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海芳
摘要:語文學科是小學階段的基礎學科,而識字是小學語文教學基礎中的基礎,其對學生的影響是巨大的。但目前的小學語文識字教學效率卻還有不足的地方,教學方式單一,教學模式枯燥,這都導致小學語文識字效率低下。鑒于此,小學語文教師一定要苦下功夫,借助一切有利于提升教學效率的工具,豐富自己的教學方式,比如現(xiàn)代信息技術的應用。本文將對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識字教學的融合進行探討,并提出相關策略。
關鍵詞:信息技術;小學;識字教學;融合策略
引言
識字教學對于小學生來說,是至關重要的,因為它是小學生語文學習的起點,是小學生進行閱讀和寫作的基礎。識字不僅可以讓學生閱讀書籍,明辨是非,還是培養(yǎng)小學生漢字興趣的關鍵。但很多教師的教學方式非常的單調(diào)乏味,很難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為了改變這種教學現(xiàn)狀,部分語文教師開始認識到信息技術在小學識字教學的優(yōu)勢,并將其充分的運用了起來,而他們的做法被證實是有效的,信息技術的合理運用確實可以有效提升小學生的識字效率和質(zhì)量。信息技術包羅萬象,各種趣味性的教學資源數(shù)不勝數(shù),對于激發(fā)學生的識字興趣大有助益??偠灾?,信息技術與小學識字教學是完美匹配的,應當被重視起來,開發(fā)出來。鑒于上述原因,本人將對此提出幾點建議,以供大家參考。
一、利用信息技術激發(fā)興趣
漢字的學習對小學生來說是存在一定的難度的,因為漢字本身非常的縝密、厚重,但換個角度,小學生學習漢字其實有著天然的優(yōu)勢的,因為漢字非常的睿智、有魅力,而小學生天性好奇心重,對一切美麗的,充滿魅力的東西沒有抵抗力。但小學生的天然優(yōu)勢能不能徹底變成其漢字學習路上的墊腳石,就看教師的“功力”了。
好奇心換個說法就是興趣,而興趣是小學生的學習動力。好奇心的驅(qū)使之下,小學生對漢字充滿了好奇,會不由自主的投入到漢字學習中來,但因為小學生的注意力難以長時間集中,所以不免會發(fā)生“三天打魚兩天曬網(wǎng)”的事情。為了更好的趨利避害,延長學生的興趣,教師可以將信息技術運用進來。教師利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制作各種色彩絢麗、趣味橫生的PPT課件,將干巴巴的漢字變得生動化和形象化,從而刺激學生的感官,激發(fā)學生對于漢字學習的興趣。
比如在教漢字“田”的時候,教師不僅要通過課本讓學生對其進行初步的認識,還可以利用信息技術進一步加深學生對于“田”的印象和理解。學習“田”字時,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播放一些阡陌縱橫的鄉(xiāng)間田野,并巧妙的利用鼠標將“田”字在鄉(xiāng)間田野圖片中描繪出來。看著原本的田野變成漢字“田”,學生的興趣和激情將會達到頂峰。再比如學習詞語“波浪”的時候,教師就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尋找一些大海翻滾的圖片或者動態(tài)視頻,讓學生眼見為實。最后再引導學生觀察“波浪”二字,發(fā)現(xiàn)都是與水有關的偏旁部首。如此一來,學生就能通過圖片或者視頻進一步理解漢字的字義,記憶線也會被無限延長,從而提升小學識字教學效率。
二、活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突破識字難點
在語文識字過程中,不難發(fā)現(xiàn),漢字中有很多字的意思、讀音、寫法都非常的相近,很多人即便是成年了對一些類似的字還傻傻分不清。為了改變這種情況,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對這一部分的知識做進一步的鞏固,加深學生對相似字的理解和記憶。這里就以“清、晴、睛、情”胃里進行說明,如何才能更好的幫助學生盡快掌握這幾個漢字的區(qū)別和意思呢?同樣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我發(fā)現(xiàn)形象生動的比喻或者動畫視頻更有助于學生理解。比如在制作PPT課件的時候,我先在小青蛙的旁邊寫上一個“青”,再隨著場景變化的需要改變青蛙旁邊的配圖,就可以達到這一教學效果。
具體如,當我要講解“清”的時候,就在青蛙的旁邊配一張青蛙跳水圖,河水在青蛙入水后演變成三點水,同時在配上“清”的讀音;當我要講解“晴”的時候,就在青蛙的旁邊配上一幅太陽圖,隨著講解將太陽變成“日”,這樣,“晴”就出現(xiàn)了;當我要講解“睛”的時候,就在青蛙的旁邊配上一副眼鏡的圖片,隨著講解將其演變成“目”,“睛”也就出現(xiàn)了;以此類推,“情”的時候,就把心的圖片放在青蛙的旁邊,并將其演變成豎心旁,“情”也就出現(xiàn)了。為了讓學生能夠耐心的聽完教師的講解內(nèi)容,教師在講解時最好將講解內(nèi)容變成故事,隨著故事情景的發(fā)生,逐漸將這幾個字的變化滲透進去。總而言之,信息技術的便利性對于小學生漢字的學習是大有助益的,既方便學生學習,也方便了教師攻克漢字教學過程中的諸多難點,將漢字教學的難度大大降低,減輕了語文教師的工作難度和負擔。
結語
通過對現(xiàn)代信息技術和小學識字教學的融合進行分析可知,充分利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對于改變小學語文識字教學目前的現(xiàn)狀來說,百利而無一害。語文教師合理利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對于小學生漢字學習興趣的激發(fā)、識字難關的攻克大有助益,大大提升了小學生識字效率。但這并代表現(xiàn)代信息技術可以完全取代傳統(tǒng)的語文學習基本功——聽、說、讀、寫,因為現(xiàn)代信息技術的存在是利弊皆有的,利,不再多言。關鍵是弊,其豐富的資源令學生眼花繚亂,很難將注意力長時間集中在需要學習的漢字上,學習目標出現(xiàn)了嚴重的偏差,這就會影響學生的識字效率。所以,語文教師在利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進行小學識字教學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度的把握,恰當運用,盡可能的避免其弊端,彰顯其優(yōu)勢,讓其為識字教學服務。
參考文獻:
[1]馮葦.小學語文識字教學與信息技術融合應用[J].贏未來, 2018(17):145.
[2]劉慧麗.考[J].好日子, 2020(23):228.
[3]晶.“漢之星”與小學識字教學的有機融合[J].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6(9):56.
廣西玉林市博白縣博白鎮(zhèn)第二小學 537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