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芳 董芳 王瓊 鄭寶婧(寶雞市中醫(yī)醫(yī)院,(.外四科;2.骨科;(.血液腫瘤科,陜西 寶雞 72000)
乳腺癌是指發(fā)生在乳腺上皮組織的一種惡性腫瘤,在多種致癌因子的作用下,會發(fā)生增殖失控的現(xiàn)象[1]。乳腺癌治療臨床一般采用手術治療、放療、化療及生物靶向治療等[2]。經外周置入中心靜脈導管(PICC)是一種較為成熟的靜脈輸液技術,是近年來廣泛應用于腫瘤術后患者輸液和化療的置管方法[3]。光圈效應是一種心理暗示性反應,讓人們對事或物受個體或局部影響,擴散到對整個事或物產生以點蓋全的認識[4]。本方案就采用光圈效應護理乳腺癌術后PICC患者,以期提升乳腺癌術后PICC患者護理效果,為乳腺癌術后PICC患者護理方案選擇提供參考,現(xiàn)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5月至2020年3月在我院治療的乳腺癌術后PICC患者90例,按照入組順序編號,單號設置為對照組,雙號設為觀察組,各45例。對照組平均(43.28±8.37)歲;置管位置:頭靜脈2例,肘正中靜脈5例,貴要靜脈38例。觀察組平均(44.16±8.19)歲;置管位置:頭靜脈1例,肘正中靜脈2例,貴要靜脈42例。納入標準:確診為首發(fā)乳腺癌,需要進行化療、留置PICC的患者;腫瘤無遠處轉移患者;有一定文化水平,認知、溝通能力強,能熟練使用手機各個軟件(如短信、微信及拍照功能等)患者;自愿參加且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凝血功能障礙患者;嚴重肝腎功能衰竭患者;不能正常溝通,精神異?;颊撸恢型咀陨碓蛲顺鲅芯空?。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護理模式。觀察組患者在常規(guī)護理基礎上采用光圈效應護理模式:以自愿原則為基礎,讓患者選擇與自己相處容易的病友住同一間病房,由性格開朗、善于言辭、預后良好的患者為小組長,建立互助互幫微信群,由專業(yè)乳腺癌護理人員定期在群里發(fā)布PICC相關知識,將患者復查時間表公布在群里,由小組長提醒或相互提醒的方式結伴同行定期復查;邀請恢復良好的患者分享康復心得體會,為所有患者樹立學習標桿;鼓勵患者積極參與集體活動,如討論肢體功能鍛煉、化療基本知識、用藥知識及飲食知識,鼓勵患者各抒己見,發(fā)表自己的經驗和體會。
1.3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PICC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健康知識掌握情況及護理滿意度。PICC并發(fā)癥包括機械性靜脈炎、導管脫落、血栓、導管阻塞等。健康知識掌握情況評分:采用我院自制健康知識評分表,各維度得分(肢體功能鍛煉、化療基本知識、用藥知識及飲食知識)由各條目得分(不了解1分、部分了解2分,了解3分)合計除以條目數(shù)得出,得分越接近3分,知識水平越高;得分越接近 1 分,知識水平越低。護理滿意度包括十分滿意、滿意、一般滿意及不滿意,護理總滿意率=(十分滿意+滿意+一般滿意)/例數(shù)×100%
2.1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 對照組患者機械性靜脈炎5例、導管脫落3例、血栓1例及導管阻塞3例,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26.67%;觀察組患者機械性靜脈炎2例、導管脫落1例及導管阻塞1例,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8.89%。觀察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χ2=9.459,P<0.05)。
2.2健康知識掌握情況 觀察組患者各項健康知識評分均高于對照組(t=6.902、3.353、8.769、4.572,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健康知識掌握情況比較分]
2.3護理滿意度 對照組十分滿意9例、滿意14例、一般滿意16例、不滿意6例,滿意度為86.67%;觀察組十分滿意24例、滿意12例、一般滿意7例、不滿意2例,滿意度為95.56%。觀察組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χ2=3.893,P<0.05)。
乳腺癌術后輔助化療是乳腺癌治療的重要療法,化療藥物屬于高濃度、高刺激的細胞毒性藥物,長期外周靜脈反復穿刺,給患者身體和心理造成嚴重傷害,還容易引起并發(fā)癥發(fā)生,對患者預后造成傷害[5]。PICC置管化療作為近年來臨床應用的新型化療輔助技術,可有效避免反復靜脈穿刺化療給患者帶來的痛苦,優(yōu)勢雖然明顯但是需要長期留置,導致患者PICC置管期間容易出現(xiàn)換藥不及時、導管脫落、機械性靜脈炎、血栓及導管阻塞情況出現(xiàn)[6]。光圈效應又稱為暈輪效應、成見效應、日暈效應,指人們在交往認知中,放大了對方某一個特別突出的特點,而忽略其他特點,掩蓋了人們對其他特點的正確了解,造成以點蓋全的心理效應[7]。按照光圈效應理論,我們可以結合在乳腺癌護理工作當中來揚長避短,將患者單獨個體融入到集體當中,樹立一個榜樣,讓其帶動整個集體正面積極面對治療。
本文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說明采用光圈效應護理模式,能促進患者自我管理的鞏固和維持,自我管理能力得到大大提高,降低了并發(fā)癥的發(fā)生。觀察組患者健康知識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說明采用光圈效應護理模式,患者積極參加日常鍛煉,積極分享健康相關知識,增加了持久的動力和康復信心。觀察組患者護理滿意率高達95.56%,說明乳腺癌患者采用光圈效應護理模式效果顯著,患者通過集體間的互幫互助,高度參與日常治療,消除了患者緊張感和恐懼心理,提高了患者的治療積極性和依從性。
綜上所述,采用光圈效應護理乳腺癌術后PICC患者,能提高患者治療積極性、依從性,增加患者參與度,更利于患者預后,是適合乳腺癌術后PICC患者護理的優(yōu)先選擇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