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雙手交替演奏長琶音使用了鋼琴的許多音域,能彈奏出華彩般的豐富音響,是鋼琴演奏中的一項重要技術(shù)。本文為雙手交替演奏長琶音的訓練作出詳細的歸納與總結(jié),并為這項演奏技術(shù)在鋼琴編配中的運用提出建議。
關(guān)鍵詞:雙手交替;鋼琴演奏;技術(shù);編配
一、掌握雙手交替演奏長琶音的重要性
雙手交替演奏長琶音,就是雙手交叉地進行長琶音的演奏。該技術(shù)屬于鋼琴演奏中的進階技巧,有一定的難度,需要練習者先依次學習雙手交替和長琶音的演奏,熟練掌握這兩項技術(shù)后才能學習雙手交替演奏長琶音。雙手交替演奏長琶音時,往往會從鋼琴的中低音區(qū)一直彈到鋼琴的高音區(qū),這種演奏方式使用了鋼琴不同的音域,極大地豐富了鋼琴的表現(xiàn)力。而且因為在演奏時會使用雙手交替演奏長琶音,能夠更快地奏出從低音區(qū)到高音區(qū)的音,具有比單手演奏長琶音更迅速的優(yōu)勢。因此,這項技術(shù)常常在樂曲段落里出現(xiàn),比如柴可夫斯基《降B大調(diào)第一鋼琴協(xié)奏曲》第一樂章中段,作曲家大量地使用了雙手交替演奏長琶音來展現(xiàn)鋼琴豐富的音域,與樂隊的演奏搭配得惟妙惟肖?!饵S河》鋼琴協(xié)奏曲第三樂章《黃水謠》的開篇,也是使用了大量的雙手交替演奏長琶音技術(shù),先營造一種波光粼粼、水光涌動的氣氛,為接下來主題部分的進入做好鋪墊。
二、雙手交替演奏長琶音的訓練
(一)掌握雙手交替時的要點
雙手交替時需要掌握兩個要點。第一個,我們首先需要注意聆聽左右手交替時音與音之間的銜接。比如,左手先演奏,當交替到右手時,左手演奏的最后一個音,要和右手演奏的第一個音銜接好,不能出現(xiàn)過重的音響,兩只手的音量應保持一致。車爾尼快速練習曲299第32條是為雙手交替演奏長琶音技術(shù)而作的練習曲,這里以該練習曲為例。
譜例1為該練習曲的第一個小節(jié),第一拍里左手在彈到最后一個大指音時,需要和右手的第一個音保持音量上的一致。同樣,譜例1里第二拍右手最后一個小指音需要和第三拍開頭的第一個小指音保持音量的一致。為了練習兩只手的銜接,可以先在琴蓋上,以左手大指和右手大指模仿交替時的狀態(tài),單獨反復地彈奏這兩個手指,以輪流敲擊的方式在琴蓋上模擬出左右手交替的動作。待熟悉后,左手五指跨在右手右側(cè),與右手五指單獨彈奏,以輪流敲擊的方式來模仿譜例1里第二、三拍交替時的狀態(tài)。練習時可以多次反復地進行敲擊,以習慣交替時的手指狀態(tài)。
第二個是在雙手交替演奏長琶音時,需要跨過去的那只手應統(tǒng)一從另一只手的上方跨過。比如在雙手交替演奏上行的長琶音時,左手跨過右手,左手應從右手手背的上方跨過。同樣的,當雙手交替演奏下行的長琶音時,右手跨過左手時也應從左手手背的上方跨過。交替時從手背上方跨過而不是從手掌的下方跨過,是為了便于左右手交替后演奏后續(xù)的長琶音,使兩只手的交替變得協(xié)調(diào)。如果交替時從手腕下面進行交替,會使得后續(xù)的演奏變得非常困難,無形中增加了演奏的難度,導致交替演奏時出現(xiàn)速度過慢、交替不流暢等問題。
(二)通過練習曲有針對性地進行訓練
譜例1的練習曲是專為該技術(shù)而作的練習曲,基礎較淺的演奏者可以使用這段練習曲來練習雙手交替技術(shù)。在剛開始練習時,不要使用延音踏板練習,這樣更能清晰地聽到交替時的效果。用中慢速度(?=60)進行練習,練習時要求演奏者耳朵要仔細聆聽每只手在交替時音量是否一致,是否出現(xiàn)了重音導致一個小節(jié)不能形成一個完整的句子。
當中慢速度已經(jīng)掌握后,再逐漸加快速度,在練習過程中,不僅要求練習者仔細聆聽雙手交替時的銜接,還要特別注意譜子上的每條連線。譜子上的每條連線要彈得像一只手彈出來的音響效果,形成一個完整的大句子。
譜例2中,第3小節(jié)的連線是一小節(jié)一個連線,因此,整個四拍都要彈得完整和連貫,形成一個大句子。而第6小節(jié)是兩拍一個連線,因此,要注意第6小節(jié)里彈出兩個不同的句子。最后,在演奏該練習曲時,還應把譜子上對應的強弱記號清晰地演奏出來,以表現(xiàn)該作品的音樂性。
三、樂曲《瀏陽河》中雙手交替演奏長琶音片段的音樂詮釋
《瀏陽河》是王建中根據(jù)民歌改編的中國鋼琴作品。在該樂曲中段部分,有一大段運用了雙手交替演奏長琶音技術(shù),模仿瀏陽河河面上波光粼粼、水波涌動的畫面。
如《瀏陽河》中段(第52小節(jié)開始),在練習這一樂段時,要先放慢速度,以中慢速度來練習。在練習時要按照譜面上要求的“pp”(極弱)力度來練習,演奏者耳朵要非常仔細地聆聽自己的演奏,尤其是雙手交替時的演奏要格外小心。左右手的交替在演奏時要猶如一條長長的線條貫穿其中,用耳朵仔細聆聽,控制手指的觸鍵和用力程度,如果交替時哪個音重了,要及時用手指來調(diào)整力度。在演奏下行時也和上行有一樣的要求。當中慢速度并踩上延音踏板能夠均勻、自如,且沒有音頭地演奏時,就可以逐漸提高速度練習。注意每一個樂句為不同的和聲,演奏者應以細微的心理感受來演奏出不同的和聲效果,以營造不一樣的音色效果。
該樂段慢慢發(fā)展,音量逐漸加強。在經(jīng)過兩個f的力度后,隨著音型往下,音量也逐漸弱下來,該段音樂慢慢趨于平靜,為接下來主旋律的出現(xiàn)作過渡。因此,在演奏到這一段時,應在練習好雙手交替的前提下,情感隨著音量的漸弱和音樂的走向逐漸趨于平靜,引出接下來即將出現(xiàn)的主旋律部分。整個樂段如果練習好雙手交替技術(shù),再加上合理的情感推動,注意到不同和聲營造出的微妙音色效果,會給整首作品的演奏帶來非常精彩的中段,進一步將觀眾拉入瀏陽河的畫面中,使演奏錦上添花。
四、雙手交替演奏長琶音技術(shù)在伴奏歌曲中的實際運用
雙手交替演奏長琶音因大量地使用了鋼琴的音域,所以具有很強的音樂表現(xiàn)力,非常適合在伴奏歌曲的前奏或伴奏部分使用。以正譜歌曲《我愛你,中國》的前奏部分為例,在第11小節(jié)至18小節(jié)中,一共有三次使用了雙手交替演奏長琶音的部分,分別在第12、第13和第16這三個小節(jié)。編配者將本是停頓的地方以雙手長琶音的方式進行補充,豐富了該段的編配織體,音響聽起來非常華麗。這種編配效果使得過門音樂性更加豐富。13、16小節(jié)也是運用了同樣的手法,來增強該段的音樂表現(xiàn)力。如果這三個小節(jié)僅僅是以和弦的方式演奏,或者僅以單手的琶音方式來演奏,會使音樂停滯不前,不易引起聽者的激動之情,無法達到譜面上這樣的音響效果。因此,我們在歌曲的編配中,合理地運用雙手交替演奏長琶音的形式,就可以使得伴奏織體更加豐富,音樂性和情感更能合理地得到體現(xiàn)。在練習者掌握雙手交替演奏長琶音這一技術(shù)后,可以嘗試編配經(jīng)典抒情歌曲的前奏或過門,比如歌曲《天路》《在那遙遠的地方》《在那桃花盛開的地方》等。要求練習者在編配時必須使用雙手演奏長琶音的編配方式,這樣既熟悉了雙手交替技術(shù)的演奏,也增強了練習者的即興配奏能力。
五、結(jié)語
由此可見,雙手交替演奏長琶音是一項重要的鋼琴演奏技術(shù),在很多作品里都會運用到該項演奏技術(shù)。除以上提到的作品外,李斯特音樂會練習曲S.144《嘆息》、德彪西練習曲第十一首《為復合琶音而作》中,都有對雙手交替演奏長琶音這一技術(shù)的針對性練習,可以給不同程度的演奏者來練習。當今鋼琴演奏對學習者綜合能力的要求越來越高,不僅要求有高水平的鋼琴演奏能力,也要求有不俗的即興配奏能力。而掌握雙手交替演奏長琶音能夠增強配奏能力,豐富編配中音樂的表現(xiàn)力。當然,要使這項技術(shù)在實際編配中嫻熟地運用,一定要按上述方法大量地進行練習。在掌握這項技術(shù)后,還可以在各種前奏或過門里使用雙手交替技術(shù)來編配歌曲。只有勤加練習,才能將此項技術(shù)徹底掌握,達到爐火純青的地步。
參考文獻:
[1]周為民.鋼琴演奏技術(shù)的形態(tài)分析[J].中國音樂,2007(4):155-158,209.
[2]秦樂樂.鋼琴技術(shù)的發(fā)展演變[J].北方音樂,2017(16):1-2.
[3]劉雨燕.關(guān)于鋼琴演奏技術(shù)訓練的幾點思考[J].北方音樂,2018(17):48.
[4]王潔芳.試論鋼琴演奏技術(shù)訓練的若干問題[J].音樂天地,2014(09):46-48.
(作者簡介:胡焓,男,碩士研究生,西華大學音樂與舞蹈學院,助教,研究方向:鋼琴演奏與教學)
(責任編輯 劉月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