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月
(沈陽市第二中醫(yī)醫(yī)院,遼寧 沈陽 110101)
甲狀腺癌是臨床比較常見的惡性腫瘤,其中最為常見的為乳頭狀癌,惡性程度較低,大部分患者的預后比較好,此外還有未分化癌、濾泡狀癌及髓樣癌等,對于該疾病來說,手術切除是主要方法,在術后會產生一定的疼痛感受,而且患者的情緒也會受到影響,容易出現(xiàn)恐懼、焦慮等,增加并發(fā)癥的出現(xiàn),對患者非常不利,部分患者因為情緒等問題,會出現(xiàn)不依從治療等情況,對患者的預后等產生很大的影響[1]。所以在術后,需要結合患者的情況,對患者的需求等做出分析,進行針對性的服務,提供個性化的護理方案,實現(xiàn)護理效果的提升[2]。該文主要分析個體化護理干預對甲狀腺癌患者的影響,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本院在2017年12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甲狀腺癌患者76例為研究對象,隨機雙盲法分組,每組 38例。對照組:男女性別比為16∶22,年齡22~40歲,平均年齡(30.00±0.10)歲;觀察組:男女性別比為15∶23,年齡在23~41歲,平均年齡(30.00±0.10)歲。兩組患者基本指標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有可研究性。納入標準:患者符合甲狀腺癌診斷標準,手術治療;患者和家屬對本次試驗知情;依從性較好。排除標準:慢性基礎疾病嚴重患者;合并重要器官功能障礙;合并精神疾病。
1.2 方法對照組為常規(guī)護理,給患者和家屬提供舒適的住院場所;根據(jù)醫(yī)囑的要求,對患者的服藥做出指導,囑咐患者正確服藥;關注患者的病情變化情況,每日要檢查創(chuàng)口的狀態(tài),發(fā)現(xiàn)異常情況,需要及時進行處理;做好并發(fā)癥預防護理,關注引流管路的情況,保證通暢,關注患者是否出現(xiàn)嘶啞等情況,告知患者不要大聲說話,及時清理呼吸道的分泌物,指導患者有效咳嗽,必要時,進行霧化吸痰,患者存在喉頭水腫,要及時上報,進行氣管插管通氣;對患者和家屬提出的問題,積極回答。
觀察組聯(lián)合個體化護理干預:①對患者開展個體化宣教,在術后給患者提供視頻或者宣教手冊,對患者開展宣教,講述疾病的相關知識點以及術后注意事項等內容,對患者存在的錯誤行為以及認知等進行糾正和指導。②個體化心理疏導。在術后對患者的情緒等進行相應的分析,關注患者的情緒變化情況,對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將并發(fā)癥等告知患者,指導患者做好相應的準備,對各項護理措施做好配合,對存在顧慮患者,需要講述相關康復案例等,提升患者的自信心,對疼痛感受比較強的患者,提供輕松的音樂,減輕患者的心理壓力,分散患者的注意力,減輕患者的痛苦,鼓勵家屬參與到護理中,對患者關心和鼓勵,給與患者相應的家庭支持。③個體化飲食宣教。病情穩(wěn)定患者,給予患者流質食物,并根據(jù)患者的身體恢復狀況,向半流質、普通飲食轉變,重視對患者進行營養(yǎng)方面的評估,重視結合患者的個人喜好等因素,制訂出合理的飲食方案,讓患者多吃一些蛋白質食物,營養(yǎng)攝入要均衡,不能吃刺激性較強的食物。
1.3 觀察指標與評價標準 依據(jù)生活質量量表(SF-36)對患者進行相應的評價,條目:軀體健康、心理功能、社會功能、物質生活狀態(tài),評分越高,表明患者的生活質量越高[3]。觀察兩組患者出現(xiàn)并發(fā)癥的情況,包括喉返神經損傷、惡心嘔吐、感染、低鈣血癥,計算發(fā)生率[4]。依照視覺模擬疼痛量表(VAS)對患者評價,評分越高,患者的疼痛感受越強[5]。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SPSS 20.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表示,t檢驗;計數(shù)資料[n(%)]表示,χ2檢驗。P<0.05表示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對比生活質量評分 觀察組軀體健康、心理功能、社會功能、物質生活狀態(tài)評分高于對照組,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種生活質量評分比較(分,)
表1 兩種生活質量評分比較(分,)
2.2 對比并發(fā)癥 觀察組出現(xiàn)并發(fā)癥例數(shù)少于對照組,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種并發(fā)癥情況比較
2.3 對比疼痛評分 護理前,對照組視覺模擬疼痛評分(7.50± 1.60)分,觀察組為(7.60±1.70)分,t=0.264,P=0.793,差異不明顯;在護理后,對照組指標評分(4.20±1.00)分,觀察組為(2.60±0.90)分,t=7.331,P=0.000,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甲狀腺在身體中是非常重要的器官,是最大的腺體,主要分泌甲狀腺素,對中樞神經等產生調節(jié)的作用,目前我國居民的生活壓力比較大,受到社會因素、病理因素等的影響比較大,增加甲狀腺疾病的發(fā)生率[6]。甲狀腺癌在全身惡性腫瘤中所占比例并不高,是慢性疾病,對于甲狀腺腫瘤患者來說,大部分為良性,但是隨著病程時間的延長等,癌變的風險較高,甲狀腺癌患者甲狀腺內部存在表面不平腫塊,初期癥狀不顯著,隨著病程的延長,患者表現(xiàn)為嘶啞、呼吸困難、吞咽障礙等,交感神經也會受到影響,出現(xiàn)一系列的綜合征,對患者產生很大的影響,需要及時治療[7-8]。對于該疾病的治療以手術為主,手術操作的侵入性較強,甲狀腺位置的結構比較特殊,神經和血管較多,對患者會產生創(chuàng)傷,增加患者的痛苦,患者的心理也會出現(xiàn)較大的變化,降低舒適度,對術后康復等產生較大的影響,延長術后恢復時間,為此需要重視對患者開展針對性護理服務,改善患者的情況[9]。在常規(guī)護理中,忽視患者的個體差異,提供的護理服務比較片面,導致獲取到的效果不顯著,影響患者的康復[10]。而在個性化護理中,彰顯出護理的針對性,將患者放在工作中心,現(xiàn)代護理理念作為根據(jù),完善護理程序,將其作為核心,對患者開展相應的服務,護理服務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具備系統(tǒng)性,滿足患者的生理、心理、社會等多方面的需求,提升自身的舒適感,實現(xiàn)護理的目標[11]。此外護理人員的能力更強,對患者進行有效的人文關懷,患者對護理人員產生依賴感,降低護理服務的難度,同時提升患者對醫(yī)護人員的信任,彼此之間能建立良好的關系,實現(xiàn)康復依從性的提升,有序地開展護理工作,進而減少并發(fā)癥等不良事件的出現(xiàn)[12]。在個體化宣教中,能根據(jù)患者的學歷等進行相應的指導,讓患者和家屬了解到疾病的相關知識點,提升患者對疾病的認識,讓患者正確地認識到疾病的相關內容,降低患者的痛苦,讓患者更加樂觀地面對疾病,減輕術后康復的壓力,為患者的康復創(chuàng)造條件[13];個體化的心理疏導,對患者的負性情緒分析,結合患者的情況,進行相應的疏導,降低患者的心理壓力,提升患者的心理舒適度,對患者存在的心理顧慮能幫助解決,減輕心理障礙的程度,提升配合度;根據(jù)患者的情況,制訂出相應的飲食方案,能改善身體狀況,滿足身體物質需求,改善身體狀況,進而減輕患者的生理應激反應;護理人員在工作中,更為主動,根據(jù)患者的情況變化,對護理方案完善,提升護理服務的針對性,讓彼此之間構建良好的關系,提升護理服務的水平[14-15]。
本次試驗結果表明,觀察組和對照組患者生活質量指標評分(軀體健康、心理功能、社會功能、物質生活狀態(tài))、并發(fā)癥發(fā)生率、視覺疼痛評分對比上,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個體化護理干預對狀腺癌術后患者起到的影響比較明顯,對患者的生活質量改善較大,減少不良事件的出現(xiàn),加快患者的恢復,具備的優(yōu)勢比較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