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浩杰 馬海麗
山東省煙臺市煙臺山醫(yī)院皮膚科 264001
氨基酮戊酸光動力療法(aminolevulinic acid photodynamic therapy,ALA-PDT)是一種藥物和器械相結合從而達到治療作用的一種方法[1]。尖銳濕疣傳統(tǒng)的治療方式包括激光冷凍局部用藥等,目的是清除疣體,僅是做到“對點治療”。ALA-PDT 治療尖銳濕疣的優(yōu)勢在于敷藥及照光面積增大,可達到“對面清除”的效果,可清除亞臨床潛在病灶和人類乳頭瘤病毒潛伏感染細胞,提高治愈率,降低復發(fā)率,而且侵襲性小、安全性高和患者耐受性高,治療后不易形成瘢痕[2]。治療中疼痛是ALA-PDT的主要不良反應之一,通常在照光后開始疼痛,數分鐘后達到高峰,在照光結束后疼痛減輕,嚴重影響患者治療體驗和治療效果。ALA-PDT 治療中疼痛的產生與照光時大量活性氧的生成有關,其具體產生機制尚不明確,疼痛程度則與病變類型、皮損部位、皮損面積、照光參數相關[3-4]。疼痛管理是ALA-PDT 治療尖銳濕疣的重要內容。本研究于2019 年1 月至12 月對煙臺市煙臺山醫(yī)院皮膚科門診ALA-PDT 治療尖銳濕疣患者實施疼痛管理,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9 年1 月至12 月煙臺市煙臺山醫(yī)院皮膚科門診收治的ALA-PDT 治療尖銳濕疣患者90 例,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45 例。(1)納入標準:①患者均符合《中國臨床皮膚病學》(第4 版)診斷標準;②皮損數目≤5 個,直徑0.5 cm 以下;③未曾行激光或PDT;④患者知情并簽署知情同意書。(2)排除標準:①合并梅毒、HIV 感染等其他性傳播疾病患者;②合并嚴重心肝腎臟功能不全者;③對光敏劑過敏者;④中途停止治療或不愿意接受調查者。表1 可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煙臺市煙臺山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批通過。
表1 兩組氨基酮戊酸光動力療法治療尖銳濕疣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1.2 方法 兩組患者均采用ALA-PDT 治療。將20%ALA 溶液敷于病灶表面及其周邊1 cm 范圍內,避光封包3~4 h,敷藥結束后采用光動力治療儀進行照射治療,照射距離10~20 cm,能量密度100~150 J/cm2,功率密度60~100 mW/cm2,每7~10 d 重復治療1 次,治療3~4 次。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進行規(guī)范化疼痛護理管理,包括2 步照射、冷風機的應用、健康宣教心理干預。
1.2.1 2 步照射法 治療分2 步進行,起始光能量密度40 J/cm2,功率密度45 mW/cm2,照射時間5 min;疼痛耐受后調至能量密度100~150 J/cm2,功率密度60~100 mW/cm2,照射20 min。
1.2.2 冷風機的應用 光照開始即用支架送風管對治療區(qū)域吹送冷風,直至PDT 整個過程。治療過程中每5~10 min 進治療室巡視1 次,觀察送風口和照射部位是否移位,詢問患者是否有全身不適,疼痛是否能忍受。
1.2.3 健康宣教心理干預 介紹ALA-PDT 原理與治療過程,讓患者對治療過程有充分的認識,重點介紹治療過程中可能出現的灼熱和疼痛感,讓患者有心理準備而接受治療,治療過程中陪伴患者,指導患者放松身體,播放患者喜歡的音樂等分散注意力,減輕患者疼痛感。
1.3 觀察指標
1.3.1 疼痛評分 對比兩組患者照射5 min、照射20 min、治療結束后30 min的疼痛情況,采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進行評估,按疼痛嚴重程度分為10個等級,操作方法如下:將一根標尺刻上10個刻度,一端為0 分,另一端為10 分,0 分表示無疼痛感,10 分表示劇烈疼痛,使用時將沒有刻度的一面面向患者,讓其在上面標注出能代表自己疼痛感受的具體位置,操作者根據患者標出的位置為其評出分數[5]。
1.3.2 焦慮評分 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elf-ratingAnxiety Scale,SAS)對兩組患者治療前、治療中、治療后進行評估,由操作者以問答的形式代患者填寫,SAS包括20個條目,采用1~4分4級評分,分值越高說明心理狀況越差[6]。
1.3.3 舒適度評分 應用自擬的舒適度評分量表,由操作者對兩組患者治療結束后進行評價,量表共10 個條目,每個條目采用1~4級評分,總評分10~40分,分值越高提示患者舒適感越好
1.3.4 滿意度評分 采用自擬的患者滿意度調查問卷對兩組患者進行評價,采取患者自答的方式,問卷共25 個條目,每個條目采用1~4級評分法,總分>90分為滿意。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應用SPSS 20.0 統(tǒng)計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數資料以例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符合正態(tài)分布的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VAS評分比較 觀察組患者照射5 min、照射20 min、治療結束后30 min的VAS 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01),具體見表2。
表2 兩組氨基酮戊酸光動力療法治療尖銳濕疣患者VAS評分比較(分,)
表2 兩組氨基酮戊酸光動力療法治療尖銳濕疣患者VAS評分比較(分,)
注:觀察組在常規(guī)護理基礎上采取疼痛管理,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護理;VAS為視覺模擬評分法
2.2 兩組患者SAS 評分比較 觀察組患者治療中、治療后的SAS 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具體見表3。
表3 兩組氨基酮戊酸光動力療法治療尖銳濕疣患者SAS評分比較(分,)
表3 兩組氨基酮戊酸光動力療法治療尖銳濕疣患者SAS評分比較(分,)
注:觀察組在常規(guī)護理基礎上采取疼痛管理,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護理;SAS為焦慮自評量表
2.3 兩組患者舒適度及滿意度比較 觀察組患者的舒適度及滿意度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具體見表4。
表4 兩組氨基酮戊酸光動力療法治療尖銳濕疣患者舒適度及滿意度評分比較(分,)
表4 兩組氨基酮戊酸光動力療法治療尖銳濕疣患者舒適度及滿意度評分比較(分,)
注:觀察組在常規(guī)護理基礎上采取疼痛管理,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護理
尖銳濕疣為皮膚科較常見的一種性傳播疾病,其發(fā)病與人乳頭狀瘤病毒感染有關,主要表現為生殖器與肛門部位的增生性損害[7]。同時該病多通過性行為傳播,并具有較高的復發(fā)率,對患者健康及生活質量造成很大的影響[8]。近年來ALA-PDT 在尖銳濕疣的治療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和發(fā)展,對患者造成的創(chuàng)傷小,毒副作用小,治療效果佳,安全性高。PDT 治療過程中主要不良反應是局部疼痛,主要表現為局限性淺表性灼燒感或針刺痛,患者有時因難以忍受治療過程中的疼痛而中斷或終止治療。
本研究為了能更好地促進患者康復,提高患者依從性,在治療過程中對患者實施規(guī)范化疼痛護理管理,包括2 步照射、冷風機的應用、健康宣教心理干預。ALA-PDT 治療過程中產生的疼痛是由于組織缺氧或產生單態(tài)氧引起,采用2 步照射法在PDT 光照治療初始階段,光敏劑緩慢達到最大程度光漂白;而對照組光敏劑迅速達到最大程度光漂白,組織中氧氣的消耗、單態(tài)氧及原卟啉IX的產生越快,疼痛感受越強烈,因此在治療的初始階段觀察組的疼痛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在光照后期組織修復相對較慢,因此觀察組雖然多照射了5 min,但并未導致其光照后期的疼痛評分高于對照組[9]。而冷風機的應用能產生低溫氣體,迅速降低靶區(qū)域溫度,有效緩解患者疼痛[10]。治療過程中對患者實施宣教,讓患者對疾病和疼痛有充分的認識和心理準備,減輕恐懼,放松身心,有利于減輕疼痛。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VAS、SAS 評分均低于對照組,而舒適度及滿意度評分高于對照組,表明系統(tǒng)化疼痛護理管理能有效緩解PDT 相關疼痛,減輕患者焦慮,患者舒適度及滿意度都得到了提高。
綜上所述,疼痛管理能有效減輕ALA-PDT 治療尖銳濕疣患者的疼痛感,提高患者的舒適度及依從性,從而提升患者滿意度,有利于患者康復,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