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 芳
(內蒙古赤峰學院附屬醫(yī)院泌尿外科,內蒙古 赤峰 024000)
膀胱腫瘤、前列腺增生是較長常見的泌尿外科疾病,在老年人群中有著較高的發(fā)生率。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加重,使得前列腺增生、膀胱腫瘤等的發(fā)生率呈逐漸升高的趨勢,患者疾病的發(fā)生,與吸煙、年齡增長、環(huán)境等有關,患者一旦患病,則需要接受及時的治療干預,以此改善其預后[1-2]。目前,為前列腺增生患者治療,主要是采用經尿道前列腺增生電切除,為淺表膀胱腫瘤患者治療,其主要方案為經尿道膀胱腫瘤電切術,這兩種手術,雖然具有恢復快、創(chuàng)傷小等特點,但是其在術后較易出現相關并發(fā)癥的情況,其中較為常見的并發(fā)癥為膀胱痙攣,患者可表現出膀胱區(qū)、尿道口陣發(fā)性、持續(xù)性脹痛,存在強烈的變異緊迫感、尿意感,但是無法正常排尿,若患者的病情較為嚴重,則可出現腫痛,膀胱內壓升高,對手術創(chuàng)口造成損害,部分患者甚至會繼發(fā)泌尿系統(tǒng)感染、出血等情況[3]。同時,患者機體抵抗力下降,常會出現腎、肝、心等器官功能損害,未能及時處理或處理不當,則可誘發(fā)心腦血管疾病的出現,對治療的效果造成影響[4],因此,強化患者的護理干預,十分必要。本研究主要對經尿道行前列腺增生及膀胱腫瘤電切術患者接受行為訓練護理干預的價值作觀察,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以經尿道行前列腺增生及膀胱腫瘤電切術患者100例(時間所選為2017年1月至2018年10月),為本研究對象,其均為男性,以雙盲法進行隨機分組。
納入標準:①經直腸指檢、膀胱鏡、膀胱CT、前列腺超聲等檢查確診存在前列腺增生或膀胱腫瘤。②接受電切術治療者。③自愿參與本研究者。排除標準:①泌尿系統(tǒng)感染者。②認知或精神障礙者。③肝腎心等功能嚴重障礙者。④合并糖尿病、高血糖、前列腺癌者。⑤拒絕參與本研究者。
試驗組(n=50)中,年齡51~77 歲,平均年齡(63.14±6.75)歲,前列腺增生患者30例,膀胱腫瘤患者20例。對照組(n=50)中,年齡50~78歲,平均年齡(62.30±7.14)歲,前列腺增生患者31例,膀胱腫瘤患者19例。對比兩組經尿道行前列腺增生及膀胱腫瘤電切術患者的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實施常規(guī)護理干預,患者入院后,護理人員積極對患者的病情了解,告知其疾病相關的知識,為其實施心理疏導,從而促進其不良情緒的緩解,使其正確了解手術實施的方法。術后干預措施、并發(fā)癥發(fā)生的原因等,加強其術后膀胱沖洗干預,將其并發(fā)癥的相關重視程度提高,為其提供舒適、安靜的休息環(huán)境。手術后,導管拔除2 d前,通過夾管形式對膀胱訓練,定時進行放尿干預,2~3 h進行1次,尿管拔除后,查看患者是否存在膀胱痙攣的情況,必要時,引導患者實施提肛運動。試驗組則同時實施行為訓練護理干預,具體為:
1.2.1 科室訓練小組的成立 為經尿道行前列腺增生及膀胱腫瘤電切術患者實施個體化的教育,小組中包括專職護士、副主任醫(yī)師,首先對患者的相關健康檔案建立,對其病情、年齡、姓名等記錄,入院后,對其自我效能、健康信念等評估,積極告知其實施行為訓練的目的和作用,將其疾病認知程度提高,使得患者能夠積極對康復訓練參與,從而確保康復訓練的有效性?;颊叱鲈汉螅〗M成員加強患者的隨訪,并囑咐患者對康復訓練堅持[5]。
1.2.2 提肛肌訓練 術前和術后3 d,指導患者進行提肛肌的訓練,從而將其尿道括約肌、盆底肌增強,對術后膀胱痙攣的發(fā)生控制,同時,向患者和其家屬,充分說明實施訓練的目的,獲得患者同意后,則佩戴一次性手套,石蠟油涂抹后,插入患者的肛門內,告知患者充分對腹部放松,吸氣時,對尿道、肛門收縮,腿部、腹部以及臀部肌肉不可緊繃。深吸氣后,患者肛門存在向上提感覺后,將呼吸屏住,保證肛門處于收縮的狀態(tài),時間在10 s以上。之后呼氣,對尿道口、肛門放松,進行10 s的休息,之后再進行下一組的動作?;颊呙咳諏嵤?次,每次為兩組,每組進行15次的收縮,在患者正確對訓練方法掌握后,則每日進行3~5次,每次為3組。告知患者在訓練的過程中,對站立位、臥位、坐位等姿勢使用,從而更好對盆底肌控制。手術后,根據患者的具體耐受情況,適當實施訓練,并對其尿液顏色的具體變化情況觀察,若其尿液為紅色或淡紅色,則表示其未能適當的運動,此時應減少或停止訓練,在其尿液顏色恢復后,則再次實施訓練[6]。
1.2.3 排尿訓練 ①導管拔除前,通過導管夾閉干預,定時實施排尿訓練,以此對其膀胱舒縮功能、排尿反射等訓練。囑咐其定時進行排尿,養(yǎng)成良好排尿習慣,盡量在白天定時排尿,每次間隔時間為2~4 h,適當控制夜間排尿時間,從而改善其不良的排尿習慣[7]。②導管拔除時初期,囑咐患者若存在尿意,則立即去排尿,不可憋尿,飯前、飯后、睡前等,將膀胱排空后,方可進行排尿訓練,之后逐漸延長憋尿的時間。③導管拔除后,患者多喝水,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對水分攝入,每日2 500~3 000 mL,排尿過程中,可對排尿訓練中斷,進行5 s的暫停排尿。之后再繼續(xù)進行排尿訓練。④患者出現尿意后,實施憋尿訓練,初始憋尿時間為5~10 min,連續(xù)進行1周后,適當的延長,延長3~5 min,每日進行5次,控制每次憋尿的時間為30 min。實施訓練的過程中,訓練人員需要在旁觀看,判斷患者的訓練方式是否有誤。對于訓練方式有誤的患者,則及時的糾正,以此對其訓練方法的有效性和正確性保證。對于術后出現膀胱痙攣的患者,則應加強訓練,并對患者的疾病癥狀改善情況進行觀察。
1.3 觀察指標 對兩組經尿道行前列腺增生及膀胱腫瘤電切術患者膀胱痙攣發(fā)生情況作觀察,并分析兩組痙攣發(fā)作頻率、持續(xù)時間的差異性。膀胱痙攣,輕度:導尿管附近,存在血性尿液,其沖洗液顏色不存在明顯的變化,其每日痙攣次數為5~6次;中度:導尿管周邊,伴有少量血性尿液,其下腹部,伴有憋脹感、陣發(fā)性脹痛,在可忍受的范圍,其痙攣每2 h左右出現1次;重度:患者下腹部脹痛強烈,但是難以忍受,其沖洗液顏色加深,排尿感緊迫,其痙攣每分鐘出現1次。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SPSS21.0軟件,作統(tǒng)計學處理,計數資料χ2檢驗,計量資料t檢驗。P<0.05,統(tǒng)計學有意義。
2.1 兩組膀胱痙攣發(fā)生情況分析 試驗組經尿道行前列腺增生及膀胱腫瘤電切術患者,其膀胱痙攣發(fā)生率(16.00%),較對照組膀胱痙攣發(fā)生率(34.00%),明顯更低,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膀胱痙攣發(fā)生情況分析[n(%)]
2.2 兩組痙攣發(fā)作頻率、持續(xù)時間分析 試驗組經尿道行前列腺增生及膀胱腫瘤電切術患者,其痙攣發(fā)作頻率、持續(xù)時間均低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見表2。
表2 兩組痙攣發(fā)作頻率、持續(xù)時間分析()
表2 兩組痙攣發(fā)作頻率、持續(xù)時間分析()
前列腺增生是常見的泌尿外科疾病,主要是在中老年男性中出現,患者的病程時間長,可出現下尿路梗阻、血尿、排尿困難、夜尿增多、排尿時間延長、尿急、尿頻、尿痛等表現,嚴重降低患者的生活質量,加強其有效治療干預,十分必要[8]。隨著醫(yī)療技術水平的發(fā)展,使得經尿道前列腺增生電切術在前列腺增生患者中應用,可獲得較好的效果,其具有手術時間短、出血量少、創(chuàng)傷小、安全性高等特點,可對排尿功能的恢復,進行促進[9]。膀胱腫瘤是惡性腫瘤的一種,其疾病復發(fā)率較高,多數患者的腫瘤是一種移行細胞癌,主要在膀胱后壁和側壁出現,其次為頂部和三角區(qū),患者腫瘤的發(fā)生主要為多中心,可出現下腹部包塊、血尿、上尿路阻塞、排尿困難等癥狀,存在消瘦、惡心、食欲缺乏等表現,其疾病發(fā)生率較高,主要是在50~70歲的人群中發(fā)生,且多數患者同時存在冠心病、高血壓、糖尿病等的情況,對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影響,臨床主要是采用經尿道膀胱電切術為表淺膀胱腫瘤患者治療,其術后恢復速度快、操作時間短,且手術創(chuàng)傷小,可將患者的疾病痛苦減輕,對疾病的復發(fā)進行控制[10]。
雖然以上兩種手術在前列腺增生、膀胱腫瘤患者中應用,可獲得較好的效果,但是患者在手術后,較易出現膀胱痙攣等的情況,主要與手術創(chuàng)傷、精神因素、導尿管刺激等因素有關。膀胱痙攣其癥狀主要為可觀察癥狀、自覺癥狀等,自覺癥狀患者,其膀胱區(qū),存在持續(xù)性、明顯性、陣發(fā)性的疼痛,其出現尿意后,會出現排尿感急迫的情況,部分患者的尿道,其刺激性疼痛較為強烈;觀察癥狀患者,其膀胱沖洗滴速減慢,或者停止,患者膀胱內壓升高,出現逆流的情況,引流液的顏色加深,尿道口存在尿液溢出或者血液溢出的情況。膀胱痙攣的發(fā)生,會增加患者的痛苦,對其術后康復造成影響,且可誘發(fā)泌尿系統(tǒng)感染、繼發(fā)性出血、導尿管堵塞等的出現,若患者的病情較為嚴重,需要再次手術治療,甚至可引發(fā)心腦血管疾病。因此,加強患者的行為訓練護理十分必要。
本研究顯示,行為訓練護理干預的試驗組經尿道行前列腺增生及膀胱腫瘤電切術患者,其膀胱痙攣發(fā)生率(16.00%),較常規(guī)護理干預的對照組膀胱痙攣發(fā)生率(34.00%),明顯更低;試驗組患者,其痙攣發(fā)作頻率、持續(xù)時間均低于對照組。即代表行為訓練護理的實施,可對經尿道行前列腺增生及膀胱腫瘤電切術患者膀胱痙攣的發(fā)生控制,降低痙攣發(fā)作頻率、持續(xù)時間。行為訓練護理,科學性較高,能夠對膀胱痙攣的發(fā)生預防和控制,可通過健康教育的方式,使得患者以正確的方式進行盆底肌、提肛肌、排尿的訓練,對其排尿功能恢復促進,從而使其對優(yōu)質的排尿習慣建立,促進其術后相關癥狀的減輕。
綜上所述,行為訓練護理應用于前列腺增生、膀胱腫瘤患者的電切術中,有著較高的價值,可對膀胱痙攣的發(fā)生進行控制,降低痙攣發(fā)作頻率、持續(xù)時間,對改善前列腺增生、膀胱腫瘤患者的預后,有著積極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