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鳳瓊
在平時的教學實踐中,我發(fā)現(xiàn),學生課前如果沒有準備,聽課就顯得被動。隨堂教研課和研討課的實踐也充分證實:通過學生進行課前預習,自主探索來提高課堂效率是可行的、必要的。在預習過程中,學生通過獨立探索,獨立思考,獨立理解,既有助于學生提高學習自覺性,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促進語文學習所必備的學習技能的形成,又可以讓學生解決很多不重要的問題,只剩重點問題。從而減輕課堂知識傳授的壓力,節(jié)省寶貴的教學時間,為課堂教學提速增效。
那么,語文課應該怎樣預習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真正為課堂教學提速增效呢?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我認為除了設計好預習單外,還需要以下幾點來輔助,效果更佳。
1、首先要教會學生基本的預習方法。
小學語文課是由內容、問題等不相關聯(lián)的文章組成,它的知識的連續(xù)性主要表現(xiàn)在字、詞、句的含義和語法上,每一篇課文都有一定的共性,都是提高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有效憑借。因此,學生預習時必須遵循這一點,掌握基本的預習方法。預習一篇閱讀課文,字詞句篇是基礎,所以,課前的預習我們可以從讀、圈、查、劃、摘抄入手,循序漸進。
1.1自己讀課文。了解課文大致內容,體會語言美,品味句式美,把優(yōu)美的詞句儲備在自己的口語語庫中,豐富自己的詞匯。
1.2讀課文時,找出不認識的字,不理解的詞句,用醒目的符號圈出來。以備老師講課時認真聽、仔細記,做到難點突出。
1.3運用字典、詞典等工具書。弄清圈出字、詞的讀音、意思,便于在閱讀中理解詞語,加深印象。
1.4劃出課文的重點詞、重點句、重點段,做到重點突出。
1.5對于課文要求掌握的生字、新詞或者優(yōu)美的語句等抄寫在積累本上,鞏固記憶。抄寫的過程中數(shù)量可以自己決定。
2、其次要針對不同的課文體裁進行資料的重點收集,用資料幫助理解。
一冊課本往往有很多種體裁的文章,文章的體裁不同,設計預習的重點就要有所不同,只有我們注意到了這一點,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2.1描寫奇妙的大自然類課文,比如《海底世界》、《火燒云》,在設計預習時,可以讓有針對性地查找資料,了解海底世界,火燒云的相關知知識等等。學生要是通過互聯(lián)網查找了資料,了解了相關知識,就可以結合實際感受“奇妙的世界”就在自己身邊,引導學生去觀察,通過課前閱讀,去積累優(yōu)美生動的詞語和句子,從而深入地理解課文,為學好課文打下基礎。
2.2故事類課文,比如《慢性子裁縫和急性子顧客》引導學生先借助表格,梳理顧客和裁縫在幾天里的不同要求和表現(xiàn),再有序地復述故事。再如《我不能失信》,也要在對文章有一個初步認識的基礎上,找出重點詞句,結合語境和環(huán)境說出對誠信的認識,談出對故事的理解。
2.3寫物與景類文章,比如《燕子》,要在讀熟課文的基礎上,再搜集燕子的簡介和圖片,體會燕子的外形以及飛行、休憩的姿態(tài),展現(xiàn)了燕子的活潑可愛;預習《荷花》,要體會文中細膩描寫荷花的姿態(tài),把一池荷花描繪成“一大幅活的畫”。還要試著一邊讀一邊想象畫面。而《古詩三首》,則要在熟讀課文后,可以上網查一查詩人的簡介及時代背景,通過古詩簡潔的語言,感受詩中呈現(xiàn)的古代美麗的春夏景象;從而在真正學習課文時,能更好地再現(xiàn)情境,更好地理解課文。
2.4說理性文章,比如《池子與河流》,要重點結合池子與河流之間的具體對話,弄清其中的道理;《美麗的鹿角》一課,要重點弄清楚鹿為什么這么做,結果怎樣,從中明白了什么道理等等。
3、再次要重視預習時讀書的訓練
朗讀是語文預習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課文預習時一定要朗讀,而且應該放聲朗讀,至少讀三遍。朗讀不僅訓練自己的語言,還可以通過語氣的變換,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在朗讀課文時,可分為三個層次來進行,首先為初讀,讀準生字、新詞,對課文內容進行一個整體了解;其次再品讀,通過細致地朗讀、思考,解決課文中的問題,理清課文脈絡;第三步則是精讀,有感情地讀,加深對課文的理解。書非讀不能知其所以然,試想一下,要是連課文都讀不熟,課堂教學怎能進行,又怎能提速增效呢?
4、最后要及時檢查預習效果,保證預習的實效性。
為了保證預習的有效性,調動學生自覺預習的積極性,教師要及時、認真地檢查學生的預習情況。檢查預習的方式可以采取個別抽查、學生互查、小組檢查等靈活多樣的檢查方式,學生預習的效果也可以讓他們以自己喜歡的方式來呈現(xiàn)。例如《陶罐和鐵罐》一文,為發(fā)揮學生的預習效益,用“考一考”的方式,老師對每個學習小組提出了“通過預習你掌握了哪些知識?還有哪些疑問?”等問題,由小組內推選的記錄員將問題一一記錄下來,學生把明白的知識和能在小組中解決的問題,進行了小組交流,大家都來受益,擴大了學生掌握的知識范圍。然后,教師把不明白的重點問題集中板書在黑板上。如“陶罐和鐵罐的性格特點各是怎樣的”、“結果怎樣”、“陶罐為什么要這樣做”,讓學生逐個問題來看,再在班中把小組研究結果進行交流。學生在預習中如果能夠運用不同學習方式解答問題,教師要給予及時地表揚鼓勵。
坐而論道不如起而立行。我們每一個語文教師都要認真抓好課前預習,只有重視預習,引導學生質疑問難,才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自覺性和自學能力。也只有注重預習,才能進一步為課堂教學提速增效,才能得到深層次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版)解讀》—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2
[2]部編版三年級語文教師用書
[3]百度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