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互聯(lián)網的普及,越來越多的青少年深受互聯(lián)網影響,網絡對于他們正確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塑造發(fā)揮著重要作用。然而,官方調查顯示,有46%的未成年網民曾在上網過程中偶然接觸過炫富、色情、血腥暴力等類型的不良信息。
部分在線教育平臺存在違規(guī)信息,使青少年學習效果大打折扣
近幾年,在線教育快速發(fā)展,網上學習已經成為青少年熟悉的學習方式之一。網絡上部分作業(yè)輔導類手機程序看起來與正常輔導程序沒什么區(qū)別,各種功能一應俱全,但當家長點開功能分區(qū)時發(fā)現(xiàn),手機上一下子彈出好幾條游戲廣告。有些在線教育軟件還開設了社交板塊,添加好友后可以分享文字和圖片,功能類似微信朋友圈。然而,在一些平臺,這項功能被用來傳播低俗小說和色情圖片。
一些網站推送信息時沒有區(qū)分用戶,嚴重損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
除了網上學習,逛論壇、看視頻、讀新聞等都是青少年上網時經常從事的活動。有些網站或手機程序推送的信息并沒有區(qū)分用戶,并不適合推薦給青少年瀏覽;還有些網站在顯著位置投放網絡游戲廣告或軟色情廣告等,也不適合青少年群體。
部分網站及常用工具的惡意彈窗也讓家長頗為擔憂。青少年自制力相對較差,又缺乏社會經驗,很容易讓不法分子有機可乘。近年來,青少年看到彈窗廣告后被騙的新聞屢屢見諸媒體。
既要大力治理有害信息,也要著力提高青少年的網絡素養(yǎng)
為清理各類網絡平臺的低俗有害信息,相關部門已采取了不少措施。如全國“掃黃打非”工作小組辦公室開展的“護苗2020”專項行動。新修訂的未成年人保護法也明確了相關各方主體對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應承擔的責任。
在完善相關法律法規(guī),以及利用人工智能等手段精準過濾不良信息的同時,還應當著力提高青少年的網絡素養(yǎng),增強信息檢索、信息甄別等能力。一些家長建議,可以將網絡素養(yǎng)教育納入中小學課程體系,不斷完善課程設置和教學內容。文/吳慶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