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耀杰
中國藝術(shù)研究院話劇研究所
閱讀郭沫若當年所寫的相關(guān)文本,印象最深的是他寫給成仿吾的《獻詩——給C.F.——》,以及根據(jù)這首十四行詩擴展而成的長詩《懷C.F.》?!耙黄タ勺鹁吹奈浵仭?,是郭沫若對于像螞蟻一樣富于奉獻犧牲精神的合作伙伴和革命同志的神圣禮贊,成仿吾是承載了這種神圣禮贊的唯一人選。
成仿吾(1897—1984),原名灝,曾用名石厚生,湖南新化人。他3 歲時,父親成達陶病逝。5 歲時,祖父成明郁去世。1905年,成仿吾8 歲,二哥成浚吾11 歲,16 歲的大哥成劭吾考取留學日本的官費,遠赴日本攻讀機械造船。他們的母親戴月桃因身患重病,迎接未婚長媳劉俊英代為主持家務(wù)。這一年的7月,戴月桃病逝。
1910年,成劭吾回國補行婚禮,決定帶幼弟仿吾到日本讀書。13 歲的成仿吾到日本后進入名古屋第五中學一年級就讀,1914年夏天考入大學預科性質(zhì)、可以領(lǐng)取留學公費的岡山第六高等學校工科。
1915年夏天,來自四川樂山的24 歲的郭開貞從東京第一高等學校醫(yī)科預備班畢業(yè),升入岡山第六高等學校醫(yī)科,從而與19 歲的成仿吾相識。兩人都“抱著富國強兵的志向,幻想科學救國”,“又都有著對文學的狂熱”,這些共同的志趣使得他們“住在一起,一塊到六高上學,一塊登操山,一塊到旭川劃船,還一塊兒游了日本四國的栗林園和瀨戶內(nèi)?!?。
郭開貞就是后來的著名詩人郭沫若。1917年夏天,比郭沫若高一個年級的成仿吾考入東京帝國大學兵器科。1918年8月,郭沫若升入位于九州島福岡市博多灣的九州帝國大學醫(yī)科。
1920年2月13日下午,正在日本東京高等師范學校公費留學的田漢,按照時任上?!稌r事新報·學燈》副刊編輯宗白華的推薦,給郭沫若寄來第一封書信。忙于功課的郭沫若當晚開始給田漢寫回信,直到周日即2月15日深夜才把這封長信寫完,他在信中不僅坦誠公開了自己的婚姻生活和精神困境,而且特別談到了成仿吾:
我也要介紹一個好朋友給你,他姓成名灝字仿吾,這個人你可曾認識么?他進的是東大造兵科,現(xiàn)住在戶塚町字諏訪八二,月印精舍。他是很真摯樸訥的青年。他對于詩也很有些研究。他也有些新詩的著作。他最近寫信來,也說他很岑寂,莫有可以和他討論共活的人。若是你有暇時,你能同他往來,我看是決不會令你失望的。只是他是個最樸訥的人,莫有多的話講說的,要同他往來久了,才會知道他的性格呢!
1920年2月18日,田漢在回信中響應(yīng)道:“成灝君我本認得,可是沒有深交,他住的地方我還有熟人,隔幾天預備去會他細談一下?!?/p>
關(guān)于田漢建議要結(jié)集出版“歌德研究”的事情,郭沫若在1920年2月25日的第二封書信中回應(yīng)說:“我看我們似乎可以多糾集些同志來,組織個‘歌德研究會’,先把他所有的一切名著杰作,和關(guān)于他的名家研究,和盤翻譯介紹出來,做一個有系統(tǒng)的研究。歌德研究完了,然后再移向別的一個對象去?!挛峋幬以缫延行湃ネㄖ?。我想要是‘研究會’能成立時,他也是可以做個會員的。”
就在同一天,成仿吾的兩首白話新詩《青年》Sturm und Drang
(《狂飆突進》),經(jīng)郭沫若推薦刊登在上海《時事新報·學燈》上。在文藝創(chuàng)造方面先行一步的郭沫若,充當了成仿吾登上國內(nèi)文壇的引路人。1920年5月,田漢、宗白華、郭沫若的來往書信《三葉集》由上海亞東圖書館出版面世,成就了中國現(xiàn)代文學史上轟動一時的文壇佳話。按照郭沫若《創(chuàng)造十年》的說法,早在1918年8月,他就和張資平談過聯(lián)絡(luò)郁達夫、成仿吾等人創(chuàng)辦純文學雜志的設(shè)想;但是,直接激發(fā)郭沫若以及成仿吾致力于文藝創(chuàng)造的,顯然是《三葉集》的轟動效應(yīng):“我當時實在是有些躁性狂的征候,領(lǐng)著官費,養(yǎng)著老婆兒子,實際上不外是一條寄生蟲,而偏偏要自比屈原。就好像自己是遭了放流的一樣,就好像天高地闊都沒有自己可以容身之地?!以诙齼稍麻g竟至狂到了連學堂都不愿意進了。一天到晚踞在樓上只是讀文學和哲學一類的書?!?/p>
1921年1月18日,郭沫若提筆給田漢寫信的時候,恰好收到成仿吾的來信,其中寫道:“新文化運動已經(jīng)鬧了這么久,現(xiàn)在國內(nèi)雜志界的文藝,幾乎把鼓吹的力都消盡了。我們?nèi)舨患蓖炜駷懀瑢⒉粌H那些老頑固和那些觀望形勢的人要囂張起來,就是一班新進亦將自己懷疑起來了?!?/p>
關(guān)于臨近畢業(yè)的成仿吾,郭沫若在《創(chuàng)造十年》中介紹說:
當在這樣煩悶而動搖著的時候,仿吾也和我一樣在煩悶而動搖。他是學造兵科的人而要徹底地研究托爾斯泰,單是這一點已經(jīng)就可以知道他的矛盾。他在東京是和他的一位同鄉(xiāng)李鳳亭住在一道的。那是在一處私立大學學法政的人,在1921年的2月畢了業(yè),先回上海去了。泰東圖書局在那時打算改組編輯部,要分成法學、文學、哲學三科。李鳳亭任法學主任,李石岑任哲學主任,是已經(jīng)約定了的。李鳳亭便推薦仿吾為文學主任。于是仿吾就決定了回國的計劃……
1921年4月1日,稱病休學的郭沫若趕到日本門司港,和成仿吾同船前往上海。4月4日,兩個人來到上海馬霍路(今黃陂北路)德福里320 號泰東圖書局編輯所,見到了經(jīng)理趙南公等人:“擔任法學主任的李鳳亭已經(jīng)擔任了安慶法政學校的教職,……仿吾所當擔任的文學主任卻本來有一位姓王的人擔任著,那姓王的人也十分高興地歡迎著我們,說是他得了兩個很好的助手。這樣一來,在我倒是出于自動,沒有甚么,在仿吾要算是等于落進了一個騙局?!?/p>
郭沫若是一位比較情緒化的浪漫詩人,他的回憶錄里面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一些夸張?zhí)摌?gòu)的文學性描述。關(guān)于郭沫若、成仿吾等創(chuàng)造社成員與泰東圖書局的合作事宜,在1990年才得以面世的《趙南公日記》當中,有更加準確的原始記錄。
1921年2月13日,趙南公在日記中寫道:“四時,無為、風亭、靜廬、王靖等均來,……七時,始同至同興樓聚談。(一)編輯所組織暫定四五人,首重文學、哲學及經(jīng)濟,漸推及法政及各種科學。文學、哲學由王靖擔任,另聘成仿吾兼任科學,因成君能通英、法、德、日各國文字也。經(jīng)濟由鳳亭擔任?!?/p>
4月4日,趙南公寫道:“適成仿吾、郭沫若由日本來申,乃燕于同興樓?!?/p>
4月16日,趙南公在日記中介紹說,他與王靖商量編輯所減政辦法,成、郭二人決定留郭,“仿吾回湘,意欲復來,予以經(jīng)濟艱窘,不好強留”。
由此可知,趙南公當初是打算聘請成仿吾兼職擔任泰東圖書局編輯所的科學編輯。義無反顧地從事文藝創(chuàng)造和文學革命事業(yè),是成仿吾、郭沫若的情緒沖動和個人抉擇。成仿吾返回湖南,是犧牲自己的意愿和志趣,把原本留給自己的編輯位置讓給了更加具備文藝創(chuàng)造力和市場號召力的郭沫若。
成仿吾在返回湖南之前的4月21日,改寫了第一篇自傳小說《一個流浪人的新年》。小說以漂泊異國的流浪人在新年到來時的心理活動為線索,表現(xiàn)了他既不滿意社會現(xiàn)實又不甘心自暴自棄的矛盾心理。成仿吾在作品正文后面的“附言”中,明確表白了自己忠誠于文藝事業(yè)的使命感:“一切的藝術(shù),我想是生命的藝術(shù)。我的努力,也就在這一點。”
5月11日,留在上海的郭沫若與趙南公初步商定出版《創(chuàng)造》季刊。趙南公在日記中寫道:“予到編輯所,與沫若談《新曉》事,彼亦言恐不能按期出版。乃商決仍由王靖主持,另出一種季刊,名字《創(chuàng)造》,專容納沫若同志等文字?!?/p>
5月26日,趙南公又在日記中寫道:“二時,請沫若來談,據(jù)伊言,伊到東目的擬到京都、東京去走一趟,與同志一面趁暑假約定譯幾種好書,專譯述德文書,報酬辦法十分抽一,以售書為限,買稿暫不言及。予甚贊同,乃估計往來路費約百元左右,予允湊百廿番。四時同出,購金手環(huán)一支,計五十二番?!?/p>
也就是說,郭沫若在泰東圖書局充當了不足兩個月的策劃編輯,趙南公為他支付了172日元的現(xiàn)金。趙南公當年所扮演的角色,相當于現(xiàn)在從事風險投資的“天使投資人”,他與郭沫若之間當初的口頭約定,是10%的版稅收入。到了十年后的《創(chuàng)造十年》中,郭沫若卻把不足兩個月的時間改寫成三個月:“我在七月初旬便決定再往日本。這次我往日本的來往路費,是趙南公送我的。他送了我一百塊錢,還送了我老婆一只金鐲,是買成四十三塊袁頭。這一百四十三塊錢就算是我在編輯所里住了三個月,編譯了三四本書的報酬了?!?/p>
5月27日,郭沫若從上海乘船前往日本,5月30日回到福岡家中。6月1日抵達京都,拜訪第三高等學校的鄭伯奇。在京都期間,郭沫若見到了穆木天、李希賢(閃亭)、張鳳舉、張定釗、傅堂邁、沈尹默、蘇民生等人。6月4日晚上,郭沫若、李希賢一起乘車前往東京。6月8日下午,郭沫若在東京帝國大學學生宿舍改盛二館的郁達夫住處,和田漢、張資平、何畏(思敬)、徐祖正等人一起聚談《創(chuàng)造》季刊的供稿事宜,被郭沫若在《創(chuàng)造十年》中追認為“創(chuàng)造社的正式成立”。
1921年7月1日,郭沫若從日本福岡回到上海。7月16日,鄭伯奇暑假回國,在泰東編輯所和郭沫若同住。8月5日,郭沫若的“劇曲詩歌集”《女神》由泰東書局作為“創(chuàng)造社叢書”第一種出版發(fā)行,錄入1916年至1921年所作新詩及詩劇57 篇。隨后,朱謙之的《革命哲學》、郁達夫的《沉淪》、張資平的《沖積期化石》,分別作為創(chuàng)造社叢書第二、三、四種由泰東圖書局出版。
《創(chuàng)造》季刊第一卷第一期封面
《創(chuàng)造》季刊第二卷第一期目錄
在此期間,郭沫若經(jīng)過反復考量,決定返回日本福岡完成自己在九州帝國大學的醫(yī)科學業(yè),同時邀請郁達夫回國負責《創(chuàng)造》季刊的編輯工作。沒有能力也不情愿給專職編輯支付固定薪酬的趙南公,打算把郁達夫介紹到安徽法政專門學校賺取170 元的高薪,同時為泰東充當兼職編輯。
9月13日,郁達夫回到上海。9月14日下午,趙南公在日記中寫道:“睡至二時始起。陰雨。沫若、達夫、伯奇等來商?!秳?chuàng)造雜志》由達夫擔任匯齊編輯,《創(chuàng)造叢書》仍由沫若編輯。晚,宴于同興樓。周用吾來談安慶法校事。據(jù)云明甫、鳳亭均來信,言暫由同事分任,候達夫到。”
9月15日,趙南公在日記里記錄了郭沫若當天晚上的借酒發(fā)泄:“到編輯所,沫若已吃大醉,其言語之間似甚不滿于予者,予亦自覺對伊不起也。嗣同出,到裕德池沐浴,彼乃大吐。十二時出,彼與伯奇、達夫同返編輯所,余返店。”
9月16日,郭沫若乘船返回日本繼續(xù)學業(yè)。9月29日,上海《時事新報》刊登郁達夫撰寫的《純文學季刊〈創(chuàng)造〉出版預告》,其中寫道:“自文化運動發(fā)生后,我國新文藝為一二偶像所壟斷,以致藝術(shù)之新興氣運,澌滅將盡,創(chuàng)造社同人奮然興起打破社會因襲,主張藝術(shù)獨立,愿與天下之無名作家,共興起而造成中國未來之國民文學。”
這份“出版預告”是創(chuàng)造社正式成立的宣言書,按照筆畫簡繁列入“創(chuàng)造社同人”7 人名單的,依次是田漢、成仿吾、郁達夫、郭沫若、張資平、鄭伯奇、穆木天。
《創(chuàng)造》季刊第一期的稿件除了郁達夫的《茫茫夜》之外,都是由郭沫若組織的,其中包括郭沫若的《創(chuàng)造者(代發(fā)刊詞)》及歷史劇《棠棣之花》第2 幕、成仿吾的《詩十六首》和小說《一個流浪人的新年》、郁達夫的雜文《藝術(shù)私見》、田漢的《咖啡店一夜》、郭沫若的《海外飛鴻》,以及由達夫、沫若署名的《編輯余談》。由于郁達夫的《茫茫夜》遲遲不能殺青,原定于1922年1月1日出版的這期創(chuàng)刊號,直到5月才出版面世,版權(quán)頁上寫的卻是3月15日;又由于郁達夫急于返回日本參加畢業(yè)考試而沒有親自校對,導致這期刊物出現(xiàn)了“二千以上”的錯誤。
1922年7月2日,郭沫若再次返回上海,不久就從馬霍路搬到泰東書局在哈同路民厚南里692 號租下的編輯所新址,著手編輯《創(chuàng)造》季刊第二期。7月20日,從日本帝國大學經(jīng)濟學部畢業(yè)的郁達夫回到上海和郭沫若同住。由于郭沫若要返回日本繼續(xù)學業(yè)、郁達夫要到安慶法政專門學校繼續(xù)任教,他們決定請成仿吾到上海專門主持《創(chuàng)造》季刊的編輯事務(wù)。
成仿吾于1921年4月返回湖南,先到湖北漢陽兵工廠擔任過一段工藝師,不久回到長沙在楚怡工藝學校任教,并兼任長沙兵工廠技正。他在長沙和大哥成劭吾住在肇嘉坪3 號,這是一座古老的院落,成劭吾的好友方鼎英、王錫周也住在這里。1922年6月5日,成仿吾給遠在日本的郭沫若寫信,心里掛念的還是他們共同的文藝創(chuàng)造和文學革命事業(yè):“我們的叢書已經(jīng)出了幾種,雜志也出來了。你們大家都很出了力,只是我太不中用了。……我在長沙這一年的光景,酷像一個漂緲的游魂,坐又不是,站又不是,只在一半破壞了的長沙城上,望著滿目的荒墳……”
9月3日,郭沫若從上海乘船返回日本。12日,郭沫若在致郁達夫信中寫道:“我回福岡已經(jīng)六天了。今天接到了你九月五日的信,想來你此刻也得安抵安慶了?!挛崽幬伊⒖虒懶湃?,我望你也寫信去。我更望你多在創(chuàng)作方面努力,我們至終的生命究竟還是這一途?!?/p>
10月初,成仿吾從長沙來到上海,入住民厚南里接編《創(chuàng)造》季刊第三期。他于10月4日創(chuàng)作短篇小說《灰色的鳥》,主人公丁先生依然是一個自傳性質(zhì)的“流浪人”,他在孤寂艱難中奮不顧身地探索著自己的人生道路:“我們的祖國與全人類的真的光明,還是要我們犧牲一切去創(chuàng)造。我雖然這般弱小,我愿把我的全身心,往這方面做去?!?/p>
1923年4月2日,從日本九州帝國大學醫(yī)科畢業(yè)的郭沫若帶著郭安娜和三個孩子回到上海,與成仿吾同住民厚南里泰東圖書局編輯所。第二天,辭去安慶法政專門學校教職的郁達夫,帶著妻子孫荃以及兒子和女仆,也擠進這座上下兩層的弄堂房子。三個人打定主意,要過一種為文學而戰(zhàn)的“籠城生活”。關(guān)于成仿吾“犧牲一切去創(chuàng)造”的精神面貌,郭沫若特別介紹說:“仿吾住在泰東編輯所里,也和我向來是一樣;他沒有正式受過聘書,也沒有領(lǐng)過一次薪水。他人又厚道,……自從去年10月到了泰東,住了半年,除吃飯而外,也沒有用過泰東一個錢,弄到連坐電車的錢都沒有?!?/p>
1923年5月13 號,為紀念《創(chuàng)造》季刊創(chuàng)刊一周年,郭沫若、郁達夫、成仿吾共同編輯的《創(chuàng)造周報》第一期發(fā)刊,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成仿吾奮不顧身四面出擊的文藝評論《詩之防御戰(zhàn)》。
成仿吾在文章中先為文學尤其是詩歌設(shè)定了一個標準答案:“文學始終是以情感為生命的,情感便是它的終始。至少對于詩歌我們可以這樣說。不僅詩的全體要以它所傳達的情緒之深淺決定它的優(yōu)劣,而且一句一字亦必以情感的貧富為選擇的標準?!苯酉聛?,便是他對于整個中國詩壇的沉重一瞥:“現(xiàn)在試把我們目下的詩的王宮一瞥,看它的近情如何了。一座腐敗了的宮殿,是我們把它推翻了,幾年來正在重新建造。然而現(xiàn)在呀,王宮內(nèi)外遍地都生了野草了……”在成仿吾的一瞥之下,胡適的《嘗試集》、康白情的《草兒》、俞平伯的《冬夜》、徐玉諾的《將來的花園》、周作人的小詩、宗白華和冰心的哲理詩,都是詩歌宮殿里面需要清除的“野草”。成仿吾賦予創(chuàng)造社的文藝創(chuàng)造和文學革命的神圣使命是:“我們要起而守護詩的王宮,我愿與我們的青年詩人共起而為這詩之防御戰(zhàn)!”
1923年,成仿吾(左)、郭沫若(中)、郁達夫(右)攝于上海
成仿吾自稱是“除去一切功利”的四面出擊,很快招來相應(yīng)的反擊。文學研究會于1923年6月2日出版的《文學旬刊》刊登何宏圖的“雜感”,批評“最近的某種刊物,其中有一位自命現(xiàn)代批評家的,像那由黑松林里跳出來的李逵一般,手持板斧亂砍”。6月12日,梁實秋在致成仿吾信中評論說:“《文學旬刊》曾有人暗射的比你做為‘黑松林里跳出來的李逵’。我希望你不要以為這句話是污辱你?!诂F(xiàn)在國內(nèi)這種烏煙瘴氣的妖魔鬼怪的文藝界里,只有一個李逵,我還嫌少呢?!?/p>
在成仿吾的心目中,這種四面出擊的文藝批評,只是他極力反抗“社會全體”的一種表現(xiàn):“我抱了反抗的宗旨回到中國來,你是知道的。這三年中間,我的反抗有時雖然也成了功,然而最后的結(jié)果卻是弄得幾乎無處可以立足,不僅多年的朋友漸漸把我看得不值一錢,便是在我自己并沒有野心想要加入的文學界——在這樣的文學界,我也不僅遭了許多名人碩學的傾陷,甚至一些無知識的群盲也群起而罵我是黑旋風,罵我是匹瘋狗?!斎晃业姆纯箾Q不是對向他們,我反而覺得他們有憐憫的必要;我的反抗是對向釀成這種現(xiàn)象的社會全體。”
郭沫若在《創(chuàng)造十年》里極力推崇的,就是成仿吾像黑旋風李逵一樣奮不顧身沖鋒陷陣的反抗和犧牲精神:“那篇文章除掉仿吾之外誰也不會做的,因為凡是多少要顧慮一下飯碗問題的人,誰個敢于做出那樣的文章?至少我就不敢。……仿吾因為那篇文章便得罪了胡適大博士,周作人大導師,以及文學研究會里面的一些大賢小賢?!?/p>
(未完待續(xù))
注釋:
[1]成仿吾:《懷念郭沫若》,原載《文匯報》,1982年11月24日。引自《成仿吾文集》,山東大學出版社1985年1月版,第309頁。
[2]《郭沫若致田漢》,1920年2月15日,原載《三葉集》,上海亞東圖書館1920年5月版。引自《郭沫若全集·文學編》第15 卷,人民文學出版社1990年7月版,第41—42頁。
[3]《田漢致郭沫若》,見《郭沫若全集·文學編》第15卷,第61頁。
[4]《郭沫若致田漢》,見《郭沫若全集·文學編》第15 卷,第68頁。
[5][6][7][8][12][13][18][22]郭沫若著:《創(chuàng)造十年》,上?,F(xiàn)代書局1932年9月版。引自《郭沫若全集·文學編》第12 卷,人民文學出版社1992年10月版,第79—85頁、81—82頁、85—86頁、90頁、105頁、119頁、167頁、169頁。
[9]《趙南公日記》最早披露于陳??档摹秳?chuàng)造社元老與泰東圖書局——關(guān)于趙南公1921年日記的研究報告》,文載百家出版社1990年6月出版的《中華文學史料》1990年第1 輯。2016年8月,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出版一函六冊的《趙南公日記》影印版,錄入趙南公1921年的全年日記手稿。另據(jù)王無為在署名王新命的回憶錄《新聞圈里四十年》第181頁介紹,李鳳亭早在1919年年底就已經(jīng)回國,住在上海法租界同善里的《正報》編輯部樓上,給孫洪伊(伯蘭)充當幕僚清客。該書由臺灣龍文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于1993年3月出版。
[10]刊載于《創(chuàng)造》季刊第一卷第一期,版權(quán)日期1922年3月15日,實際出版日期為1922年5月。
[11]《趙南公日記》,1921年5月26日,《趙南公日記》影印版,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16年8月版。
[14]《趙南公日記》,1921年9月14日。“明甫”,是新上任的安慶法政學校校長光明甫,他是李鳳亭、周用吾、趙南公諸人共同的朋友。
[15]史若平編:《成仿吾研究資料》,知識產(chǎn)權(quán)出版社2011年3月版,第390頁。
[16]林甘泉、蔡震主編:《郭沫若年譜長編》第1 卷,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7年版,第224頁。
[17]原載《創(chuàng)造》季刊第一卷第三期,1922年12月。引自《成仿吾文集》,第334頁。
[19]成仿吾:《詩之防御戰(zhàn)》,見《成仿吾文集》,第75—88頁。
[20]《梁實秋致成仿吾》,1923年6月12日,刊載于《創(chuàng)造周報》第13 號,1923年8月5日,標題為《通信二則》。
[21]成仿吾:《江南的春訊》,文載《創(chuàng)造周報》第48號,1924年4月13日,是針對郁達夫的北京來信《北國的微音》寫下的回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