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松超 楊迪迪
摘要:目的:探討低分子肝素鈣聯(lián)合利伐沙班治療急性肺栓塞療效和D-二聚體水平變化。方法:選取2019年5月~2020年8月治療的急性肺栓塞患者49例,使用低分子肝素鈣聯(lián)合利伐沙班藥物治療,觀察療效。結果:治療總有效率95.92%,治療后D-二聚體水平顯著下降(P<0.05)。結論:應用低分子肝素鈣聯(lián)合利伐沙班治療急性肺栓塞療效較好,可有效改善凝血功能。
關鍵詞:急性肺栓塞;低分子肝素鈣;利伐沙班;臨床療效;D-二聚體
急性肺栓塞屬于肺血管疾病,會對患者生命安全造成極大威脅,主要與該病可在短時間內致患者死亡有關?;颊甙l(fā)病后出現(xiàn)的咯血、胸部疼痛、呼吸困難等癥狀均與肺部血栓有關。針對肺部血栓不斷形成、機體凝血功能受損,臨床治療需要使用藥物促進血栓溶解,創(chuàng)造血栓不易形成的肺部微環(huán)境,抑制血栓再次形成。本研究探討低分子肝素鈣聯(lián)用新型抗凝劑藥物利伐沙班治療急性肺栓塞患者臨床療效?,F(xiàn)報道如下:
1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9年5月~2020年8月治療的急性肺栓塞患者49例,年齡31~74歲,平均年齡(47.96±7.15)歲,男27例,女22例。所有患者均對研究知情。
1.2 治療方法
所有患者接受對癥治療,低分子肝素鈣皮下注射,劑量100 U/kg,間隔12 h皮下注射1次,治療2 d后口服利伐沙班,每日口服劑量為30 mg,分兩次服用,利伐沙班用藥20 d后劑量增加至每天40 mg,每天服用1次,連續(xù)用藥3個月。
1.3 觀察指標
(1)臨床療效,顯效。CT造影發(fā)現(xiàn)缺損肺段數(shù)量減少3/4以上,胸部疼痛、呼吸困難等癥狀完全消失;有效:影像檢查發(fā)現(xiàn)缺損肺段數(shù)量減少范圍在1/2~3/4,臨床癥狀有緩解;無效:不符合上述標準。(2)記錄患者治療前后凝血功能指標,包括D-二聚體、凝血酶原時間、纖維蛋白原、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4.0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2.1 臨床療效
療程接受后,顯效35例,有效12例,無效2例,治療總有效率為95.92%。
2.2 治療前后凝血功能指標比較
治療后凝血功能指標較治療前顯著改善(P<0.05)。見表1。
3討論
急性肺栓塞發(fā)生后,患者肺部組織由于失去正常血流灌注,無法獲得充足的氧氣,新陳代謝反應遲緩,機體長時間持續(xù)處于缺血缺氧狀態(tài),導致免疫系統(tǒng)處在高活性狀態(tài),中性粒細胞和巨噬細胞被激活后,大量的細胞因子和炎癥介質被釋放,刺激機體凝血機制,導致凝血功能異常,此時D-二聚體水平異常升高。本研究患者治療前D-二聚體水平高達(2.67±0.39) mg/L,遠超過正常范圍。針對急性肺栓塞患者搶救治療,必須使用抗凝藥物。臨床上常用的法華林藥物在抗凝治療中能獲得一定療效,清除肺部血栓效果較好,但是通過大量臨床觀察發(fā)現(xiàn),法華林藥物在溶栓后發(fā)生再次栓塞風險高,同時不良反應較多,尤其是合并有慢性心腦血管疾病的患者,使用法華林后發(fā)生不良反應較多。為解決法華林治療安全性問題,臨床需要選擇安全性更高的治療藥物。低分子肝素鈣工藝制取流程在普通肝素基礎上進行化學處理,使用酶介質或者化學聚集方法制得低分子肝素鈣,和普通肝素相比,低分子肝素鈣在結合抗凝血酶Ⅲ的能力大幅增加,同時,與血漿蛋白結合力差,進入人體后的生物利用度遠高于普通肝素。利用低分子肝素鈣抑制血小板聚集的效果,可促進血栓成分纖維蛋白原分解反應,減少血栓再次形成風險[1]。利伐沙班可抑制凝血因子Xa,在外源性和內源性凝血途徑中均可起到較好阻斷效果。該種藥物進入人體后具有高選擇性,同時生物利用度高,不會在人體內過度積累,易控制用藥劑量,安全性高。本研究中利伐沙班初用藥劑量為30 mg,后續(xù)劑量增加至40 mg,所有患者未出現(xiàn)明顯不良反應,因此該種藥物治療安全性較高。D-二聚體可反映纖維蛋白溶解功能,可用于觀察溶栓效果,本研究患者治療后D-二聚體水平大幅下降,說明溶栓效果較好。
綜上所述,低分子肝素鈣聯(lián)合利伐沙班治療急性肺栓塞療效好,可有效降低D-二聚體水平,值得應用。
參考文獻
[1]黃佩榮.低分子肝素鈣聯(lián)合利伐沙班治療急性肺栓塞患者的療效及對其D-二聚體水平的影響[J].中國藥物與臨床,2020,20(8):1346-1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