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國英
目前,臨床治療糖尿病以運動鍛煉、飲食控制及藥物治療為主,著重強調(diào)控制HbA1c 及血糖等指標水平,以此能大大降低血管病變及感染的發(fā)生風險。值得注意的是,近年來相關(guān)研究資料顯示,糖尿病的并發(fā)癥發(fā)生風險高低與患者自身血糖指標、血脂指標及血流變指標控制效果之間存在密切關(guān)系[1,2]。由此可見,有效控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指標、血脂指標及血流變指標對改善患者機體預后及提高用藥安全性具有顯著價值[3]。其中,二甲雙胍是臨床治療2 型糖尿病的常用藥物,該藥物的臨床療效相對確切,但僅僅依靠藥物特異性抑制胃腸道血糖吸收難以保證其血脂水平得到有效控制,所以,此次主要分析二甲雙胍聯(lián)合阿卡波糖控制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的效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9 年6 月~2020 年6 月本院收治的104例糖尿病患者,符合臨床有關(guān)糖尿病的診斷標準,且所有患者及其家屬均在知情條件下簽署相關(guān)治療同意書;排除合并其他嚴重臟器疾病及嚴重精神障礙者。將患者按隨機盲選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52例。對照組男女比例29∶23;年齡42~78 歲,平均年齡(58.63±7.32)歲;病程3~16 年,平均病程(7.8±3.2)年。觀察組男女比例28∶24;年齡43~79 歲,平均年齡(58.64±7.33)歲;病程3~16 年,平均病程(7.9±3.1)年。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兩組患者入院均實行常規(guī)糖尿病干預,即指導患者進行戶外鍛煉,按醫(yī)囑用藥及合理飲食等。在此基礎上,對照組患者采取常規(guī)方法治療,給予鹽酸二甲雙胍片(深圳中聯(lián)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23251)3 次/d,500 mg/次,隨餐口服;并根據(jù)患者具體血糖水平對用藥劑量進行合理調(diào)整,劑量控制在≤2.5 g/d。觀察組患者實施二甲雙胍聯(lián)合阿卡波糖治療,鹽酸二甲雙胍片用法與對照組一致;阿卡波糖片(Bayer Vital CmbH,國藥準字H20090123)3 次/d,50 mg/次,隨餐口服;結(jié)合患者血糖指標水平合理調(diào)整用藥劑量。兩組患者均連續(xù)治療3 個月。
1.3 觀察指標 ①血糖指標,抽取患者清晨空腹靜脈血液樣本,進行治療前后血糖指標水平檢測,包括FPG、PBG、HbA1c。②血脂指標,利用高效液相色譜法,使用半自動化升華分析儀測定患者治療后的血脂指標,包括TG、TC、LDL-C、HDL-C。③血流變學指標,選擇北京普利醫(yī)療器械公司生產(chǎn)的LBY-M6B 儀器,測定患者治療后的全血高切粘度、全血低切粘度、血漿粘度及EDI 水平。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 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 表示,采用t 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治療前后血糖指標對比 治療前,兩組FPG、PBG、HbA1c 水平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FPG、PBG、HbA1c 水平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前后血糖指標對比()
表1 兩組治療前后血糖指標對比()
注: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aP<0.05
2.2 兩組患者血脂指標對比 對照組治療后TG 為(2.13±0.54)mmol/L、TC 為(4.82±0.53)mmol/L、LDL-C為(3.74±0.51)mmol/L、HDL-C 為(1.36±0.32)mmol/L;觀察組治療后TG 為(1.68±0.22)mmol/L、TC 為(4.12±0.42)mmol/L、LDL-C 為(3.02±0.33)mmol/L、HDL-C 為(1.74±0.64)mmol/L。治療后,觀察組TG、TC、LDL-C水平均低于對照組,HDL-C 水平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5.565、7.464、8.547、3.830,P<0.05)。
2.3 兩組患者血流變學指標對比 對照組治療后全血高切粘度為(6.22±0.54)mPa·s、全血低切粘度為(8.34±0.87)mPa·s、血漿粘度為(1.81±0.31)mPa·s、EDI 為(0.63±0.22)TK;觀察組治療后全血高切粘度為(5.62±0.45)mPa·s、全血低切粘度為(7.51±0.63)mPa·s、血漿粘度為(1.63±0.22)mPa·s、EDI 為(0.82±0.35)TK。治療后,觀察組全血高切粘度、全血低切粘度、血漿粘度均顯著低于對照組,EDI 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6.155、5.572、3.415、3.314,P<0.05)。
糖尿病是臨床常見的一種代謝性疾病,此類疾病患者存在并發(fā)癥多、治療難度大等鮮明臨床特征,目前已演變發(fā)展為全球范圍的一大公共健康問題,并且該疾病患者呈現(xiàn)出明顯的年輕化發(fā)展趨勢。與此同時,相關(guān)研究資料顯示:糖尿病患者機體長時間處于高血糖狀態(tài),會損傷血管,并增加發(fā)生心腦血管疾病的風險[4]。從現(xiàn)狀來看,藥物是治療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方法,然而通常采取單獨藥物治療難以取得滿意的效果,可采取聯(lián)合用藥治療。
本次研究中采用二甲雙胍作為臨床治療糖尿病的常用藥物之一,其應用相對廣泛,但是單一使用二甲雙胍難以有效控制血糖指標水平,并且易增加用藥不良反應,進而可能產(chǎn)生耐藥菌株[5]。阿卡波糖屬于一種餐后降糖藥物,其不良反應少、服藥便捷、易吸收,且與二甲雙胍聯(lián)合使用能明顯改善患者的血糖、血脂指標水平[6]。其中,二甲雙胍主要通過減少小腸內(nèi)膽固醇合成及存儲等方式減少血液內(nèi)TG 及極低密度脂蛋白(VLDL)含量;阿卡波糖則能充分發(fā)揮脂類代謝作用,進而控制血脂指標水平;兩種藥物聯(lián)用能強化患者機體胰島素敏感性,降低負荷后胰島素水平,進而起到直接或間接降脂的作用[7-9]。此外,將二甲雙胍與阿卡波糖聯(lián)合應用能保證用藥安全性,降低腹瀉、腹痛等胃腸道不良反應發(fā)生率。
本次研究結(jié)果顯示,治療后,觀察組FPG、PBG、HbA1c 水平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TG、TC、LDL-C 水平均明顯低于對照組,HDL-C 水平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全血高切粘度、全血低切粘度、血漿粘度均顯著低于對照組,EDI 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對糖尿病患者實施二甲雙胍聯(lián)合阿卡波糖治療效果顯著,可有效控制血糖水平,降低血液粘稠度,改善血流變學指標,因此值得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