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憲斌 賈 宙 王 琦
(南陽市第一人民醫(yī)院檢驗科,河南南陽473000)
胰腺癌屬于消化道腫瘤疾病,該病惡性程度極高、發(fā)展快、難以治愈且預后極差,其5年生存率低于1%[1]。該病臨床表現為嚴重黃疸、腹痛難忍、食欲減退等各類消化道類癥狀,對于早中期患者多采用手術治療以提高治愈率,但手術風險較大,術后患者死亡率仍較高[2]。早期明確胰腺癌診斷并給予有效的治療,可顯著提升患者的近遠期生存率,因此選取合適的輔助檢查以助臨床診療十分重要[3]?;颊咴诨寄[瘤疾病后,部分糖類抗原及特異性生長因子的血清水平急劇改變,被作為常用的腫瘤標記物,其中CA199、CA242、TSGF均是診斷胰腺癌常用的血清指標,在研究中均被證實靈敏度高[4]。但鑒于三者單獨或聯合檢測用于胰腺癌的診斷價值及預后評估的研究較少,本文進行相關對比研究,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將本院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65例胰腺癌患者納入研究樣本,設為胰腺癌組,其中男36例,女29例;年齡45~78歲,平均(62.85±10.42)歲;BMI:19.52~27.58kg/m2,平 均(24.02±2.06)kg/m2;TNM分期:Ⅰ期20例,Ⅱ期26例,Ⅲ期19例。選取同時期在本院確診為良性胰腺疾病的患者62例,設為良性胰腺疾病組,其中男35例,女27例;年齡44~76歲,平均(63.14±10.55)歲;BMI:20.02~28.05kg/m2,平均(23.88±2.02)kg/m2。再選取同時期體檢健康者64例,設為對照組,其中男34例,女30例;年齡44~77歲,平均(63.05±10.29)歲;BMI:20.15~27.85kg/m2,平均(23.92±2.05)kg/m2。三組研究對象在性別、年齡及BM等一般資料比較上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入組對象于入院次日抽取空腹靜脈血4mL,抗凝、離心處理后,分離上層血清,置入冷柜中待測,采用化學免疫分析法以及配套試劑檢測血清CA199、CA242水平,血清TSGF水平則采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及配套試劑進行檢測,均嚴格按照說明書進行操作。陽性標準:血清CA199水平超過35U/mL,CA242水平超過20U/mL,TSGF水平超過64U/mL。胰腺癌組患者接受手術治療,于術后第7天、3個月檢測血清指標,本組患者接受至少3個月以上隨訪。
1.3 觀察指標:①比較三組研究對象的血清CA199、CA242、TSGF水平;②比較不同分期胰腺癌患者的血清指標水平;③比較CA199、CA242、TSGF診斷胰腺癌的靈敏度、特異性、約登指數、AUC、標準誤以及95%CI;④比較胰腺癌患者術前、術后7天以及術后3個月的血清指標水平。
1.4 統(tǒng)計學方法:運用SPSS20.0統(tǒng)計軟件計算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血清水平比較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臨床價值比較采用受試者工作特征曲線分析,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三組研究對象的各項血清水平:胰腺癌組的血清CA199、CA242、TSGF水平均顯著高于良性胰腺疾病組及對照組;且良性胰腺疾病組患者的血清指標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三組研究對象的血清CA199、CA242及TSGF水平比較(±s)
表1 三組研究對象的血清CA199、CA242及TSGF水平比較(±s)
?
2.2 胰腺癌分期患者的各項血清水平:胰腺癌Ⅰ期、Ⅱ期、Ⅲ期患者的血清CA199、CA242、TSGF水平依次遞增,差異比較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表2 不同分期的胰腺癌患者的血清CA199、CA242及TSGF水平比較(±s)
表2 不同分期的胰腺癌患者的血清CA199、CA242及TSGF水平比較(±s)
?
2.3 各項血清指標的檢測價值:血清CA199、CA242、TSGF檢測的AUC分別為0.911、0.839、0.886,均顯示診斷準確性較高,其中血清CA199要高于其他兩項;但聯合血清檢測的敏感度、特異性、約登指數以及AUC等整體而言高于單項血清檢測,詳見表3。
表3 不同檢測項目的診斷價值比較
2.4 胰腺癌患者治療前后的各項血清水平:術后7天胰腺癌患者的血清指標均顯著低于術前,而術后3個月血清指標又逐漸上升,低于術前且高于術后7天,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4。
表4 比較胰腺癌患者術前、術后7天及術后3個月的血清水平(±s)
表4 比較胰腺癌患者術前、術后7天及術后3個月的血清水平(±s)
?
胰腺癌是全球公認的預后極差的惡性腫瘤,該病確診后一年生存率低于40%,其腫瘤分期越高,生存率越低[6]。因此使用有效的輔助檢查在早期診斷胰腺癌及評估預后一直以來是研究熱點,近年來隨著對胰腺癌研究的深入,糖鏈抗原和腫瘤特異性生長因子被發(fā)現在機體細胞惡性增殖等病理改變時呈現高表達狀態(tài),而在正常機體或良性疾病機體中的表達較弱,因此被納入腫瘤標記物,用于各類惡性腫瘤的篩查[7]。其中黏蛋白型糖類抗原CA199、唾液酸化的糖脂類抗原CA242以及惡性腫瘤擴增而致的多肽類物質TSGF均對胰腺癌敏感,主要表達在胰腺、胃腸道黏膜以及腫瘤組織中[8]。
本研究結果顯示,胰腺癌組的血清CA199、CA242、TSGF水平均顯著高于良性胰腺疾病組及對照組;且良性胰腺疾病組高于對照組。結果表明上述血清指標均具有診斷胰腺癌的價值。胰腺癌Ⅰ期、Ⅱ期、Ⅲ期患者的血清CA199、CA242、TSGF水平依次遞增,表明上述血清指標可用于鑒別胰腺癌的臨床分期。血清CA199單項檢測的AUC高于CA242、TSGF,但聯合血清檢測的整體診斷價值高于單項血清檢測,表明在臨床中需檢測多項指標共同評價病情準確性更高。此外,術后7天胰腺癌患者的血清指標均顯著低于術前,而術后3個月血清指標又逐漸上升,低于術前且高于術后7天。表明上述血清指標仍是評估胰腺癌的預后的重要指標,且可看出患者術后存在復發(fā)趨勢,證實本病預后極差。
綜上所述,血清CA199、CA242、TSGF均可用于胰腺癌的診斷及預后評估,且多項聯合檢測的臨床價值要高于單項檢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