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倩梅 林日華 張玉艷 劉銀歡
特應性皮炎主要是指具備有家族遺傳傾向的易患哮喘、過敏性鼻炎、濕疹等疾病的,機體內(nèi)的血清中免疫球蛋白E(IgE)含量高、嗜酸性粒細胞含量增高、對異種蛋白過敏,且有相應的濕疹臨床表現(xiàn)的一種疾?。?]。目前臨床上對于小兒特應性皮炎病因的診斷還沒有明確的結論,可能與遺傳易感性、食物過敏原的刺激、自身抗原、感染等因素有關,臨床上對于小兒特應性皮炎患兒主要為止癢、抗感染等對癥治療[2],吡美莫司是一種抗炎止癢的藥物,在激素依賴性皮炎等皮膚病中的應用較多[3],但在小兒特應性皮炎治療中應用的相關研究較少,本文主要目的為探究吡美莫司治療小兒特應性皮炎的效果及藥學分析。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9 年3 月~2020 年6 月本院收治的60例小兒特應性皮炎患兒作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其分為吡美組和他克組,每組30例。吡美組患兒中男女比為16:14,年齡2~11 歲,平均年齡(6.81±1.61)歲;病程1~3 年,平均病程(2.05±0.43)年。他克組患兒中男女比為17:13,年齡2~12 歲,平均年齡(6.92±1.70)歲;病程1~4 年,平均病程(2.08±0.64)年。兩組患兒的性別、年齡、病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①治療前1 個月內(nèi)未使用其他藥物治療;②皮損面積在全身體表面積中所占比例>5%;③肝腎功能正常;④年齡≥2 歲。排除標準:①合并惡性腫瘤患兒;②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陽性患兒。
1.2 方法 他克組患兒采取他克莫司進行治療,將他克莫司軟膏[安斯泰來制藥(中國)有限公司,國藥準字J20140147]涂抹于患處,2 次/d,觀察患兒用藥的反應。吡美組患兒采取吡美莫司進行治療,將吡美莫司軟膏(德國Novartis Pharma Produktions GmbH,注冊證號H20170004)涂抹于患處,2 次/d,觀察患兒的用藥反應。
1.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1.3.1 評估比較兩組患兒的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 包括皮膚瘙癢、皮膚灼熱、皮膚刺痛、皮膚發(fā)紅等。
1.3.2 統(tǒng)計比較兩組患兒的皮損以及瘙癢癥狀積分[4]總分為0~10 分,分數(shù)越高說明患兒的皮損以及瘙癢的癥狀越發(fā)嚴重。
1.3.3 評估比較兩組患兒的治療效果 以癥狀積分下降指數(shù)(SSRI)進行評估[5],SSRI=(治療前總積分-治療后總積分)/治療前總積分×100%,若患兒的瘙癢癥狀和皮損完全消失,SSRI>90%則判定為治愈;若患兒的瘙癢癥狀和皮損明顯緩解,60%≤SSRI≤90%,則判定為顯效;若患兒的瘙癢癥狀和皮損有所緩解,20%≤SSRI≤59%,則判定為有效;若患兒的瘙癢癥狀和皮損未見改善或加重,SSRI<20%,則判定為無效。治療總有效率=治愈率+顯效率。
1.3.4 評估比較兩組患兒治療前后的生活質(zhì)量評分 應用兒童生活質(zhì)量測定量表(PedsQLTM)[6-8]進行評估,主要包括生理功能、軀體癥狀、情感功能、社交功能和認知功能5 個維度,分別包含9 個條目、10 個條目、12 個條目、5 個條目和9 個條目,每個條目均可分為0 級(從來沒有)、1 級(幾乎沒有)、2 級(有時有)、3 級(經(jīng)常有)和4 級(一直有),分別記為100、75、50、25、0 分,各維度的評分=所包含條目分數(shù)/條目數(shù),且評分與患兒生活質(zhì)量呈正比。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1.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采用t 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兒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比較 他克組患兒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56.67%,吡美組患兒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23.33%,吡美組患兒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低于他克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兒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比較[n(%)]
2.2 兩組患兒皮損以及瘙癢癥狀積分比較 吡美組患兒的皮損癥狀積分(4.18±1.47)分以及瘙癢癥狀積分(4.35±1.62)分均低于他克組的(6.21±1.55)、(6.49±1.71)分,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兒皮損以及瘙癢癥狀積分比較(,分)
表2 兩組患兒皮損以及瘙癢癥狀積分比較(,分)
注:與他克組比較,aP<0.05
2.3 兩組患兒治療效果比較 他克組患兒的治療總有效率為60.00%,吡美組患兒的治療總有效率為90.00%,吡美組患兒的治療總有效率明顯高于他克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兒治療效果比較[n(%),%]
2.4 兩組患兒生活質(zhì)量評分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兒生理功能、軀體癥狀、情感功能、社交功能、認知功能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兒生理功能、軀體癥狀、情感功能、社交功能、認知功能評分均明顯高于本組治療前,且吡美組明顯高于他克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兒生活質(zhì)量評分比較
一般特應性皮炎好發(fā)于小兒,其不同的發(fā)病時期濕疹狀況不同,例如嬰兒期發(fā)病會呈現(xiàn)出急性、亞急性濕疹狀,好發(fā)于面頰部與額部,有劇烈的瘙癢,根據(jù)滲出液可分為干燥型和滲出型;兒童期和青年期發(fā)病則會呈現(xiàn)出亞急性、慢性的濕疹狀況,好發(fā)于四肢曲側,有癢疹型和濕疹型兩種[9,10]。小兒特應性皮炎治療方案擬定為常規(guī)應用潤膚膏、局部應用糖皮質(zhì)激素、抗感染等,吡美莫司是一種子囊霉素巨內(nèi)酰胺的衍生物,不僅對T 細胞活化有抑制作用,還具有親脂性、抗炎性,其與細胞胞質(zhì)受體免疫親和蛋白的親和力較高,二者結合后通過對鈣調(diào)神經(jīng)磷酸酶活性的抑制對炎癥細胞因子的產(chǎn)生和釋放產(chǎn)生抑制作用[11],外用于小兒特應性皮炎時,能夠?qū)純浩鸬街拱W、抗炎、調(diào)節(jié)免疫力的作用[12,13],故本次研究中,吡美組患兒的皮損癥狀積分(4.18±1.47)分以及瘙癢癥狀積分(4.35±1.62)分均低于他克組的(6.21±1.55)、(6.49±1.71)分,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吡美組患兒的治療總有效率為90.00%,明顯高于他克組的60.00%,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兒生理功能、軀體癥狀、情感功能、社交功能、認知功能評分均明顯高于本組治療前,且吡美組明顯高于他克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說明吡美莫司的治療效果明顯優(yōu)于他克莫司的效果。此外,根據(jù)實驗數(shù)據(jù)研究可知,吡美組患兒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23.33%,低于他克組的56.67%,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由此可知,吡美莫司能夠明顯緩解小兒特應性皮炎的不適癥狀,提高其安全性。
綜上所述,將吡美莫司應用于小兒特應性皮炎患兒的治療中,能夠有效對癥處理皮損以及瘙癢狀況,且有效性和安全性較高,有助于改善小兒患兒的生活質(zhì)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