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曉昱
摘要:在道路橋梁施工中,軟土地基是一種空隙小、滲透性差、硬度不夠的常見地質類型,運用合理措施處理軟土地基顯得尤為關鍵,便于有效解決道路橋梁工程安全隱患。鑒于此,本文通過分析軟土地基對道路橋梁施工的影響,從中提出幾種軟土地基處理技術策略,以期促進道路橋梁施工的順利開展。
關鍵詞:道路橋梁;軟土地基;處理技術
1 引言
道路橋梁工程量的不斷增加,使得工程項目建設地區(qū)變得更加多樣、復雜,很容易會在工程建設過程中遇到軟土地基問題。為保證軟土地基處理效果,業(yè)界通過對工程施工經驗的總結與分析,研究出了一系列較為有效的軟土地基處理技術。為對技術展開高質量應用,確保軟土地基可以得到有效處理,對各項技術以及相關內容展開研究,顯得極為必要。
2 軟土地基的特點
在當前道路橋梁施工過程中,軟土地基是一種較為常見的地基類型,土壤含水量高、滲透性差以及抗剪性弱等是軟土地基的基本特點。(1)含水量高。軟土地基最主要的問題就是其土壤含水量高,一般情況下,軟土地基中土壤含水量超過20%,并且一些地區(qū)的軟土地基含水量還有超過70%的情況。(2)滲透性差。與其他類型的土壤相比,軟土凝聚速度較慢,滲透性較差,并且大部分軟土土壤中包含了大量的有機質,軟土地基在受到擾動時極易產生氣泡,在降低地基滲透性的同時強度也會相應降低。(3)抗剪性弱。一般情況下,黏土較其他土質的抗剪性弱,并且存在不均勻的情況,不同部位軟土地基抗剪差異較大。
3 軟土地基在道路橋梁工程中的危害性
通常情況下,道路橋梁的軟土地基由于其自身結構的多孔疏松性,因此很難和上部建筑形成較好的整體穩(wěn)固性,通常會由于軟土地基強度與承載力相較于其他部分較低而出現(xiàn)部分形變或地基不均勻沉降等現(xiàn)象。除此之外,道路橋梁工程中路面和橋面的平整度也會受到軟土地基的影響,由于它的存在而引起的不均勻沉降問題會進一步演變?yōu)槁访娉霈F(xiàn)大量的裂縫或表皮脫落的現(xiàn)象,嚴重時甚至會導致基體結構部分脫離道路橋梁工程主體結構的情況,嚴重影響路橋工程結構的完整性和穩(wěn)定性。由此可見,軟土地基在道路橋梁工程中表現(xiàn)出的危害性和容易引發(fā)的安全隱患問題,必須得到有關施工單位的重視。在勘測地基土質情況和周圍巖石結構的分布情況時,應按照實事求是的工作原則,結合道路橋梁工程所在地的氣候條件與水文地質特點,深入分析軟土地基可能存在的問題,這樣才能采取科學有效的改善方法提高軟土地基的強度與承載能力,從而保障道路與橋梁的使用安全和國民出行的便捷通暢。
4 道路橋梁工程中軟土地基處理技術的應用
4.1 排水固結技術
在進行軟土地基施工之前,施工方首先需要安排專業(yè)的土質勘查人員對施工地點的土壤條件進行實地勘察,詳細記錄施工地點的水文、土質等信息,并將記錄的數(shù)據(jù)信息進行匯總,上報至道路橋梁工程設計部門,由設計部門依據(jù)數(shù)據(jù)信息制訂合理的施工方案。一般情況下,若在道路橋梁地基施工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施工地點存在地表水,那么處理這處軟土地基的主要方式為應用固化劑,固化劑的一些成分能夠與施工地點土壤中的水分發(fā)生反應,形成固定結構的結晶水并附著在土壤中。這種軟土地基的處理方式較為簡單,并且可以有效改善土壤的結構,為后續(xù)道路橋梁施工提供便利。
4.2 加載換填法
基于現(xiàn)代化發(fā)展背景下,目前在道路橋梁軟土地基處理過程中,行業(yè)人士越來越對加載換填法提出了高度重視。通過此種施工技術形式,一方面能夠對地基結構進行有效的固化,另一方面也能夠避免重物落入時,對地基結構造成的破壞。在實際運用當中,首先,施工人員人員可以結合壓強施加的原則,確保地基內部空隙有效減少。同時,將砂層鋪設在地基的表面,然后再加上不透水的薄膜,由此構建封閉式環(huán)境。最后,加強對換填物夯實工序的重視程度,有效提高路基結構的性能。
4.3 軟土地基加筋法的應用
軟土地基的特殊性質,如滲透性差、水分含量過高等,有可能造成道路橋梁移位。結合該道路橋梁施工實際情況,有效實施軟土地基加筋法,建議運用耐久性強的材料對軟土地基進行預埋,確保道路橋梁的穩(wěn)定性,也有助于避免移位現(xiàn)象的發(fā)生。在軟土地基中鋪設砂子,同時借助耐拉性材料加固砂子上層結構,便于充分發(fā)揮加筋法的作用,保證軟土地基結構的穩(wěn)定性。此外,預埋耐拉性材料的使用,促進耐拉性材料與軟土層的有效融合,也是避免軟土地基對施工造成不良影響的重要舉措。
4.4 砂墊層技術
由于該項技術較為常用,且使用限制條件相對較少,所以在此將對該技術應用展開詳細分析。綜合上文所述,該項技術會通過鋪墊砂礫的方式,強化軟土支撐能力以及硬度。結合實際使用經驗發(fā)現(xiàn),砂墊層透水性能較為理想,在土壤層較薄軟土地基處理中應用效果較為理想,可達到良好軟地基處理效果。但如果土壤層相對較厚,可能會因為地基高度控制不當,而造成技術應用出現(xiàn)和預期結果存在偏差的狀況,所以在進行技術應用以及規(guī)劃之前,需要對施工場地實際情況展開分析,要按照具體情況篩選出最為適合的處理技術以及技術應用方案。
4.5 高壓噴射注漿處理法
高壓噴射注漿處理技術是一種對地基要求較低、工程量較小、施工成本相對更合理的軟土地基處理方法。通常情況下,高壓噴射注漿處理技術在天然的軟土地基條件下可以很好地應用。施工人員利用鉆孔機將在軟土地基上標注的鉆孔位置進行鉆穿,在確定好標準的注漿深度后,利用插入鉆孔樁的注漿管并配合使用高壓泵將漿液注入軟土地基內部的土層中。由于漿液在高壓沖擊作用下,能夠很快和軟土地基內部土層結構進行有效混合,在凝固后便能夠形成整體穩(wěn)定性和均一性較好的復合人工地基結構,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顯著提高地基的抗壓性能與承載能力。
4.6 拋石擠淤法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之前主要應用在魚塘處理當中的拋石擠淤法,當前在道路橋梁軟土地基處理過程中也有著的廣泛的應用。從水位視角下來看,項目的地基比其要低,由此加大的土壤更換施工環(huán)節(jié)的難度。針對該種現(xiàn)狀下,施工人員在對路基表層處理時,可以對石塊實施合理的填充以及擠壓,促使內部淤泥能夠伴隨著石塊一同排到外部,之后再由施工人員開展平鋪操作。在此環(huán)節(jié)當中,施工人員必須對路基硬度提出嚴格的標準,當然,施工單位還需要安排專業(yè)人員,全程對施工過程做到精細化管理。
5 結束語
軟土地基是指由淤泥、軟土或者濕度較大的黏性黃土構成的地基,在道路橋梁的施工過程中,若工程的地基是軟土地基,那么工程的質量將得不到有效的保證,因此在當前工程施工之前,施工人員必須對地基的土質進行全方位的測評,在保證軟土地基質量符合施工標準后才能進行后續(xù)的施工。
參考文獻:
[1] 楊琳琳.淺議道路橋梁施工中的軟土地基處理技術[J].科技創(chuàng)新導報,2020,17(04):7-8.
[2] 魯宏振.道路橋梁施工中軟土地基處理技術應用實踐[J].門窗,2019(24):91+94.
[3] 余心餞.道路橋梁施工中軟土地基處理技術應用實踐[J].門窗,2019(24):288.
[4] 朱邦輝.道路橋梁施工中軟土地基處理技術的應用實踐分析[J].地產,2019(23):158.
[5] 趙立偉.道路橋梁施工中軟土地基處理技術應用實踐[J].綠色環(huán)保建材,2019(12):122.
遼寧大通公路工程有限公司/遼寧省沈陽市/110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