檢疫又稱為法規(guī)防治,是對病害防治的最基本措施,管護人員在工作過程中首先要做好植物免疫工作,即如果有新調入的花卉或者苗木,一定要進行嚴格的檢疫,發(fā)現植物上存在有害生物,要及時進行防治處理,如果病害嚴重,就要進行銷毀,以減少其對周邊植物造成影響。此外,管護人員在平時的工作中也要做好對原本植物的檢疫工作,防止出現新的病害。
三、安全施用農藥操作規(guī)程
(一)配藥、噴藥人員必須有安全保護措施,穿工作服、膠鞋、戴膠皮手套、口罩、風鏡等。
(二)對體弱多病者、藥物過敏者和月經期、孕期、哺乳期婦女都不要參加施藥工作。
(三)配藥、噴藥時作業(yè)人員不準吸煙、喝酒、飲水、進食,不得用手擦眼睛、臉和口鼻,不準嘻鬧。工作后必須用肥皂洗凈手臉后才能取食,噴施人員在操作中有感到不適或頭疼、目眩時應立即離開現場或去醫(yī)院就診,不可延誤。
(四)在公共場所噴藥時,應注意行人及車輛的安全,對可能污染食物、器具、物體等應事先招呼,待放妥后才能噴藥。
(五)配制藥劑,洗刷藥械時要遠離水源、廚房等地,剩余或洗刷的藥液不得而知亂倒,應倒入下水道中,不得倒入池、湖河中。對園林病蟲害的防治,其效果應達到95%以上,各類綠地與行道樹能基本控制病蟲害,其危害在5%以下。
結語:
綜上所述,城市景觀在改善環(huán)境質量和空氣質量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應重視園林綠化的管理,科學養(yǎng)護樹木,做好園林病蟲害防治工作十分重要。因此,根據園林發(fā)展的實際情況,制定科學的樹木養(yǎng)護和園林病蟲害防治措施,對于更好地推進園林綠化建設,改善人們的居住環(huán)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李旭.綠化樹木科學養(yǎng)護及園林病蟲害防治措施初探[J].南方農業(yè),2015(30)
[2]張守平,李盛舉.寒地城市園林樹木養(yǎng)護管理探討[J].現代農業(yè)科技,2017(10):151+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