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晶
摘要:目的:探討心理護理對耳鼻喉部手術患者術后疼痛程度的效果。方法:2018年1月-2020年10月收治耳鼻喉部手術患者64例,隨機分為兩組,各32例。對照組實施常規(guī)護理;研究組在常規(guī)護理基礎上實施心理護理。比較兩組患者術后疼痛評分、負面情緒評分、疼痛分級情況及護理滿意度。結(jié)果:研究組疼痛分級情況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術后24h、術后48h、術后72h疼痛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jié)論:為耳鼻喉部手術患者實施心理護理,可以減輕患者術后疼痛度,提升護理滿意度。
關鍵詞:心理護理;耳鼻喉部手術;術后;疼痛程度
引言
手術是治療耳鼻喉科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效果確切,但是即便耳鼻喉手術的范圍較小,但其仍可導致患者出現(xiàn)疼痛感,甚至是整個頭部的疼痛。由于術后疼痛的存在,極易對患者造成不良影響,同時患者又出現(xiàn)抑郁、焦慮、煩躁不安等負性情緒,不利于病情的康復。筆者近年來針對此類患者開展了積極的護理干預,尤其重視心理護理的效果,現(xiàn)就筆者的經(jīng)驗體會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2019年1月-2020年10月收治耳鼻喉部手術患者64例,隨機分為兩組,各32例。對照組患者年齡24~68歲,平均(40.11±9.48)歲;研究組患者年齡23~69歲,平均(39.55±8.97)歲。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對該組患者采取常規(guī)護理措施,如做好術前準備工作,告知患者在術前需注意的事項;對患者進行飲食指導與用藥指導,叮囑其需嚴格遵醫(yī)囑服用藥物;對患者予以并發(fā)癥預防,以降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
研究組:在常規(guī)護理的基礎之上,對該組患者采取心理護理干預措施。①構(gòu)建良好的護患關系。在患者入院時,護理人員需主動接待,以親切友好的態(tài)度向患者及其家屬介紹醫(yī)院的相關情況,如病房環(huán)境、主治醫(yī)師及責任護士等,以消除其陌生感。此外,可多與患者交流,盡量滿足患者及家屬所提出的合理要求,以此拉近彼此之間的關系,增加患者對護理人員的信任。②術前心理護理。大多數(shù)患者往往會由于擔心手術效果,繼而產(chǎn)生各種不良情緒。對此,護理人員可通過主動交流,了解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并詢問患者產(chǎn)生不良情緒的原因,繼而對其予以針對性的心理干預。若患者擔心手術治療效果,護理人員可向患者介紹一些成功治愈的病例,以消除其顧慮,增加其治療的信心[3]。③術后心理護理?;颊咴谑中g后往往會擔心術后恢復問題,對此,術后護理人員應第一時間告知患者手術治療情況,同時不斷鼓勵患者,叮囑患者保持良好情緒,以避免因不良情緒而引起的應激反應,最終確保手術治療的效果。此外,手術后的劇烈疼痛可引起不良情緒,對此,護理人員需及時對患者進行疼痛評估,且通過轉(zhuǎn)移注意力的方式,如引導患者聽音樂、看視頻、與他人聊天等,緩解其疼痛感。若患者存在劇烈疼痛,且難以忍受,護理人員可遵醫(yī)囑對患者予以鎮(zhèn)痛藥物[4]。④家屬支持。護理人員應引導家屬以積極、樂觀的態(tài)度面對患者,在日常陪護期間不斷鼓勵、關心患者,使患者切實感受到來自親人的溫暖。此外,在患者身體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家屬可多陪患者參與社交活動。
1.3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疼痛分級、術后疼痛評分。①疼痛分級情況包括0級、Ⅰ級、Ⅱ級、Ⅲ級四方面,級別越高表明痛感越強,0級表示無痛感,Ⅰ級表示輕微疼痛,Ⅱ級表示明顯疼痛,Ⅲ級表示劇烈、無法承受的疼痛;②術后疼痛評分包括術后24h、術后48h、術后72h疼痛評分,按照疼痛視覺模擬評分法進行評估,0分表示無痛感,1~3分表示微痛感,4~6分表示中度疼痛,7~10分表示重度疼痛。
1.4統(tǒng)計學方法
數(shù)據(jù)采用SPSS22.0軟件分析;計數(shù)資料以[n(%)]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jié)果
兩組患者疼痛評分、焦慮評分、抑郁評分比較:研究組術后24h、術后48h、術后72h疼痛評分及焦慮評分、抑郁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兩組患者疼痛分級比較:研究組疼痛分級情況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 討論
耳鼻咽喉部疾病通常是因外傷而引起的,亦或者是因體內(nèi)炎癥等因素而引起的;對于其中較為嚴重的耳鼻咽喉部疾病,臨床上一般是采取手術的方式,如鼻息肉手術、聲帶息肉手術等。患者在接受手術治療時以及術后,均會出現(xiàn)程度不等的不適感,尤其是疼痛。然而,由于患者對疾病的認識不足,因而對手術所引起疼痛感會產(chǎn)生各種消極情緒,如緊張、害怕、恐懼等,繼而對疾病的后續(xù)治療產(chǎn)生抗拒,最終影響疾病治療的效果。對此,加強對耳鼻咽喉手術患者的心理護理干預,是非常有必要的。通過有效的心理護理,可以了解患者產(chǎn)生負面情緒的原因,并有針對性地采取干預措施,以緩解其負面情緒,幫助其樹立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從而更好地配合醫(yī)護人員的工作,最終獲得理想的疾病治療效果。
參考文獻:
[1]劉劍.心理護理在減輕耳鼻喉部手術術后疼痛程度中的應用分析[J].心理月刊,2020,15(03):91.
[2]班曉靜.心理護理干預對耳鼻術后疼痛緩解的影響研究[J].中國衛(wèi)生標準管理,2019,10(22):133-135.
[3]肖靜.心理護理在減輕耳鼻喉部手術術后疼痛程度的應用分析[J].中西醫(yī)結(jié)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9,7(29):116.
[4]黃文霞,張敏.耳鼻喉部的手術患者護理中行全面護理干預對患者術后疼痛與康復影響觀察[J].疾病監(jiān)測與控制,2019,13(05):411-412+418.
[5]賀偉俠.心理護理在減輕耳鼻喉部手術術后疼痛的價值探討[J].航空航天醫(yī)學雜志,2019,30(09):1123-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