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豐
埃塞俄比亞諺語云:“當大地主經(jīng)過時,明智的農(nóng)民會深深地鞠躬,默默地悶聲抱怨?!比祟悓W家詹姆斯·斯科特所著的《支配與抵抗藝術:潛隱劇本》,關注的就是這樣的主題:在沒有刀光劍影和直接沖突的時候,權力是如何運作,而反抗又是如何進行的?
斯科特用“公開劇本”和“潛隱劇本”來區(qū)分兩種情景。前者是指從屬者與支配者之間的公開活動,而后者則是指兩者的后臺活動。不光是從屬者,支配者也有潛隱劇本。一個地主或者官員,在家庭或者是熟人在場的“私下場合”,和面對從屬者的公開場合,表現(xiàn)當然是完全不同的。
“公開劇本”就是光明正大行使權力的舞臺。但是,正如斯科特所強調(diào)的,人類發(fā)展至今,在不同社會的“公開劇本”中,除非出現(xiàn)危機,系統(tǒng)都會偏向支配者。即便是在“辦公室政治”中,普通員工面對上司,也不得不偽裝自己的想法,進行迎合式表演。所有的“表演”都會強化支配者的權威。
研究東南亞農(nóng)民起家的斯科特,把重點放在了“潛隱劇本”上,他研究的是從屬者的各種“反抗形式”。一個黑人奴隸,在面對奴隸主的時候,當然是唯唯諾諾,但是當他和黑人朋友在一起的時候,卻會說盡“主人”的壞話。這當然是一種反抗。一方面,這種相互抱團吐槽的行為,有利于舒緩他們被壓迫帶來的不快,另一方面,所有的“潛隱劇本”都可能是對公開抗議的醞釀和準備。
當“潛隱劇本”變成“公開劇本”,就意味著危機或覺醒時刻的到來。喬治·艾略特在小說《亞當·貝德》中寫了一個農(nóng)婦波伊澤太太,她是老鄉(xiāng)紳唐尼索恩的佃戶,長期受到后者的剝削。在老鄉(xiāng)紳來訪宣布要漲租時,波伊澤和丈夫仍然順從,等他轉身就要走出去的時候,波伊澤壓抑多年的憤懣爆發(fā)了,她對唐尼索恩展開了大段的批判,那些文字,就是她平常和鄉(xiāng)親們一起交流時形成的“潛隱劇本”,在想象中,她已經(jīng)說過成千上萬遍了。
當然,不管是個人還是社會,這種“決定性瞬間”都是極少的。絕大部分時候,人們停留在“澘隱劇本”中,這也是斯科特分析的重點。他關注的范圍包括人類歷史上的各種權力關系,奴隸主與奴隸,地主與農(nóng)民,以及企業(yè)主與工人。
斯科特這本書的重要性在于,他把我們帶入了這樣一個充滿想象力的場域,也給人們以信心:“潛隱劇本”式的反抗,同樣是有價值的,甚至也是有力的。
摘編自《中國新聞周刊》2021年第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