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霞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指出,在第三學段閱讀敘事性作品中,要將細節(jié)描寫手段與場景、人物這兩大類的描寫對象并列。這就充分說明典型的細節(jié)描寫在閱讀教學中的重要地位,而對細節(jié)描寫習作方法多方位、深層次的挖掘,將會促進學生的觀察、思考及想象等習作能力的提升。因此,教師要把閱讀教學和習作教學進行有機結合,抓住課文中的典型細節(jié)描寫,系統(tǒng)、深入地開展習作指導。
一、察言、察色、察行——細節(jié)觀察的指導
關于小學階段“寫作”的目標,第一階段定位于“寫話”,從第二學段開始“習作”,但課程標準中三個學段從寫話到習作都對“觀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第一學段是“留心周圍事物”;第二學段是“觀察周圍世界”;第三學段是“養(yǎng)成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下面,我們就結合課文,研究細節(jié)描寫的方法和手段。
察言?!杜淼聭押退拇蠛隍呑印愤@篇課文主題是“彭德懷愛大黑騾子,但他更愛戰(zhàn)士”。圍繞這一主題,彭德懷下了三次命令,從課文內(nèi)容來看,命令是相同的,戰(zhàn)士的阻攔是相同的,不同的是彭德懷說話的態(tài)度、語氣等步步升級,從“一出口就是命令”,到“不耐煩”,再到“怒吼”,層層遞進的語言描寫,讓學生也深切體會到彭將軍把大黑騾子不是當作牲口,而是當作自己的親人、自己的孩子一樣看待,他是那樣喜歡大黑騾子?!昂?,全集中起來,殺掉吃肉!”一個“全”字,肝腸寸段,“我吃不下,端開!”聲淚俱下。語言描寫的魅力如斯。
察色。重點就是對人物的神態(tài)描寫,在《半截蠟燭》這篇課文中,神態(tài)描寫簡潔明了,把兩個孩子刻畫得入木三分:蠟燭點燃后,兩個孩子“臉色蒼白”——刻畫出孩子們內(nèi)心的緊張、沮喪。“他(杰克)從容地搬回一捆木柴”“杰奎琳鎮(zhèn)定地把燭臺端起來……”從這兩處描寫可以看出,孩子們的沉著、機智和勇敢。
察行?!端疂G傳》是古典文學中動作描寫的典范,從《林沖棒打洪教頭》一文中就可見一斑。初次見到洪教頭,林沖站起身來就又是打躬又是施禮、將上首讓出來,由此可見,知書識禮的林沖懂得禮節(jié),謙遜得很。
二、比喻、夸張、擬人——細節(jié)感受的表達
觀察是對實際生活中視覺描寫事物、人物、環(huán)境等存在的典型性素描,而細節(jié)的感受則是在人物性格、自然環(huán)境等主體的觀察過程中,瞬間反映的生理和心理體驗,并通過文學語言進行充分表達。這種文學語言往往表現(xiàn)在多種修辭手法的運用。在閱讀教學中,加強通過感受所表達的細節(jié)描寫方法的指導,靈活地運用修辭手法,對于提升學生的習作水平是大有裨益的。
運用比喻寫感受。“琴聲委婉連綿,有如山泉從幽谷中蜿蜒而來,緩緩流淌。”琴聲是一個抽象的意象,只能通過聽覺來感受,如何運用文學的筆法來領略《二泉映月》的魅力?教學時,要引導學生緩緩地讀,默默地念,潛心體會,靜心品味,山泉和琴聲交相輝映,山泉蜿蜒,琴聲淙淙,以山泉喻寫琴聲的清亮、泠冽、纏綿,形象貼切,如詩如畫。
運用夸張寫感受。在講授《三亞落日》一文時,有一個經(jīng)典細節(jié)描寫令我印象深刻,“低翔的白鷗掠過藍藍的海面,真讓人擔心潔白的翅尖會被海水蘸藍了。”在作者醉心于三亞海天一色的美景時,一只潔白的海鷗輕盈地掠過海面,蕩起圈圈漣漪。這時作者靈感迸發(fā),夸張地想到:海鷗潔白的翅尖會不會被海水蘸藍?于是我和學生在感受、在品味,三亞的海水真藍啊,藍得純粹、藍得濃烈,能把海鷗的翅膀染藍!
運用擬人寫感受。《煙臺的?!穼懗隽讼牡目褚埃旱幕顫?,夏的恬靜,秋的高遠,“春天,海水變得綠盈盈的。微波泛起,一道道白色的浪花……像個頑皮的孩子?!比绾螌懘禾鞜熍_海的活潑,作者通過細致的觀察和四季的感受,巧用擬人的手法,用嬉笑、追逐、害羞等細節(jié)的刻畫,繪聲繪色地描繪出春天的海猶如一群孩子,頑皮、稚嫩,又有點兒羞澀。
三、動靜、虛實轉化——想象細節(jié)的寫作
無論是第一學段的寫話,還是第二、三學段的習作,《語文課程標準》都對想象的訓練提出了不同程度的要求,從寫想象中的事物到不拘形式地寫下自己的想象,再到能寫簡單的想象作文,要求逐步提升。通過在獨特體驗基礎上的想象,進一步拓展情感、情景的文學空間,充分彰顯文學語言的張力。
靜景動寫?!肚乇R俑》中的馬俑,“那躍躍欲試的樣子,好像一聲令下,就會撒開四蹄,騰空而起,踏上征程?!蔽覀兒孟窨吹搅斯艖?zhàn)場上,狼煙四起,戰(zhàn)馬嘶鳴,四蹄騰飛……學生經(jīng)常困惑作文無話可寫,想象的翅膀將會使語言的空間無限放大。特別是這一句更是畫龍點睛,“走近它們的身旁,似乎還能聽到輕細的呼吸聲?!蔽覀兎路鹫娴男羞M在秦時的明月之中。
虛景實寫?!霸铝琳龔乃煜嘟拥牡胤缴饋怼N⒉贼缘暮C嫔?,霎時間灑滿了銀光……”在貝多芬如流水般的彈奏中,在我們滿含深情的輕聲誦讀中,《月光曲》的琴聲就幻化成冉冉升起的月亮,月色下,風起云涌,波光粼粼。這就是音樂的魅力,想象的魅力,語言的魅力。
一葉知秋,管窺一豹。細節(jié)是文章的生命,讓我們帶著孩子在細節(jié)中穿行,細細觀察,慢慢感受,并在浪漫的想象中品味,一次回眸、一聲嘆息、一朵浪花、一個音符中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