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永同 段麗玲
摘要 黨和政府一直將穩(wěn)定糧食價格、保障糧食安全作為各項工作的重中之重。分析了糧食價格波動的成因,指出了糧食價格波動對糧食生產、農民收入及物價水平的影響,并從實施適度的糧食價格保護、設立糧食價格風險保障基金和采取糧食價格風險對沖策略3個方面提出了應對糧食價格波動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 糧食價格波動;價格保護;風險保障基金;風險對沖
中圖分類號 S-9 ?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0517-6611(2021)14-0217-03
Abstract Our government has always made stabilizing food prices and ensuring food security the top priority of all work.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causes of grain price fluctuations, points out the impact of grain price fluctuations on grain production, farmers income and price levels. We give policy suggestions from three aspects of implements appropriate grain price protection measures, establishes food price fluctuation risk protection funds and adopts grain price fluctuation risk hedging.
Key words Grain price fluctuation;Price protection;Risk protection fund;Risk hedging
基金項目 國家現(xiàn)代農業(yè)產業(yè)技術體系建設專項(CARS-170601)。
作者簡介 邵永同(1977—),男,江蘇鹽城人,教授,博士,從事農業(yè)經(jīng)濟及農產品期貨研究。
收稿日期 2020-12-18;修回日期 2021-01-06
糧食是人類生存和發(fā)展所必需的最基本物質資料,糧食生產穩(wěn)定增長是國民經(jīng)濟持續(xù)健康發(fā)展的基石[1]。糧食作為農業(yè)生產的主要內容,不僅可以給人們提供最基本的生活資料,而且也是工業(yè)和其他部門基本生產資料的來源。糧食處于人類需求的最低層,人們只有對糧食的基本需求得到滿足后,才會將更多的時間和精力用于追求其他物質和服務的享受。糧食保障一旦出現(xiàn)問題,其波及效應非常明顯,很快就會成為全社會關注的焦點?!皣豢梢蝗諢o糧,家不可一日無米”,因此,穩(wěn)定糧食價格波動,保障糧食安全始終關系到我國經(jīng)濟發(fā)展、社會和諧穩(wěn)定和國家安全自立,是一項全局性的重大戰(zhàn)略問題[2-3]。
我國黨和政府一直將穩(wěn)定糧食價格、保障糧食安全作為各項工作的重中之重[4]。2018年中央一號文件指出“確保國家糧食安全,把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2019年中央一號文件又進一步表明“加強頂層設計和系統(tǒng)規(guī)劃,立足國內保障糧食等重要農產品供給”,2020年中央一號文件中更是突出強調“確保糧食安全始終是治國理政的頭等大事”,從而凸顯穩(wěn)定糧食價格和保障糧食安全的重要性。
1 糧食價格波動的成因
一般來說,商品價格波動與其供求變動緊密相關。當商品市場供大于求時,商品價格水平將會逐漸下降;反之,當商品市場供小于求時,商品價格水平將逐漸上升;而當商品供求大致持平時,商品價格水平則保持基本穩(wěn)定。糧食是最重要的商品之一,其價格波動與其他商品一樣受供求規(guī)律影響。同時,糧食的供求亦有其特殊性,如糧食的供給和需求彈性均較小,且往往供給彈性大于需求彈性。在我國,農戶在做出下一期糧食生產決策時,通常參考上一期或當前的糧食價格并以此為主要決策依據(jù),但往期糧食價格對農戶生產決策帶有滯后性,無法反映市場預期,從而使得糧食供求關系與價格波動呈現(xiàn)明顯的“蛛網(wǎng)效應”。對糧食生產而言,產量波動如果較大,則供求差距擴大,糧食價格的波動則愈發(fā)明顯[5]。
從供求因素的具體內容來看,影響糧食供給的因素主要包括農業(yè)氣候條件、糧食種植面積和糧食儲備等,這些因素通過影響糧食產量而引起糧食供給的改變。影響糧食需求的因素則主要包括人口增長、食品加工用糧和居民消費結構等因素的改變,以及肉蛋禽生產中的飼料消耗和糧食期貨投機等因素的改變,這些影響供給和需求的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影響糧食價格波動。此外,除供求因素外,糧食價格波動還受其他相關因素的影響,比如成本因素即糧食生產過程中所需的種子、農藥、化肥等生產資料價格變動導致糧食生產成本的變化;預期因素即糧食生產者對未來糧食價格波動的市場預期,這種預期會改變糧食生產的投入和產出水平,進而影響糧食價格波動;貨幣因素即上一期、當期和下一期市場上貨幣供應量的變化會導致糧食價格水平隨之發(fā)生變化,通常貨幣供應量增加會推高糧食價格水平,反之,則導致糧食價格水平下降;國際因素即在經(jīng)濟全球化的趨勢下,國內糧食價格波動越來越受到國際糧食價格波動的沖擊,糧食價格波動一般通過進出口貿易渠道和糧食期貨價格的金融市場渠道影響國內糧食價格波動,并且,這些因素往往相互影響、相互制約,成為影響糧食價格波動的錯綜復雜因素[6]。
2 糧食價格波動對糧食生產、農民收入及物價水平的影響
2.1 糧食價格波動對糧食生產的影響
糧食價格頻繁波動對糧食生產者而言意味著種糧收益面臨著風險。當糧食價格上漲時,糧食生產者種植糧食的積極性提高,繼而擴大糧食種植面積或增加糧食種植投入成本,以期提高糧食產量增加糧食供給[7]。反之,糧食價格下降則會降低農戶的種糧積極性,農戶減少糧食播種面積或減少糧食生產投入,擴大非糧作物的生產或增加外出務工的時間投入,從而減少糧食供給。而且,糧食生產具有明顯的季節(jié)性,需要經(jīng)過較長的生產周期,因此,糧食生產一旦受到影響,恢復起來將存在一定的時滯效應。
糧食價格波動也使得許多農民對所生產的糧食出現(xiàn)“惜售”現(xiàn)象,對糧食價格上漲的預期增強,這導致部分貸款從事糧食生產的農戶貸款沉淀較多,也使金融機構無法及時收回給農戶發(fā)放的貸款,造成當?shù)剞r業(yè)貸款資金暫時性的短缺。這不僅影響下一期農業(yè)貸款的投放規(guī)模和投放力度,也影響農戶下一期的備耕資金投入,最終影響農戶的糧食生產計劃[8]。
2.2 糧食價格波動對農民收入的影響
依靠種植糧食出售是許多農民的主要收入來源,已有研究發(fā)現(xiàn)糧食價格頻繁波動對農民種糧收益以及農民收入有直接的影響。糧食價格與糧食產量及農民收入之間的關系表現(xiàn)為糧食產量增加,農民收入相應增加,但產量增加又會使糧食價格下降,導致農民收入相應減少。反之亦然,糧食產量減少,農民收入相應減少,但產量減少又會使糧食價格上升,導致農民收入相應增加。因此,農民收入變化對糧食產量和糧食價格波動反應的凈效應取決于兩者交互作用的程度,即糧食需求價格彈性的大小。當糧食的需求價格彈性比較大時,農民種糧收入將隨著糧食產量的提高而增加;當糧食的需求價格彈性比較小時,則農民種糧收入將隨糧食產量的提高而減少[9]。
2.3 糧食價格波動對物價水平的影響
糧價是百價之基,糧食價格的異常波動會導致正常的商品價格秩序紊亂,并發(fā)生一系列連鎖反應,嚴重時甚至會影響到整個社會的物價水平[10]。糧食價格上漲一方面迫使以糧食為原材料的相關商品價格上漲,比如各種食品的價格會跟著上漲。且糧食價格上漲,農戶對糧食種植收益有較好的預期,會一定程度上擴大糧食生產規(guī)模,這將推動糧食生產上游商品如糧種、化肥、農藥等種植成本的上漲。而在我國消費物價指數(shù)(CPI)的構成中,以糧食為基礎原材料的相關食品的比重較高,因此糧食價格波動最終會向CPI傳導,從而影響到全社會的物價水平,產生較大的物價沖擊效應。
3 應對糧食價格波動的政策建議
糧食價格波動帶來的負面影響日漸明顯,如果不及時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應對,不僅會對糧食生產經(jīng)營者帶來損失,也會威脅到我國的糧食安全,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對我國經(jīng)濟社會的發(fā)展帶來沖擊,應引起足夠重視。鑒于此,提出以下幾點政策建議。
3.1 實施適度的糧食價格保護措施
糧食既可被看成一種普通商品,也可以被看成特殊商品,在某些時候它具有公共物品的部分屬性。由于糧食商品具有較強的特殊性,決定了糧食價格的形成機制不能純粹依靠市場化,即使在市場經(jīng)濟較為發(fā)達的國家,其對糧食生產采取的各種保護措施如采取某種補貼措施也一直存在。當然,由于這些國家的市場經(jīng)濟已發(fā)展到一定程度,價格機制也相對完善,市場對糧食價格波動的因素較為靈敏,糧食價格呈現(xiàn)大起大落式劇烈波動的現(xiàn)象較少。而當前,糧食在我國居民生活中還處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居民無法承受食品價格的大起大落,實施適度的糧食價格保護政策尤為重要。
從實際來看,實行糧食價格保護政策是農業(yè)諸多政策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實施糧食保護價收購是其中重要的一種。所謂糧食保護價收購是指政府對農業(yè)生產者的余糧實行保護價收購制度[11]。一般情況下,保護價的實施原則由國務院確定,而保護價的具體實施水平則由各級地方政府制定報國務院備案。
在我國,具體應采取何種糧食價格保護政策,是完全市場化還是半市場化抑或是全面政策調控,多年來學界和業(yè)界一直存在紛爭。理論上說,有些學者認為我國不適宜實施糧食價格保護的觀點主要在于“若我國實行農業(yè)保護政策,其產生的經(jīng)濟代價會遠超收益,還會降低相關資源的配置效率和消費者福利,進而導致整個社會經(jīng)濟增長速度一定程度上的下降,最終影響糧食生產者的長期利益”。在實踐中,1985年以來,我國相關農業(yè)政策一直處于曲折的、螺旋式推進過程中,由1985年前實施的大部分農產品統(tǒng)購統(tǒng)銷政策到訂購和議購雙軌制,再從1993年的暫時性放開到實行一定程度的市場化,再到1994年恢復“雙軌制”,以及后來2001年農產品購銷政策市場化、2004年的稻谷保護價和2006年小麥收購的托市保護,糧食價格形成機制和糧食價格保護的話題一直在持續(xù)。
就相關政策經(jīng)驗來看,糧食保護價收購政策主要有3種,即按保護價敞開收購糧食生產者的余糧、糧食收儲企業(yè)實行順價銷售和糧食收購資金封閉運行。實際上,糧食價格保護既是一種政策設計,也是糧食自身的價格形成機制。采取糧食價格調控,主要是指政府為使糧食價格持續(xù)穩(wěn)定而借助相關手段對糧食價格進行調節(jié)。而且,糧食價格調控是各國糧食市場宏觀調控的重要內容。我國糧食市場逐步放開后,應在某種程度上堅持市場形成價格的機制,雖然一方面要實施適度的糧食價格保護機制,但也要尊重糧食生產經(jīng)營的價值規(guī)律、市場規(guī)律、競爭規(guī)律和供求規(guī)律。比較理想的策略是通過一系列有效政策措施的實施達到保持糧食總體供求平衡和糧食市場價格穩(wěn)定,也就是說要正確處理好政府與市場之間關系,亦即處理好“有形之手”與“無形之手”的關系。
3.2 設立糧食價格波動風險保障基金
糧食生產周期較長,在這個過程中,不確定性因素較多,因此糧食生產經(jīng)營風險和價格波動風險都較大。若對糧食市場價格波動順其自然,糧食價格將會發(fā)生“大起大落”的異常波動。比如在糧食歉收時,糧食價格會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上漲,并引起價格的連鎖反應,產生其他商品價格的同步上漲;而在糧食豐收時,其價格往往又會出現(xiàn)大跌,導致糧食生產者增產不增收,影響他們種植糧食的積極性,引發(fā)下一年的市場短缺。
對糧食這一特殊商品應采取有別于一般商品的價格管理手段。同時,面對糧食市場信息的不對稱,糧食生產者和消費者往往都是承受糧食價格波動風險的受害者。而且在現(xiàn)實的糧食市場中,我國還不完全具備依賴市場機制調控和化解價格風險的能力,建立風險調節(jié)基金十分必要,它可在糧食價格出現(xiàn)異常波動時有效抑制價格暴漲或暴跌,對糧食價格起到穩(wěn)定作用。
在具體實施層面,糧食價格風險基金應多渠道籌集,社會上各個與糧食相關的政府部門、企事業(yè)單位和自然人都應積極參與。糧食價格風險基金當前已在有些農產品上進行了初步探索,應將這種形式的價格穩(wěn)定機制逐步運用到更多的糧食品種上,在維護生產者和消費者利益的同時達到穩(wěn)定糧食市場價格的目的。
3.3 利用期貨市場對沖糧食價格波動風險
期貨對沖機制就是采取期貨套期保值的方法來對沖現(xiàn)貨市場價格波動風險的一種機制。具體而言,糧食生產者或經(jīng)營者利用期貨市場和現(xiàn)貨市場的配合,把糧食期貨市場作為轉移現(xiàn)貨價格風險的場所,將期貨合約作為未來現(xiàn)貨市場買賣商品的臨時性替代物,對其當前已買入(擁有)或即將買入(擁有)并預計未來出售的糧食價格波動風險進行規(guī)避的交易機制。其具體的操作策略是,在糧食期貨和現(xiàn)貨市場同時做同等數(shù)量、相反方向的操作,即在買入(賣出)糧食現(xiàn)貨的同時,在糧食期貨市場上賣出(買入)同等數(shù)量的合約標的,一段時間后,因價格波動使現(xiàn)貨交易者出現(xiàn)盈虧時便可由期貨市場的盈虧得以彌補或抵消,從而在糧食現(xiàn)貨與期貨市場之間形成一種對沖機制,達到為糧食生產經(jīng)營者持有或打算持有的現(xiàn)貨進行保值的目的。
在期貨市場,通過為現(xiàn)貨商品進行套期保值之所以能夠實現(xiàn)規(guī)避價格波動風險的目的,主要是因為同一種商品,其現(xiàn)貨價格和期貨價格受同一經(jīng)濟因素影響,表現(xiàn)為價格的同升同降規(guī)律,并且由于期貨交易的制度安排要求期貨合約到期時必須進行實物交割,使得現(xiàn)貨價格與期貨價格趨于收斂,也就是說,當期貨合約臨近交割期時,同一商品的期貨價格與現(xiàn)貨價格的價差趨于零。因此,只要在期貨市場上做套期保值,無論在這期間糧食現(xiàn)貨市場價格是上漲還是下跌,都能達到一定程度的規(guī)避價格波動風險的目的。
若僅從鎖定未來糧食價格波動風險角度而言,期貨交易與遠期現(xiàn)貨交易具有相似的功能,但相較遠期現(xiàn)貨交易,利用糧食期貨進行套期保值交易還具有如下獨特的優(yōu)勢:一是當糧食生產者面臨價格波動風險有避險需求時,不一定能在遠期現(xiàn)貨市場找到合適的交易對象,也就沒有把握能順利實現(xiàn)避險目的;而期貨市場由于參與者眾多,交易活躍,加之合約的標準化,不存在信用風險,因此很容易通過買賣期貨合約達到避險目的。二是當遠期現(xiàn)貨合同交易者在與交易對手確定了買賣價格,其具體交易方式也就隨之確定,包括交貨時間、地點,貨物付款和運輸方式以及保險等,實際上交易雙方已被牢固地“鎖定”,這樣的交易缺乏靈活性;而期貨交易中,現(xiàn)貨商品的購買和出售與利用期貨合約進行套期保值分別進行,避險功能是通過在兩個市場上進行相反方向的標的物交易來實現(xiàn),實物購銷過程仍在現(xiàn)貨市場上進行,從而為套期保值者提供了充分的調整時間和更多的選擇余地。三是在遠期合約到期前,糧食價格會持續(xù)波動,采取遠期合約的套期保值者只能等到遠期合約到期時進行實物交收了結合約,缺乏隨遠期合約價格波動而靈活處置能力。當利用糧食期貨合約進行交易時,若糧食現(xiàn)貨價格出現(xiàn)與預期相反的波動,交易者可利用期貨合約價格的有利波動沖抵現(xiàn)貨價格風險,而當糧食現(xiàn)貨價格波動有利時,則可按照計劃,在糧食期貨合約到期之前選擇恰當?shù)臅r機進行對沖平倉。總之,利用期貨市場進行規(guī)避糧食價格風險時,套期保值者可根據(jù)糧食期貨行情的變化,靈活地采取相應措施消除糧食價格波動對自身的不利“鎖定”,從而獲得最優(yōu)收益。
需要著重強調,如果糧食期貨套期保值者在期貨合約到期前對沖所持合約,則其現(xiàn)貨市場所持有的相應凈頭寸則面臨著無法抵消風險,在這種情況下,套期保值者在期貨市場與現(xiàn)貨市場上的交易實際上處于互相獨立、相互分離的狀態(tài),這無形中增加了期貨交易的投機性,不但起不到為現(xiàn)貨糧食規(guī)避價格風險的目的,反而還可能增加期貨合約頭寸的額外風險。由此發(fā)現(xiàn),套期保值主要是以期貨價格波動帶來的收益(損失)來抵補現(xiàn)貨價格波動的損失(收益)。只有認識到這一點,才有利于人們對糧食期貨套期保值功能的理解,也有助于套期保值者更好地利用糧食期貨市場規(guī)避糧食現(xiàn)貨價格波動風險,實現(xiàn)穩(wěn)定糧食價格的目的。
參考文獻
[1] 張同生.保障糧食安全 增加農民收入[J].唯實,2014(6):14-16.
[2] 高露.我國糧食價格波動影響因素分析[J].糧食科技與經(jīng)濟,2020,45(6):21-24.
[3] 邵永同,段麗玲.新常態(tài)下糧食安全面臨的新挑戰(zhàn)及應對策略[J].天津商業(yè)大學學報,2020,40(6):60-67.
[4] 詹卉.合作社——保障糧食安全的有效路徑[J].中國農民合作社,2013(10):55-56.
[5] 王雙進,李順毅.糧食價格波動的成因及調控對策[J].經(jīng)濟縱橫,2013(2):60-64.
[6] 湯丹.基于糧食安全的我國糧食價格波動成因分解研究[J].統(tǒng)計與決策,2015(20):97-100.
[7] 吳新成.發(fā)展現(xiàn)代農業(yè) 保障糧食安全[J].中國糧食經(jīng)濟,2013(10):37-39.
[8] 張憲春,梁曉娟.論糧食價格波動對農民收入的影響[J].吉林金融研究,2011(1):69-71.
[9] 陳西川.糧食價格波動影響農民收入問題分析[J].河南財政稅務高等??茖W校學報,2009,23(3):1-6.
[10] 陸燕春.保障糧食安全須大力培養(yǎng)新型職業(yè)農民[J].科教文匯,2011(12):5-6.
[11] 尹昌斌.保障糧食安全的政策及建議[J].中國農業(yè)信息,2008(11):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