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立足于野生動物保護工作實際,闡述了甘肅省隴南市文縣野豬等野生動物資源狀況,調查統(tǒng)計了其致害情況,分析了主要致害因素,得出對野豬進行適量捕殺的必要性結論,提出了野豬等野生動物保護控制要統(tǒng)籌兼顧、保護利用要相輔相承、資金補償要及時足額、隊伍建設要持續(xù)加強等對策,對野豬等野生動物種群調控、利用具有一定的現(xiàn)實指導和借鑒意義。
關鍵詞 野豬;野生動物;控制;捕殺;利用;甘肅省隴南市文縣
中圖分類號:S863 文獻標志碼: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1.18.092
近20年來,甘肅省隴南市文縣大力實施了天然林保護、林業(yè)產業(yè)發(fā)展、退耕還林建設等一系列生態(tài)文明建設工程。文縣的森林覆蓋率大幅度提升,自然生態(tài)環(huán)境得到極大改善,人民群眾生產生活條件得到很大改變;文縣生態(tài)資源、生物多樣性、野生動物種群也更加豐富;加之政府對生態(tài)資源及野生動物的保護力度逐年加大,以野豬為代表的野生動物種群繁衍迅速,隨之與林緣區(qū)群眾的矛盾也更加突出,已到了不得不控制的程度。
1 生態(tài)資源狀況
隴南市文縣位于甘肅省最南端。文縣共轄20個鄉(xiāng)鎮(zhèn),305個行政村,總人口24.83萬人,其中鄉(xiāng)村人口19.15萬人;地處秦巴山區(qū),90%以上的行政村均分布在半山、高半山林緣地帶[1];縣域總面積4 994.10 km2,森林覆蓋率為47.21%;天然林保護工程公益林補助總面積為18.35萬公頃;截至2019年底,文縣特色經濟林果面積達到5.20萬公頃;近年實施了新一輪退耕還林工程,2015—2021年共實施面積達1.14萬公頃。通過天然林保護、林業(yè)產業(yè)發(fā)展、退耕還林工程、野生動物保護等,在實現(xiàn)文縣大地增綠、產業(yè)增效、農民增收方面發(fā)揮了作用巨大,同時也為野生動物種群快速繁衍打下堅實的基礎。
2 野生動物資源概況
隴南市有高等動物620種(亞種),被列入國家重點保護的野生動物有54種;有國家保護的有益和有重要經濟、研究價值的野生動物230多種;省級保護動物有10余種;大熊貓、金絲猴、羚牛、大鯢和藍馬雞等國家重點保護動物分布在文縣境內。文縣主要致害野生動物種類和數量較多,其中群眾反映最為強烈的致害野生動物主要為野豬、黑熊、羚牛和野兔等。2019年對群眾影響最大的野豬種群數量進行了全面調查,文縣野豬自然分布數量為24340頭,分布區(qū)域面積達18萬公頃,分布轄區(qū)涵蓋20個鄉(xiāng)鎮(zhèn)90%以上的村社林緣地帶。
3 致害情況調查
3.1 主要致害野生動物
對野豬等野生動物致害情況進行調查統(tǒng)計,野豬等野生動物對群眾農作物、中藥材、人身財產安全等損害危害程度呈逐年上升趨勢。2011—2020年10年期間,對文縣林緣村社群眾生產生活造成影響最大的野生動物依次為野豬、黑熊、羚牛、野兔、豬獾、果子貍、野雞、雕鸮、老鷹和白鷺等,對群眾造成人身傷害的野生動物主要為野豬、羚牛等,對群眾農作物、中藥村、果樹、其它財產等造成損害的野生動物主要為野豬、黑熊、羚牛等。
3.2 主要致害情況統(tǒng)計
2011年野豬對文縣部分鄉(xiāng)鎮(zhèn)造成中藥材、農作物損失統(tǒng)計面積201.17 hm2,共損失369.4萬元;2012年認定損失面積2.69 hm2,認定損失為7.533萬元;2013年損失統(tǒng)計面積1 140 hm2,共損失293.36萬元(含人身財產損失,下同);2014年損失統(tǒng)計面積327.51 hm2,共損失221.20萬元;2015年損失統(tǒng)計面積265.53 hm2,共損失222.65萬元;2016年損失統(tǒng)計面積2 333.33 hm2,共損失1 050萬元;2017年損失統(tǒng)計面積0.24萬公頃,共損失1 080萬元;2018年損失統(tǒng)計面積0.24萬公頃,共損失1 082.9萬元;2019年損失統(tǒng)計面積0.23萬公頃,共損失1 021.4萬元;2020年損失統(tǒng)計面積0.22萬公頃,共損失1 039.5萬元。
3.3 人身財產損失
經統(tǒng)計分析,野豬為第一嚴重致害野生動物。近10年來,野豬等野生動物造成人身傷害事件共9起,其中,野豬重傷6人致死1人,羚牛致死1人,大熊貓重傷1人。黑熊食毀蜜蜂事件9起損失518箱,咬死家羊事件2起共12只。雕鸮、白鷺等猛禽捕食事件5起。野兔、豬獾、果子貍、野雞等損害事件未報告統(tǒng)計。
3.4 未報告事件調查
由于野生動物致害現(xiàn)場勘驗、災情認定、資金申請及補償撥付等程序復雜、落實兌現(xiàn)時間長,且大部分群眾農作物受損后都得不到補償等諸多原因,絕大多數群眾受害后不愿報告,故絕大部分事件實際未被統(tǒng)計。為客觀了解掌握未報案情況,近期對未接到報告的丹堡鎮(zhèn)古坪溝村在2020年野生動物致害情況進行調查,結果為野豬損毀玉米涉及12戶,面積達1.67 hm2,損失1.9萬元;野豬捕食家羊涉及2戶達30只,損失4.5萬元;黑熊食毀蜜蜂涉及4戶達35箱,損失5.25萬元,總共損失約11.65萬元。文縣共轄20個鄉(xiāng)鎮(zhèn)305個行政村,通過對古坪溝村的調查和平時的了解,可以看到文縣未報告和未被統(tǒng)計的實際損失要大的多。
4 思考與對策
198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1996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槍支管理法》的實施,1998年天然林保護工程和1999年退耕還林工程的啟動[2],文縣生態(tài)環(huán)境得到改善,濫捕亂獵非法行為得到控制,野生動物繁衍迅速,分布區(qū)域快速擴大,形成了與當地群眾爭搶生存空間的局面。其中群眾與野豬的關系最為緊張,群眾的容忍度也越來越低[3],對野豬已到了不得不采取控制措施的地步。堅持適量捕殺,總量控制的原則,對野豬適時適地適量獵捕,適度控制種群數量,維持生態(tài)平衡,減少野豬危害人畜安全,損壞農作物事件的發(fā)生,保證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和生產生活的正常進行,為美麗鄉(xiāng)村建設、鄉(xiāng)村振興戰(zhàn)略和生態(tài)文明建設服務。
4.1 保護控制要統(tǒng)籌兼顧
黑熊、羚牛等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其活動的范圍主要在海拔1500 m以上的中高山地帶,繁殖率低且對林緣區(qū)群眾造成的損失相對較低,應當繼續(xù)嚴格保護;對野豬、野兔等繁殖率高,且在夏秋季經?;顒釉诹志壍貛c當地農民搶食,對群眾造成的損失最大,應當開展專項捕殺行動來保障群眾的基本利益。1)明確捕殺數量與范圍。禁止在自然保護區(qū)、森林公園等核心區(qū)捕殺;捕殺的數量應當在前一年調查的基礎上,建議捕殺數量為調查統(tǒng)計數量的5%左右,捕殺間隔期不少于3年,以保證野生種群的正常繁衍;2)明確責任,專人捕殺。在明確參與單位責任的基礎上,組織專業(yè)的捕殺隊伍來執(zhí)行任務;3)嚴格紀律,規(guī)范管理。在法律法規(guī)允許的范圍內,明確采取的捕殺方式與采用的工具等;落實全過程安全管理;經上級有關部門的特批,準許充分利用被捕殺健康野豬的市場價值等。
4.2 保護利用要相輔相承
野豬等野生動物作為生態(tài)資源之一,既要保護好,也要利用好。對于珍稀野生動物的保護與研究,目前從國家層面上已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但對于像野豬等野生動物的綜合利用還有所欠缺,也是一個現(xiàn)實難題。1)在特批條件下,充分利用被捕殺健康野豬的市場價值,即準許可適當向市場出售;2)加強野生動物公園的建設,發(fā)揮好野生動物公園的科普宣傳與教育作用[4];3)充分利用好野豬的基因優(yōu)勢,對被抓捕的健康野豬作為種豬進行馴化、飼養(yǎng),以改良家豬的基因[5],豐富家豬的譜系。
4.3 資金補償要及時足額
資金申請及補償撥付等程序復雜、落實兌現(xiàn)時間較長,且大部分農作物受損后都得不到補償等諸多原因,絕大多數群眾受害后不愿報告,這就造成了群眾對野豬等容忍度進一步降低,有可能出現(xiàn)偷獵行為,結果是人與野生動物不能和諧共生。落實足額的補償資金是當前所面臨的最大困難。因此建議采取以下3方面措施。1)每年要加大補償資金量,這才是解決問題的關鍵;2)適當簡化申批程序,實現(xiàn)補償資金快速兌現(xiàn)到受損群眾手里;3)保證充足的專項工作經費,以解決保護執(zhí)法、宣傳教育、調查取證、勘察認定等實際工作中所面臨的困境。
4.4 隊伍建設要持續(xù)加強
野生動物保護機構不健全、編制缺位、人員力量薄弱是目前縣一級林業(yè)主管部門所面臨的一個困境。由于在機構改革后,野生動物保護工作沒有落實正式的編制、機構,其執(zhí)法、保護工作職責由相關其他單位、科室分擔,不僅加大了其他部門的工作壓力,同時也影響了文縣所承擔的野生動物保護任務的實施。因此應采取以下3方面的措施。1)應建立野生動物保護機構,落實編制人員,做到保護工作與機構、人員的真正對應;2)著重探索健全縣鄉(xiāng)村三級野生動物保護的宣傳、預警、防范、調查、認定、處置和報告等一套野生動物保護長效機制,做到保護工作分工明確、責權一致;3)在受傷野生動物救助方面上再加強,2021年1月以來已救助7只(頭)禽類獸類野生動物,由于沒有專門的救助機構,且每年報告的受傷野生動物數量較多,技術及資金等條件有限,不能很好地發(fā)揮野生動物的保護救助作用。
參考文獻:
[1] 王翔.文縣生態(tài)扶貧的成效、問題及對策[J].農業(yè)科學,2021(3):269.
[2] 蔡靜,蔣志剛.人與大型獸類的沖突:野生動物保護所面臨的新挑戰(zhàn)[J].獸類學報,2006,26(2):183-190.
[3] 徐飛.鳳凰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野豬生境選擇與居民對其容忍性研究.[D].哈爾濱:東北林業(yè)大學,2011.
[4] 洪媛琳.錢江源國家公園試點區(qū)建設及其影響機制研究[D].蘭州:蘭州大學,2021.
[5] 唐玉花.野豬資源的保護和利用研究[J].綠色科技,2019(6):46.
(責任編輯:趙中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