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明偉
中國人民大學陳先達教授曾就讀書問題作過一首小詩:大紅大紫非我有,滿床滿架復何求。人生百年各有得,一世讀書抵封侯。這是陳先達教授的讀書感受。人與書的相遇,如同人與人的邂逅,有其不可言說的奇妙。歌德說:“讀一本好書,就是同一個高尚者對話?!睈勰f:“讀書時,我愿在每一個美好思想的面前停留,就像在每一條真理面前停留一樣?!弊x書就是用千百年來的人類智慧澆灌你,用許許多多一流的腦袋幫助你。走進偉大的經(jīng)典著作,如與大師進行對話,借他們的智慧更好地發(fā)現(xiàn)世界的精彩紛呈——這正是閱讀的無限魅力所在。
在《史記》中惋惜于項王縱橫天下的英姿與悲壯,飛將軍李廣奮擊匈奴的未酬壯志;在《資治通鑒》中感嘆于歷朝歷代的興替榮辱,小人的殘害忠良、誤國誤民。讀《毛澤東的詩人風采》,追隨毛主席一起領略中國革命的詩與遠方;讀《長征——前所未聞的故事》,與英雄的紅軍戰(zhàn)士一起吟唱驚心動魄、向死而生的大無畏壯麗史詩;讀《中國人的氣質》,借國外友人的一把刻刀把吾國吾民的性格進行入木三分的雕琢。讀書,讓我們視通四海、思接古今;讀書,讓我們在歷史、未來和現(xiàn)實、虛空中來回穿梭,然后發(fā)現(xiàn)自己生活的更多可能!
觀史知今,當思進退;讀書養(yǎng)志,可識春秋。近讀國學大師南懷瑾先生的《君子與小人的不同作風》,更加折服于遠古先賢的大智大慧,以及南老精彩絕倫的闡釋??鬃诱f的“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險以徼幸”,南老是這樣解釋的:要學做君子之人的道理,知道了素位而行的原則,平生只要依照《易經(jīng)》所說的道理,正心誠意地做人,任隨時間空間來變化現(xiàn)實,以待天然機遇來臨,即使不得其時,也可自得其樂。但是一般不學君子之道的小人們,則偷巧冒險,希望僥幸求得成功,結果是得不償失。先哲大儒的智慧總能夠讓人醍醐灌頂。
“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背鲎浴兑捉?jīng)》;“五福:壽、富、康寧、攸好德,考終命?!背鲎浴渡袝?“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背鲎浴独献印?“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父母俱存,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背鲎浴睹献印?“賢者任人,故年老而不衰,智盡而不亂。故治國之難,在于知賢,而不在自賢?!背鲎浴读凶印?。讀書更重要的價值在于對一個人精神情懷的陶冶與涵養(yǎng),在于幫助一個人獲得高尚的品格、卓越的識見,以及因為對世事洞明和人情練達的悟徹,而養(yǎng)成的既有所敬畏又無所掛礙的智慧與勇氣!
北京大學陳平原教授將讀書做過這樣的比擬,讀書是要為自己準備“壓艙石”——誠如空船航行時,為防翻船須備“壓艙石”一樣。在他看來,那些淵博、玄妙、迂闊的人文學、史學、宗教、理論藝術等等,是整個人類文明的壓艙石。閱讀,傳承著人類文明中恒定向上的價值觀,傳承著歷經(jīng)時光淘洗仍熠熠生輝的知識與經(jīng)驗。當下的移動互聯(lián)時代,碎片化閱讀、碎片化表達、碎片化情感逐漸成為主流,人的內心在先秦諸子和古希臘先哲面前愈加渺小,我們亟需做得就是捧起經(jīng)典,細細咀嚼品味他們的思想,獲取成長所需的營養(yǎng)。
布衣暖,菜根香,還是讀書滋味長。南京師范大學附屬中學周春梅老師也有過這樣的感慨:“對于愛書人來說,未來的美好,至少有一大部分來自對閱讀的期待——你不知道在下一秒會遇見一首什么樣的詩,一個什么樣的故事,所以要好好活著?!币股钊遂o之時,一抹燈光,一杯清茶,幾卷書香,亦是一份幸運與幸福!
愿大家都能在人生際遇中擁有一場場美麗的邂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