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佳欣
最近,“漏油包子”突然在人們的視野里火起來,大家交口稱贊還紛傳教程??此剖莻€新生的美食,其實就像是包子放得一夜,或皮薄或油多,面相上有著被滿滿的油汁浸透的成色,稍一著手似乎就有香油滲流,彷佛包子的誘惑奪面而來。這也是包子獨有的魅力,愈久彌香,越放越有味。
北方的包子,皮彷佛配餡兒的主食,一口包子嚼起來覺得配比剛剛好,有菜有飯,但口感確是融合遞進,越嚼越香,再搭配醋、大蒜等若干調料,更是越吃越開胃。
上海的生煎包,靈魂卻在外面那張厚皮上,只要皮外焦里嫩、油光飽滿、酥脆可口,蘸醋一咬,立刻芳香滿口,加上餡兒小,更讓人覺得意猶未盡。
江蘇的湯包,皮成為了餡兒的配料,小咬一口湯汁橫流,鮮香肥美,連皮帶餡兒吃下去,既筋道又入味,齒頰留香讓人根本停不下來。
廣州的蜜汁叉燒包,皮軟糯圓滿,有咬棉花糖的軟綿細膩和入口即化,而蜜汁的醬肉仿佛與皮合二為一,甜膩、肥滑、嚼勁都恰到好處,口口是驚喜,每一回都是回味無窮。
提起包子,雖然大多數(shù)的印象都是肉香撲鼻,油香潤滑,但是包子中也不乏甜美可口,猶如甜點一般的點睛存在。
比如豆包,口感敦厚樸實,表皮中和了豆沙餡兒的甜度,又賦予了豆沙餡兒麥芽糖的芳香,讓豆包的味道甜香動人,成為很多人童年的味道。
又如奶黃包,內餡兒既有奶的芬芳又有蛋黃的醇芳,既有奶的柔潤又有蛋黃的綿密,加上包子特有的芳香松軟,三合一的升級口感,讓人忍不住一品再嘗。
包子不同于餃子,同樣是剛上桌的熱氣騰騰,餃子里有一股水氣撲面而來,而包子是自身高飽和的濃香發(fā)酵。餃子隔夜不好吃,包子放得些時候,卻別有一番滋味在舌尖。
記得小時候,我和表哥明明中午吃得足,可玩耍了小半個下午后,跑回家一進廚房,看見放置的滿蓋簾包子卻禁不住垂涎三尺。包子顯然不是剛出鍋的,有一定時候了,但就是因為放置得久了,一掀簾,肉香四溢,油香彌漫,表皮上,或是出油,或是漏油,浸潤的斑駁透露著誘人的光澤。
我忘了那天自己吃了多少個包子,但是那包子的味道卻一直留在了我的心頭。
豆角包子、茄子包子
和面
原料:中筋面粉500g、酵母8g、白糖5g、鹽1g、水260ml、干面粉適量、食用堿2g
制作:
1. 準備好所有原料;
2. 將酵母加一半水攪拌化開;
3. 白糖、鹽直接加入面粉中;
4. 在面粉中倒入化開的酵母溶液;
5. 先將面粉和成均勻絮狀, 再慢慢用手掌和成光滑的面團;
6. 將面盆蓋上保鮮膜,放在溫暖濕潤的地方醒發(fā)至2 倍大;
7. 將發(fā)好的面團取出,食用堿用30ml 水沖開倒入面團上用手和至吸收。
制餡
原料:用料:肉餡800g、豆角400g、茄子400g、芝麻油20g、老抽10g、生抽8g、蠔油8g、鹽12g、五香粉5g、蔥、姜、色拉油10g、八角2 個
制作:
1. 蔥、姜切成末放入肉餡中;
2. 芝麻油、老抽、生抽、蠔油、鹽、五香粉放入肉餡中;
3. 將肉餡一個方向攪拌上勁,分成兩份;
4. 豆角洗凈切丁,與一份肉餡攪拌均勻;
5. 茄子削皮后切丁備用;
6. 色拉油倒入鍋中,八角、蔥段、姜片放進去小火煸炒出香味,把油倒入茄子上拌勻,再與另一份肉餡攪拌均勻。
包包子
制作:
1. 面團放到面板上,搓成圓柱形長條, 揪成重量70g 左右的劑子;
2. 將劑子搟成邊緣薄的面皮;
3. 把餡料放入面皮上壓緊,捏著邊緣包成包子;
4. 包好的包子放入籠屜中,蓋好蓋醒發(fā)15 分鐘左右,開大火蒸25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