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新燕
【摘要】培養(yǎng)小學生的探究能力,總的來說就是培養(yǎng)小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收集對解決問題有所幫助的材料,然后提出解決問題的想法,最終通過一系列驗證措施得出結論的綜合能力。小學勞動與技術課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勞動意識和品質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文章對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進行了研究。
【關鍵詞】勞動與技術教學;學生探究能力;培養(yǎng)研究
現階段教育目標除了知識的傳授、價值觀的構建、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更多強調的是綜合能力的提升。小學勞動與技術課程是一門強調學生思考能力、理解能力和動手能力等多種能力綜合運用的課程。教師如何運用各種教學方法來培養(yǎng)小學生的探究能力成為這門課程當下教學研究的方向。通過小學勞動與技術課程的教學來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首先需要了解培養(yǎng)小學生探究能力的重要性以及小學勞動與技術教學課程的特點,進而展開討論,明確學生探究能力的培養(yǎng)途徑。
一、學生探究能力培養(yǎng)的必要性
探究能力在一定程度上相當于拓展能力,這種能力可以幫助一個人快速判斷環(huán)境,適應環(huán)境,分析環(huán)境,形成解決問題的思路,最終做出對自己最有利的決策。在生活中,我們經常會處于一種環(huán)境不確定、形勢不明朗的局面,這種時候探究能力可以讓我們清醒地認識到現在是什么時間,我們處于什么樣的地點,需要做哪些該做的事情,變被動為主動。
首先,培養(yǎng)學生時期的探索能力可以讓人受益終身。在生活中,我們經常會發(fā)現一大部分成年人由于生長環(huán)境的影響、幼年探索能力的缺乏,導致他們失去了主動探索、判斷與決策的能力。很多人的成長都伴隨著這樣一句話:“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彼院芏鄾Q定在學生時期都是由家長或教師拍板。對于很多事情,學生習慣聽從,擅長執(zhí)行,這導致他們步入社會后,在無人引導做決定時就會失去前進的方向,職場競爭能力下降。當今社會科學技術更新速度快,知識傳播途徑廣,人們需要在復雜的環(huán)境中明確自己的發(fā)展方向,確定研發(fā)深入的方向,選擇合適的學習方法及知識獲取手段。所以教師必須加強學生階段探索能力的培養(yǎng),為學生的后期發(fā)展奠定堅實基礎[1]。
其次,培養(yǎng)學生的探索能力能夠為我國各項事業(yè)的發(fā)展所需人才的積累奠定基礎。各地方由于前期對于孩子的教育方式偏向于應試教育,導致很多小學生學習成績很好,但是應變能力不足。這也間接回答了很多現象產生的原因,例如“為什么小學生基礎很好,但是在大學階段競爭力很弱?”等。鄧小平同志說過:“教育從娃娃抓起?!蓖瑯樱囵B(yǎng)探索能力也要從小學階段開始。從小培養(yǎng)孩子的探索能力,幫助孩子養(yǎng)成學習習慣,為孩子提供探索思考的空間,讓孩子具備后期發(fā)展所需要的判斷形勢、決斷對策的能力,以便在將來所從事的崗位上發(fā)揮探索精神、開拓意識,為祖國各項事業(yè)的進一步發(fā)展做出自己的貢獻。
二、小學勞動與技術教學課程的特點
勞動與技術課程教學的目的主要是為學生樹立正確的勞動觀,使學生形成熱愛勞動的思想意識,打造珍惜勞動成果的品質等,教學原則主要是將學生的綜合能力培養(yǎng)與勞動技術傳授相結合,將思想道德的教育與實踐勞動相結合,將課本理論知識與動手能力相融合,以及因地制宜確定合適的教學實踐內容等,教學形式主要是根據課本內容來合理安排教學實踐。
新課程對課本內容、教學體系等進行了改變,例如進行了綜合形態(tài)的課程設計:在融入數學、化學、地理等科目的同時,添加了環(huán)保、法律、經濟及審美等知識要素,旨在拓寬學生的知識面,提高學生對這門課程的興趣。拓寬了勞動與技術這門課程的學習空間:引入了簡單的技術設計以及技術產品的講解,同時拓展了課程內容所涵蓋的技術品種及數目,注重技術實驗、應用的過程等。完善了學生成績考核評價體系:以實際的物化作品為主,以作品的設計理念、完成思路為輔,進一步提高學生思考及動手的能力。
教師可以有效抓住勞動與技術課程教學的特點,即注重思考、探索與動手能力培養(yǎng)的教學目的,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素質與能力共提高的原則,因地制宜、形式多樣的教學實踐,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注重探索能力的培養(yǎng),將會獲得意想不到的成果。
三、小學勞動與技術教學中學生探究能力的培養(yǎng)方法
基于前期的探索、總結,我們可以根據學生探究能力培養(yǎng)的必要性及小學勞動與技術教學課程的特點對于培養(yǎng)小學生探究能力的促進意義,對小學勞動與技術教學中學生探究能力的培養(yǎng)途徑進行進一步的深入探討[2]。
(一)在課堂中給學生探究思考的空間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適當調整、轉換自己的角色,給學生留出一定的思考、探索空間。對于小學勞動與技術教學,很多教師還是習慣于根據課本及教案向學生講解知識點,而學生埋頭奮筆疾書,完善筆記,課堂時間緊湊,課堂氣氛緊張。這種授課模式其實教學效率并不高,并且由于學生參與度不高,缺乏興趣,學生對于知識的理解與接收效果并不理想。
為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教師需要根據課本內容合理安排課堂時間,轉變自己的授課思路:以基本知識講解為基礎,以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學習討論為主,在整個學習過程中鼓勵學生主動探索,大膽設想,勇于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探討問題并形成解決問題的思路。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積極為學生答疑解惑,為學生提供探究思考的空間,幫助學生構建思考的方式并養(yǎng)成良好的探究、思考習慣。
(二)搭建情景教學模式,引導學生產生探究興趣
興趣是學生學習最好的動力,對于在勞動與技術這門課程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探索能力來說,給予學生探究的空間是前提條件,興趣是培養(yǎng)探究能力的基礎。要讓學生不對該課程產生枯燥無味的感受,教師可以多一些創(chuàng)新,在課堂上根據學生的情況來設定教學內容,讓課堂氛圍活躍起來,吸引學生對這門課程的興趣,激發(fā)學生對勞動與技術課程的好奇心[3]。
例如,在紙工制作課堂上,教師可以向學生講解紙的分類、用途及我國造紙術的發(fā)展,讓學生有一個基礎的了解,接著鼓勵學生自主收集紙類材料并講述其材質特點及在生活、工作中的用途。在學生了解與思考后,教師進一步講解紙工的基本技法,讓學生根據課本的步驟展開紙工練習。接著,教師為學生展示一些紙工制品,讓學生通過觀察對作品的構造、形狀及特點提出自己的意見和想法,激發(fā)學生自主創(chuàng)作的興趣。接著教師根據教學目標提出創(chuàng)作情景,詢問學生:“大家有沒有為我們生活的家添置過什么用品?如果沒有,那么今天紙工課堂將為你們提供一個機會。我們可以親自動手,為家里面增添一件手工紙制用品,可以是一件藝術欣賞品用來美化家庭環(huán)境,也可以是盛放雜物的紙制器具,如抽紙盒、臨時棄物儲存盒等,作為送給家的禮物?!奔ぐl(fā)學生的創(chuàng)作興趣,引導他們對紙工展開探索,進一步了解紙工的制作步驟及技巧,在掌握課本知識的同時,引導學生對勞動與技術課程產生探究興趣,繼而加快探究能力的培養(yǎng)。
(三)布置實踐作業(yè),幫助學生提高探究能力
實踐作業(yè)不僅是對課堂內容的鞏固,而且是對課堂學習成果的檢測與拓展應用。在新課改背景下,小學勞動與技術教師應著重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與思維能力。因此,教師要采取有效方式讓學生始終以積極的心態(tài)去面對實踐探究活動,以探究能力的培養(yǎng)為突破口,打造優(yōu)質勞動技術課堂。教師一方面需要注重對學生傳授理論知識,另一方面需要培養(yǎng)學生實踐動手能力。實踐作業(yè)可以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室內的動手制作作業(yè),另一部分是室外的勞動教育活動。教師需要因地制宜,確定教學目標,制訂教學方案,在動手實踐的過程中鼓勵學生的自主探究行為,允許學生發(fā)出不一樣的聲音,提供不一樣的作品,不對學生進行負面打擊批評。布置具有創(chuàng)造、思考、探索價值的實踐作業(yè),在提高思考能力、動手能力的同時幫助學生提高探索能力。最后,教師針對學生實踐作業(yè)的成果要進行科學、系統(tǒng)的評價,給學生提供一個展示作品的機會與平臺,鼓勵學生實踐創(chuàng)作的興趣。
(四)改進教學評價,分享探究成果
渴望被賞識是人類內心根深蒂固的需求,在新課標體系下,勞動與技術課程教育評價也側重于對于學生學習的指導作用,重視過程、結果評價的同步進行,以促進學生發(fā)展為核心關注點。積極正向的評價可對學生的學習主動性進行調動和激發(fā)。在小學勞動與技術課程的講授過程中,教師應及時肯定學生所取得的點滴進步,以鼓勵、褒揚的教學評價為側重點,引導、促進學生綜合素養(yǎng)提升。教學的真正目的是增強學生的情感體驗、內心感悟,也就是說,學習成果的評價不應僅以結果而論,而應重視整個過程的跟蹤、觀察與評估,包括學習過程的設計、勞動習慣、學習態(tài)度等。對于操作能力強、各方面表現均突出的學生,應給予贊賞,并對其動手、動腦過程中主動探究所獲經驗進行關注、認可,鼓勵其在班級內分享,營造積極探究、全面發(fā)展的課堂氛圍,讓不同性格與學習水平的學生在學習探究中收獲積極的評價,保持積極的學習、勞動態(tài)度,感受主動探究收獲知識這一過程中的樂趣,從而為探究能力的培養(yǎng)和提升奠定堅實基礎。
四、結語
綜上所述,通過小學勞動與技術教學來培養(yǎng)學生的探索能力,一方面可以實現教學目的,即讓學生掌握基本的勞動知識與技能,形成良好的勞動意識,養(yǎng)成良好的勞動習慣;另一方面可以運用特定的教學方法,根據勞動與技術這門課程的內容及教學特點來實現學生探究能力的培養(yǎng)??傊?,無論是針對這門課程的教學還是學生探索能力的培養(yǎng),教師都需要緊跟教育改革發(fā)展的腳步進一步優(yōu)化教學過程,提高學生綜合能力。
【參考文獻】
王敏麗.淺談小學勞動與技術課程教學中有效培養(yǎng)學生探究性能力的措施[J].考試周刊,2020(38):9-10.
李春蘭.小學勞動與技術教學中學生探究能力的培養(yǎng)策略[J].文科愛好者(教育教學),2020(02):222-223.
李大志.小學勞動與技術課程中學生自主探究能力培養(yǎng)的研究[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電子刊),2018(12):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