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醫(yī)科大學附屬醫(yī)院武鳴醫(yī)院,南寧 530199)
乳腺腫瘤是女性常見疾病,根據(jù)腫瘤性質(zhì)一般將其分為良性腫瘤和惡性腫瘤。在良性腫瘤中,乳腺纖維瘤占比較高,其是乳腺腺上皮及纖維組織過度增生所致,該腫瘤發(fā)生與女性雌激素水平長期失衡有關[1,2]。因其極少惡變,且發(fā)展緩慢,在不影響患者生活和工作的前提下,通常選擇定期隨診觀察;若發(fā)現(xiàn)腫瘤有增大傾向,則考慮進行手術切除。除乳腺纖維瘤外,脂肪瘤也是常見乳腺良性腫瘤分型,其生長緩慢,在瘤體不大且不影響乳房功能的情況下,一般不需進行手術治療。由于乳腺纖維瘤和脂肪瘤臨床癥狀較為接近,且治療措施也存在差異,故而需及早有效鑒別,以保證后續(xù)治療的順利進行。超聲作為女性乳腺檢查常用方法,具有無創(chuàng)性、可重復操作性和經(jīng)濟性等優(yōu)點,在臨床應用較廣[3,4]。近年來隨著高頻超聲的推廣和普及,乳腺疾病的檢出率也明顯提升。本次研究收集我院乳腺纖維瘤和脂肪瘤患者臨床資料,探討高頻超聲對其診斷鑒別價值。
選擇2018年3月至2020年3月我院收治的144例良性乳腺腫瘤患者,其中乳腺纖維瘤128例,脂肪瘤16例。納入標準:①經(jīng)病理檢查確診;②初診,且于本院接受高頻超聲檢查;③女性;④臨床資料完整。排除標準:①乳腺癌或其他乳腺疾??;②圖像質(zhì)量不清晰;③合并嚴重感染疾??;④合并血液系統(tǒng)疾病。
乳腺纖維瘤患者年齡22~57歲,平均37.49±7.01歲,脂肪瘤患者年齡24~58歲,平均38.37±6.65歲。
患者取平臥位,將患側手臂向上舉起,充分暴露腋窩,使用飛利浦 Philips IU22彩色多普勒超聲成像儀,設置探頭頻率為7~10MHz,對患者腋窩進行掃查,掃査范圍為雙側乳腺,外側達腋中線,內(nèi)側至胸骨旁。在乳房各象限作縱橫切掃査,選取病灶最大或血流最豐富的部分,切換到超聲造影模式,調(diào)整參數(shù),指導患者到平靜呼吸,通過外周靜脈快速注射造影劑,并實時連續(xù)觀察病灶的動態(tài)灌注過程。
①記錄常規(guī)超聲指標:發(fā)現(xiàn)病變后,多切面觀察腫塊位置、形態(tài)、大小、邊界、回聲等超聲圖像形態(tài)特征,再行彩色多普勒血流顯像(CDFI)檢查腫塊周邊及內(nèi)部血流狀況;②超聲血流動力學參數(shù):若可見血流分布,則進行血流信號參數(shù)檢測,測量收縮期峰值血流速度(PSV)、舒張末期血流速度(EDV)、血管搏動指數(shù)(PI)和阻力指數(shù)(RI)。血流分級[5]:0級為無血流信號;Ⅰ級為少量血流,可見1~2處點狀血流信號;Ⅱ級為中量血流,可見1條長血管(血流長度>病灶1/2直徑)或幾條小血管;Ⅲ級為豐富血流,可見≥4條血管或血管連接交織呈網(wǎng)狀。
超聲檢查顯示,乳腺纖維瘤大部分位于腺體層且主要呈圓形或橢圓形,腫瘤邊界清晰,多數(shù)可見包膜回聲和側壁聲影以及均勻實質(zhì)回聲,部分患者顯示血流分布。
超聲檢查顯示,乳腺脂肪瘤大部分淺表皮下脂肪組織,少數(shù)位于腺體層,形態(tài)以呈圓形或橢圓形為主,腫瘤邊界清晰,少數(shù)可見包膜回聲和側壁聲影,部分可見均勻實質(zhì)回聲,少數(shù)顯示血流分布。
乳腺纖維瘤位于腺體層、包膜回聲及側壁聲影、血流顯示率均高于乳腺脂肪瘤(P<0.05),位于淺表皮下脂肪組織占比低于乳腺脂肪瘤(P<0.05),圓形或橢圓形、分葉狀、邊界清晰、均勻實質(zhì)回聲占比與乳腺脂肪瘤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乳腺纖維瘤和脂肪瘤超聲表現(xiàn)比較[n(%)]
乳腺纖維瘤超聲血流信號參數(shù)PSV、EDV、PI、RI及血流分級與乳腺脂肪瘤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乳腺纖維瘤和脂肪瘤超聲血流信號參數(shù)及血流分級比較
以病理結果為標準,高頻超聲診斷乳腺纖維瘤的準確率為89.84%,診斷脂肪瘤的準確率為93.75%,組間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高頻超聲診斷乳腺纖維瘤有8例漏診,5例誤診(其中3例誤診為乳腺癌,1例誤診為乳腺增生,1例誤診為脂肪瘤);診斷乳腺脂肪瘤有1例誤診為乳腺增生,無漏診。見表3。
表3 高頻超聲診斷乳腺纖維瘤和脂肪瘤的結果
乳腺纖維瘤和脂肪瘤均屬于乳腺良性腫瘤,可單發(fā)或多發(fā),兩者臨床癥狀難以區(qū)分,一般需通過影像學或病理檢查鑒別和診斷。超聲在近年來已獲得重大進展,其對淺表組織結構分辨率高,成像方便快捷,對于位于淺表且位置固定的乳腺而言,超聲是其優(yōu)選檢查手段[6,7]。通過超聲診斷乳腺疾病的研究報道越來越多,王燕芳等[8]研究分析超聲在乳腺導管擴張癥中的應用情況,顯示其可有效診斷乳腺導管擴張癥。馬青梅等[9]研究表示,對于美國放射學院(ACR)d類乳腺腫塊,超聲的檢出率及診斷惡性微小腫塊的敏感度和準確率均高于鉬靶X線乳腺攝影。紀曉惠等[10]研究顯示,高頻超聲對乳腺癌內(nèi)乳淋巴結轉移診斷效能高,通過高頻超聲檢測乳腺腫塊長徑可以有效預測乳腺癌內(nèi)乳淋巴結轉移風險。盡管如此,但筆者發(fā)現(xiàn)關于高頻超聲在乳腺良性腫瘤間的鑒別診斷報道卻很少?;诖耍敬窝芯糠治龈哳l超聲對乳腺纖維瘤及脂肪瘤的診斷價值。
一般來說,形態(tài)為圓形或橢圓形、邊界清晰、內(nèi)部回聲均勻、包絡完整、腫塊背面回聲強、有側壁聲影是典型的乳腺纖維瘤超聲特征,容易診斷[11];局部隆起、脂肪層增厚、回聲結構中等強度是乳腺脂肪瘤重要特征[12]。非典型的乳腺纖維瘤和脂肪瘤容易被誤診。本次超聲檢查顯示,乳腺纖維瘤和脂肪瘤形態(tài)均以圓形或橢圓形為主,少數(shù)為分葉狀,且腫瘤邊界清晰,部分可見而均勻實質(zhì)回聲。在腫瘤位置、聲影、血流等方面,大部分乳腺纖維瘤位于腺體層,多數(shù)可見包膜回聲和側壁聲影,部分患者顯示血流分布;而乳腺脂肪瘤主要位于淺表皮下脂肪組織,包膜回聲和側壁聲影以及血流分布均為少數(shù)。統(tǒng)計學分析顯示,乳腺纖維瘤位于腺體層、包膜回聲及側壁聲影、血流顯示率均高于乳腺脂肪瘤(P<0.05),位于淺表皮下脂肪組織占比低于乳腺脂肪瘤(P<0.05),圓形或橢圓形、分葉狀、邊界清晰、均勻實質(zhì)回聲占比與乳腺脂肪瘤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即乳腺纖維瘤位置、包膜及側壁聲影、血流顯示與脂肪瘤存在差異,但王敬敏等[12]研究顯示乳腺纖維瘤和脂肪瘤血流顯示率比較差異不顯著,與本次研究結果存在出入,可能是本次脂肪瘤患者納入僅有16例,樣本量較少。有研究認為,超聲血流信號參數(shù)和血流等級可以鑒別良性和惡性乳腺腫瘤。筆者比較兩類患者超聲血流信號參數(shù)及血流分級情況,顯示乳腺纖維瘤超聲血流信號參數(shù)PSV、EDV、PI、RI及血流分級與乳腺脂肪瘤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明超聲血流信號參數(shù)和血流等級不能鑒別乳腺纖維瘤和脂肪瘤等良性乳腺腫瘤。
以病理結果為標準,高頻超聲也存在漏診、誤診情況。分析原因,漏診主要是患者進行X光檢查時所見的可疑腫塊體積很小,難以檢測到超聲波;而誤診為乳腺癌與患者血流分級有關[13]。綜上所述,高頻超聲能夠觀察乳腺腫塊位置、形態(tài)、邊界、回聲、血流分布等情況,對乳腺纖維瘤及脂肪瘤診斷效能佳,可有效鑒別乳腺纖維瘤和脂肪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