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純航
摘要:高層建筑是現(xiàn)代城市社會的重要構成元素之一,它不僅能節(jié)省占地面積提高城市土地利用率,還是城市發(fā)展的一道標志。本文首先簡要分析了大體積混凝土技術的特點,并主要從施工技術要點和應用兩方面進行研究總結,幫助高層建筑的施工人員掌握這一技術,并為其日后施工實踐提供參考。
關鍵詞:高層建筑;大體積混凝土;施工要點;澆筑技術
前言
高層建筑項目的增加和發(fā)展,對施工技術要求也越來越高。在高層建筑施工中,合理地應用大體積混凝土施工技術,能夠保證高層建筑結構的安全性和穩(wěn)定性,對高層技術的整體質(zhì)量具有重要的意義。
1大體積混凝土技術的特點
與普通結構混凝土進行對比,大體積混凝土主要具備以下五個特點。第一,混凝土的使用量大,導致自身體積較大,而且整體厚度偏高,對框架方面要求更加嚴格。第二,大體積混凝土的水化熱反應更大,極易出現(xiàn)內(nèi)部溫度高和內(nèi)外溫差大的現(xiàn)象,這會對建筑結構的穩(wěn)定性帶來不良影響。第三,大體積混凝土結構的含鋼量較低,會受到更大的拉應力,所以在對凝固力和強度提升的同時更易發(fā)生裂縫問題。第四,大體積混凝土在用于埋設地下作為建筑的基礎結構時,需要更強的防滲透能力。第五,大體積混凝土相比于普通結構的混凝土,因為需要防止裂縫問題的產(chǎn)生添加外部溶劑或者設置冷卻水的管道,所以會具有更強的溫度控制性。
2高層建筑大體積混凝土的施工技術應用
2.1建筑模板施工技術
建筑模板在建筑項目施工過程中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在建筑模板的支撐作用下,既能夠保證作業(yè)者的人身安全,還能對混凝土的所需凝固狀態(tài)加以引導和控制。這需要作業(yè)者嚴格根據(jù)施工方案中的尺寸要求和規(guī)范標準進行模板建設作業(yè)。另外,建筑模板還會承擔混凝土自身的重量以及施工過程中的全部人員和設備的重量,因此需要保證混凝土不會出現(xiàn)滲漏或者變形的狀況,才能確保建筑模板的完整性。在搭設腳手架之前,還需要提前進行科學細致的規(guī)劃,保證腳手架的承重能力高于整個施工過程中的全部承重負荷。在進行混凝土澆筑之前,需要對支撐系統(tǒng)的穩(wěn)定性進行檢測,從而保證施工的安全進行,并且及時向易干燥的模板灑水,保證鑄模過程的濕度要求。通常情況下,施工單位會選用鋼材料或者膠合板作為建筑模板,在建筑模板制作之前,需要對模板表面進行徹底地清理,保證其整潔度。
2.2材料控制技術
在高層建筑大體積混凝土施工時,需要注意對材料進行控制,一般從兩個方面考慮,一是對材料質(zhì)量的控制,二是對混凝土溫度的控制。從大體積混凝土材料質(zhì)量方面來看,在進行施工之前,需要對混凝土進行充分攪拌,保證材料的混合均勻,進而保障混凝土的強度達到工程質(zhì)量要求。不同建筑位置和結構,對混凝土材料的要求也不相同。對于混凝土的柱結構來說,需要降低水泥和灰土的比例,提高砂石量的比例,并調(diào)整粉煤灰和外部添加劑的比例,以提高混凝土的強度。從對混凝土溫度的控制來看,需要及時注意碎石時的澆水量,并提供良好的通風,防止混凝土裂縫問題的出現(xiàn)。
2.3澆筑技術
在進行大體積混凝土技術施工時,需要對澆筑的多方面技術進行控制。首先,在開展?jié)仓ぷ鲿r,一定要認真遵守澆筑流程,根據(jù)核心墻、柱、梁等一系列順序精確地進行。通常在澆筑時,澆筑體結構的厚度控制在4.9厘米左右,高度控制在45厘米左右,時間間隔大約為兩個小時左右。在對柱結構澆筑時,需要科學合理地設計鋼絲網(wǎng)的位置和數(shù)量。在對梁結構澆筑時,按照斜向分層、層層遞進的方法進行,并需要注意梁的坡度問題,控制在混凝土預攪拌流淌坡度的六分之一左右。其次,澆筑過程需要分一次澆筑和二次澆筑,在兩次澆筑的凝固前都應將表面刮平,并用抹子按壓緊實,這樣有利于保證澆筑結構的整體質(zhì)量優(yōu)良。最后,在對建筑主要承臺進行混凝土澆筑時通常選擇上下分層的方式。在下層澆筑時,需要認真注意表面設定高度的差異,這樣通過促進上下層的連接,提升混凝土的緊密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強混凝土抗縮性能,提升裂縫的處理技術,并為后續(xù)混凝土澆筑的施工打下良好基礎[3]。
2.4混凝土振搗技術
在高層建筑結構大體積混凝土的施工過程中,工作人員需要先對攪拌機的出料口進行振搗,使混凝土形成能夠自然流淌的坡度,防止混凝土堆積;在混凝土剛離開出料口后進入全面振搗過程,振搗上層時,控制插入深度在5厘米左右,在分層澆筑是要避免產(chǎn)生施工縫隙。而且在混凝土的澆筑過程中,需要注意將振搗部分的界線劃分清楚,防止出現(xiàn)“三不管”區(qū)域沒有完全振搗問題的發(fā)生。在澆筑振搗的預埋部位時,為了避免管道受振搗的影響而產(chǎn)生偏離,需要先調(diào)整管道,令其在混凝土下方20厘米左右的位置,振搗完成后再經(jīng)由振搗器從管道兩側均勻、對稱地向底部輸送材料,保證砂漿和混凝土在管道縫隙中充分均勻地填擠,然后才能繼續(xù)進行其他澆筑工作。
2.5溫度的量測與控制技術
溫度的量測與控制也是大體積混凝土澆筑技術中非常關鍵的問題。一般情況下,需要工作人員結合大體積混凝土的溫度特點和施工現(xiàn)場的環(huán)境情況,對混凝土結構的溫度進行量測。工作人員將測溫儀器放置在在提前計算好的標記位置,并保證測溫儀器和混凝土間的連接緊密,這樣才能使大體積混凝土溫度測試的意義更加全面、完整。在對混凝土結構溫度的控制時可以利用一種循環(huán)冷卻的系統(tǒng),它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大體積混凝土結構的內(nèi)部溫度發(fā)生問題,從而提高大體積混凝土結構的安全性。一般情況下要將混凝土結構表面與環(huán)境的溫度差控制在8攝氏度到10攝氏度之間,將混凝土結構表面與內(nèi)部的溫差差控制在25攝氏度左右,并通過灑水養(yǎng)護、保溫保濕等方法混凝土的溫度升降速度進行嚴格控制。
2.6養(yǎng)護技術
高層建筑大體積混凝土結構在澆筑完成后,施工人員還需要做好一系列相關的養(yǎng)護工作,盡量降低結構內(nèi)部和表面的溫度差,并保持鑄模過程的濕度,提升結構的強度,減少裂縫問題的出現(xiàn)。通常情況下工作人員會在澆筑混凝土的表面鋪設一層塑料膜,如果環(huán)境溫度低,還會鋪設防寒墊,如果環(huán)境溫度較高,要在表面鋪設草席并進行灑水。這樣既控制溫度,又提高大體積混凝土結構的濕度,防止出現(xiàn)開裂問題,使建筑更加安全可靠;在炎熱的夏季,大體積混凝土養(yǎng)護人員要采取灑水養(yǎng)護措施;但是如果外界溫度低于零上5攝氏度,要停止進行澆筑工作。工作人員要隨時注意混凝土結構內(nèi)部和表面溫度差,并妥善控制循環(huán)冷卻系統(tǒng),注意水流量與進水的溫度,保持混凝土結構內(nèi)部和表面溫度差低于25 攝氏度。通常情況下,對大體積混凝土的養(yǎng)護工作不能低于兩周,如果實際情況特殊還需要延長養(yǎng)護時間[4]。
結束語
綜上所述,對于高層建筑項目的施工,需要技術施工人員認真掌握高層建筑大體積混凝土施工技術的各項要點,還要學習高層建筑大體積混凝土的施工技術應用,這樣才能保證高層建筑大體積混凝土結構的安全性和穩(wěn)定性,保證高層建筑的人身安全,有效減少大體積混凝開裂現(xiàn)象的發(fā)生。
參考文獻
[1]洪亮.高層建筑大體積混凝土施工關鍵技術[J].建筑技術開發(fā),2018,45(21):43-44.
[2]陳哲.試析高層建筑大體積混凝土施工技術[J].決策探索(中),2018(10):31-32.
重慶科技學院 重慶市 4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