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歐洲長篇小說《金驢記》在學界并沒有引起很大的關注,但是這部小說的價值和影響是不容小覷的,它是羅馬時代的一部風俗錄,記錄著骯臟的情欲和人性的冷漠,通過這部小說反觀當下的社會,雖然現實社會少了小說中演繹的巫術,但是人生存的境遇都是一樣的,這給了當下讀者很大的啟示。
關鍵詞:《金驢記》 情欲 ?人性
一、情欲的肆虐
黑格爾在《美學》中談到:“愛情在女子身上特別顯得最美,因為女子把全部精神生活和現實生活都集中在愛情里和推廣成為愛情,她只有在愛情里才找到生命的支持力;如果她在愛情方面遭遇不幸,她就會象一道光焰被一陣狂風吹熄掉?!?但古典藝術當中愛情不是主客體之間心與心的溝通,愛情是次之于感官體驗的。愛情已經不是愛情,是人痛苦的根源,是原罪。在《金驢記》這部小說中,作者把愛情寫成強烈的情欲,“情欲”的肆虐貫穿于全文,女人在這部作品中失去了美好,更像是情欲的狂魔,婚姻也束縛不了女性的所作所為。作品的主人公魯巧,因為沉浸在女色和欲望之中,最終由人身變成了驢身,“而我呢,雖說變成一頭地地道道的毛驢,即從昔日的魯巧魯巧淪為一頭馱東西的牲畜,但我依然保持著人的智慧。因此,我非常認真地思索著,是否應該借助蹄子的猛踢或是牙齒的亂咬,去攻擊和殺死這個下流無恥、罪大惡極的女人?!?在這部小說中,這樣的描寫很多,女人的原始美完全喪失,可以說女人主宰著男人,女人主宰著性欲。
但是阿普列烏斯在描述情欲肆虐的過程中,不是一塵不變的,在魯巧變成驢之后,這些被寫到的女人基本是正常的女人,她們因為得不到對方的愛,痛苦、發(fā)瘋,最終殘害男人,這些女人雖然得到了法律的懲罰,但卻不是明確的法律意義上的懲罰,“古羅馬早期無論妻子還是丈夫犯通奸罪都沒有法律上明文規(guī)定的處罰?!??在阿普列烏斯筆下的女人,自私、殘暴、縱欲是她們的代名詞,這里的女人,無視眾生,肆無忌憚的偷情,甚至亂倫。性愛本是美好愛情的調和劑,是人性中最為私密的內容,既是人的本能沖動,也是人的精神活動,最能集中體現人的情感與欲望、靈魂與肉體、理性與本能之間的矛盾沖突,阿普列烏斯挖掘出人性最為私密的一部分,以講故事的方式呈現給讀者兩性之間赤裸裸的交易,展示出一個社會的道德淪喪。
在《金驢記》這部小說中,女人情欲的肆虐不僅僅局限在男人身上,更讓人瞠目結舌的是,女人她把戀愛對象轉移到動物身上,這種出現在神話中的場景復現在此小說中?!坝^眾中出現了一個上流女人,十分闊氣。她呢……竟然逐漸對我生出一種實在怪異的情欲,它達到不可救藥的瘋狂程度,迫不及待地想與我交歡,好似帕西淮一樣,不同之處只是這回是跟一頭毛驢?!?幾近變態(tài)的情欲,吞噬著人正常的欲望,人完全體驗不到靈魂與靈魂的交合,性關系徹徹底底淪為混亂變態(tài)的性游戲。通過有性無愛、有欲無情的兩性關系,阿普列烏斯為我們呈現了充滿病態(tài)、偽善、可怖的人性地獄,面對如此墮落的人性,讓人不寒而栗。
二、人性的冷漠
《金驢記》中,讀者看到的不僅是變態(tài)情欲的肆虐,而且有大量篇幅在描寫人與人之間的利用與殘暴。在小說第一卷中“說罷,她把蘇格拉底的腦袋按向一側,將劍斜著捅進其左鎖骨處,直抵劍柄,然后湊上去一個小皮口袋,仔細接著涌出的鮮血,連一滴都沒讓掉在地上?!?女本柔弱,但在這部小說中的女性,基本都是魔鬼的化身。面對如此殘暴的行為,人情味完全被拋之腦后。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在服從和奴役的生活中探尋自己生存的價值,人失去了生而為人最為自然的特質。
奴隸主是奴隸的掌舵者,但凡奴隸犯了錯誤,他們就會受到嚴厲的懲罰,通過對奴隸主陰暗面的無情揭示,闡釋人性的殘酷和存在的荒謬。在《金驢記》中,作者就講了這樣一個故事?!耙驗樗麃y搞女人,導致了一場如此嚴重的丑聞;接著他命令剝光奴隸的衣服,將其全身涂抹上蜂蜜,再緊緊綁在一棵無花果樹上,樹干早被蟲蛀空,讓螞蟻群選作了窩穴。螞蟻們自然嗅到了從身體上散發(fā)出的蜜香味兒,隨成串地爬出洞來,糜集在不幸者的身上,小口小口地咬著,不過又緊又密,接連不斷地往返于條條通途。結果,這么一種折磨持續(xù)良久,他的皮肉和內臟都被啃光,肢體完全消失不見,只有赤裸裸和白晃晃的骨架還掛在那棵枯木上?!?這樣悲痛的書寫不僅在古羅馬時期就有,在當代中國當代文壇也有,余華在《現實一種》中,也有類似的故事,因為家庭內部矛盾,哥哥山峰將弟弟山崗綁在樹上,腳心中間抹上豬油,讓狗舔,最終弟弟山崗活活笑死。洛倫茲在《攻擊與人性》中這樣說過,攻擊沖動是原始的護種本能,是人類種種暴力和創(chuàng)造文明最高目標的先天性基礎,具有自發(fā)性,但人類經過文明的進化,這種本能活動受到壓抑,但在本能的簇擁下,攻擊性往往掙脫人的理性,人完全感覺不到已有的經驗和學習,本我掙脫了自我和超我,成為人的唯一領導者。正因為如此,人類的成長和教育被譽為不斷壓抑本能的活動。從《金驢記》中,讀者可以深切地感受到,本我始終在跨越自我和超我而獨立行走,極盡暴虐之能事,將人性中最丑陋的一面袒露給人看。
參考文獻:
[1][德]奧托·基弗.古羅馬風化史[M],姜瑞璋譯.遼寧:遼寧教育出版社,2001.
[2] 艾倫·弗羅姆.愛的能力[A].宣曉麗,編譯.馬丁·科爾,奧格·曼狄諾.羊皮卷[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9.
[3][德]黑格爾.美學2卷[M],朱光潛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81.
[4]約翰·雅科多·巴霍芬.母權論[M],上海:三聯書店,2018.
[5]阿普列烏斯.金驢記[M],劉黎亭譯.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1988:275.
作者簡介:王麗英(1996-),女,漢,甘肅武威,碩士研究生,西北師范大學,研究方向: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西北師范大學
[德]黑格爾.美學2卷[M],朱光潛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81:327.
阿普列烏斯.金驢記[M],劉黎亭譯.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1988:77.
阿普列烏斯.金驢記[M],劉黎亭譯.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1988:33.
阿普列烏斯.金驢記[M],劉黎亭譯.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1988:275.
阿普列烏斯.金驢記[M],劉黎亭譯.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1988:13.
阿普列烏斯.金驢記[M],劉黎亭譯.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1988: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