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育岑,梁育霞,王洪濤,張宏龍,秦文科,劉 虎,溫 陳
1.甘肅省武威市人民醫(yī)院普外科,甘肅武威 733000;2.甘肅省武威職業(yè)學院護理系,甘肅武威 733000;3.陜西省神木市醫(yī)院普外科,陜西榆林 719300
胰腺炎是一種炎癥性疾病,是由于多種刺激因素引起機體分泌多種消化酶和裂解酶,進而導致胰腺及其周圍組織出現(xiàn)異常的自消化等病理過程[1-2]。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方式、飲食方式及習慣的改變,胰腺炎的患病人數(shù)逐年增加。膽源性胰腺炎是膽管遠端出現(xiàn)結(jié)石所導致的胰腺出現(xiàn)暫時性梗阻,會引發(fā)十二指腸乳頭水腫等病變,膽汁會反流至胰管,引起胰腺部的炎性反應[3-4]。作為一種特殊的胰腺炎,膽源性胰腺炎以胰黏膜屏障損害及膽總管結(jié)石為主要臨床表現(xiàn),以往對上述病變的檢測主要采用內(nèi)鏡逆行血管造影和磁共振成像,但較難與其他急腹癥如急性闌尾炎、潰瘍病急性穿孔、急性腸梗阻等區(qū)分開,給診斷和治療帶來許多困難[5]。早期發(fā)現(xiàn)或明確診斷對及時控制膽源性胰腺炎的病情程度及改善患者預后具有重要意義。目前,淀粉酶(AMY)常被用于膽源性胰腺炎的診斷,但其水平在其他急腹癥患者中也有一定的增加,特異度不強,影響其具體診斷,AMY的水平不一定反映疾病的嚴重程度[6-7]。有研究顯示,一些急性期反應蛋白和細胞因子參與膽源性胰腺炎的發(fā)生[8],本文檢測一系列實驗室指標,并分析其對膽源性胰腺炎的診斷效能,以期為臨床提供有價值的參考。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在本院治療的急性胰腺炎患者150例為研究對象,其中膽源性胰腺炎71例(輕癥38例、重癥33例)為膽源性組,非膽源性胰腺炎79例(輕癥30例、重癥49例)為非膽源性組,2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納入標準:(1)診斷符合中華醫(yī)學會消化病分會胰腺疾病學組制定的《中國急性胰腺炎診治指南》中的標準[9];(2)初次治療;(3)年齡>18歲;(4)患者及家屬知情同意。排除標準:(1)合并有惡性腫瘤、血液系統(tǒng)疾病、免疫系統(tǒng)疾病、糖尿病、高血壓、肺結(jié)核等疾??;(2)有精神疾病史。
表1 2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1.2檢測方法 入院當天,所有患者迅速收集5 mL的外周靜脈血(棄去溶血),并置于肝素抗凝管中。按常規(guī)方法,在30 min內(nèi)以3 000 r/min的速度離心5 min,收集上清液,分離血清,并收集血清樣本。
采用免疫比濁法檢測血清C反應蛋白(CRP),速率法檢測AMY水平,試劑盒由尤卡邁舒(上海)生物技術(shù)有限公司提供;采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試驗法檢測血清內(nèi)皮素-1(ET-1)水平,試劑盒由上海圣工公司提供。嚴格按照說明書進行操作。采用美國貝克曼庫爾特LX-20自動生化分析儀檢測總膽紅素(TBIL)、直接膽紅素(DBIL)、丙氨酸氨基轉(zhuǎn)移酶(ALT)、天門冬氨酸氨基轉(zhuǎn)移酶(AST)、堿性磷酸酶(ALP)水平,試劑均為美國貝克曼庫爾特公司的原始試劑,并對用于儀器校準和質(zhì)量控制產(chǎn)品確定的預測試樣本及各種室內(nèi)質(zhì)量控制確定的結(jié)果進行控制,所有樣本和質(zhì)量控制測試均由同一檢驗人員進行。
2.1膽源性和非膽源性胰腺炎患者血清指標比較 膽源性胰腺炎患者血清ALT、AST、ALP、DBIL和TBIL明顯高于非膽源性胰腺炎患者(P<0.05);膽源性和非膽源性胰腺炎患者血清CRP、ET-1和AMY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膽源性和非膽源性胰腺炎患者血清指標比較
2.2ALT、AST、ALP、DBIL及TBIL鑒別膽源性和非膽源性胰腺炎的價值 ALT、AST、ALP、DBIL及TBIL鑒別膽源性和非膽源性胰腺炎的ROC曲線下面積分別為0.699、0.652、0.859、0.825和0.771(P<0.05),截斷值分別為77.50 U/L、66.80 U/L、175.80 U/L、44.50 mmol/L和77.60 mmol/L,靈敏度分別為70.20%、67.80%、83.00%、80.00%和75.50%,特異度分別為69.50%、62.55%、80.00%、78.80%和70.00%。見圖1。
圖1 鑒別膽源性和非膽源性胰腺炎的ROC曲線圖
2.3輕癥和重癥膽源性胰腺炎患者血清指標比較 重癥膽源性胰腺炎患者血清CRP、ET-1和AMY明顯高于輕癥膽源性胰腺炎患者(P<0.05);輕癥和重癥膽源性胰腺炎患者血清ALT、AST、ALP、DBIL和TBIL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輕癥和重癥膽源性胰腺炎患者血清指標比較
2.4CRP、ET-1和AMY鑒別輕癥和重癥膽源性胰腺炎的價值 CRP、ET-1及AMY鑒別重癥膽源性胰腺炎的ROC曲線下面積分別為0.726、0.658和0.782(P<0.05),截斷值分別為145.50 mg/L、5.30 ng/L和620.20 U/L,靈敏度分別為72.50%、68.60%、和80.00%,特異度分別為68.50%、63.00%和74.50%。見圖2。
圖2 鑒別輕癥和重癥膽源性胰腺炎的ROC曲線圖
膽源性胰腺炎與其他胰腺疾病有許多相似性,與其他類型的胰腺炎有很大程度的同源性,臨床對其診斷較為困難,目前,臨床致力于對特異性診斷膽源性胰腺炎的靶標進行探尋[10]。
CRP是公認的急性炎癥物質(zhì),可以激活單核巨噬細胞,其水平隨著機體炎癥程度的加重而增加[11]。ET-1是一種可反映內(nèi)源性內(nèi)皮細胞功能的血管活性物質(zhì),對血管內(nèi)皮細胞收縮具有促進作用,導致組織內(nèi)部血液灌注減少[12]。AMY是由胰腺分泌的一種消化酶,對淀粉和糖原等物質(zhì)具有分解作用。研究顯示,膽源性胰腺炎患者機體炎性反應顯著增強,大量炎癥因子致使AMY被大量分泌,引起胰腺及其周圍一些組織發(fā)生阻塞[13-14]。AMY升高的程度與患者的狀況呈正相關(guān),表明患者的AMY的變化水平可能為膽源性胰腺炎的診斷提供證據(jù)[15]。
研究顯示,CRP、ET-1和AMY水平在重癥膽源性胰腺炎患者血清中的水平較輕癥者高, ET-1、CRP水平升高,可促進胰腺毛細血管的收縮,減少血液灌注,并加重胰腺損傷。重癥膽源性胰腺炎患者血清中的ET-1、CRP、AMY水平較高,這可能是由炎癥引起的。同時,胰腺受損,導致毛細血管反射性收縮,并釋放更多的炎癥因子,從而加劇胰腺缺血性損傷[16]。
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ALT、AST、ALP、DBIL和TBIL水平在膽源性胰腺炎患者中較非膽源性胰腺炎患者高;且診斷的靈敏度和特異度均較好;ALT、AST、ALP是反映肝臟功能的重要指標。以上指標發(fā)生顯著變化時,肝臟或膽道會出現(xiàn)一定程度的病理改變,且隨著疾病程度的增加,其水平會有不同程度的改變,診斷靈敏度較高。當血清DBIL和TBIL大于臨床制訂的陽性標準,可作為膽源性胰腺炎的診斷指標。另一方面,上述指標的水平發(fā)生顯著變化,反應時間很快[17],通常可以在患者發(fā)病后3~6 h內(nèi)檢測到,并且變化很大,隨著炎性反應的持續(xù),其水平還會升至正常值的幾十倍或更多,這些指標的檢測可為早期治療節(jié)省時間,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
磁共振膽胰成像或內(nèi)鏡逆行膽胰管造影等常規(guī)檢查方法可對膽源性胰腺炎進行診斷,但此類技術(shù)會對患者造成一定影響,且重復性不高,對技術(shù)操作者的要求很高,且我國許多地區(qū)沒有普及。血清指標,如CRP、ET-1、AMY、ALT、AST、ALP、TBIL和DBIL是常規(guī)的臨床檢查,其操作簡便,檢測成本低廉。由于胰腺與肝臟之間相互影響,在對患者進行檢查時,還需要兼顧肝功能的檢查,但是其中的聯(lián)系較少有研究證實,對于哪些指標具有特異性還存在一定爭議。本研究也存在局限性:(1)樣本量較少,實驗結(jié)果存在一定程度的偏倚;(2)除了對生化指標的檢測外,還應該關(guān)注機制的研究,對一些因子的研究還不夠深入,在接下來的研究中需要進一步證實。
綜上所述,ALT、AST、ALP、DBIL及TBIL在鑒別膽源性和非膽源性胰腺炎中有較好的應用價值,CRP、ET-1和AMY在鑒別輕癥和重癥膽源性胰腺炎中有較好的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