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立慶 付強 李鐸 樸正姬 杜健峰 王天保
隨著我國人口的老齡化,老年心力衰竭的發(fā)病率增加,心力衰竭患者群體擴大,目前>65 歲人群中心力衰竭的發(fā)病率可達6%~10%,給老年人群的生命健康帶來極大威脅[1]。當各種心臟結構或功能疾病進行到末期就出現(xiàn)了心力衰竭這種臨床綜合征,主要表現(xiàn)為身體疲乏、呼吸困難與肺淤血、體循環(huán)淤血或外周水腫等液體潴留癥狀[2],最終導致死亡。臨床較為常見的是左心力衰竭,之后可繼發(fā)右心力衰竭直至全心力衰竭。因為在正常人體血液循環(huán)過程中肺靜脈中的含氧動脈血入左心房后,通過位于左心房與左心室之間的二尖瓣進入左心室,左心室通過收縮將二尖瓣關閉,主動脈就被灌入動脈血,并輸送到全身??扇缛粜氖抑貥媽е露獍隉o法完全關閉,左心室的收縮會有一部分動脈血反流至左心房,機體得到的血量減少已無法達到自身機體正常需求量,患者痛苦不斷增加,交感神經(jīng)不斷增強興奮性,導致神經(jīng)系統(tǒng)與內分泌增強活躍性,最終使心肌損傷加重,心力衰竭進展加快。在開展臨床治療時,先從抑制心室重構開始盡量減緩心力衰竭發(fā)展,以改善患者的預后狀態(tài)。臨床常用正性肌力藥物在短期內增強心肌收縮力,多數(shù)臨床工作者選擇兒茶酚胺類及磷酸二酯酶抑制劑進行治療,以將血流動力學在短時間加以穩(wěn)定,但如患者長期使用會對心肌細胞及靶器官造成損傷,惡化了患者病情,患者的死亡率也相應增加[3]。研究表明[4,5],沙庫巴曲纈沙坦能夠顯著降低患者N 末端B 型鈉尿肽前體(NT-proBNP)水平、減少患者因心力衰竭惡化住院或門急診就診次數(shù),推薦用于美國紐約心臟病協(xié)會(NYHA)心功能Ⅲ~Ⅳ級有LVEF 降低癥狀的心力衰竭患者?,F(xiàn)對沙庫巴曲纈沙坦鈉片在臨床治療射血分數(shù)降低慢性心力衰竭時可以取得的療效加以分析研究,并闡述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8 年10 月~2020 年6 月本院心內科收治的射血分數(shù)降低心力衰竭患者82例,隨機分為對照組及觀察組,每組41例。對照組男25例、女16例,年齡最小38 歲,最大79 歲,平均年齡(62.1±8.2)歲;病程1~8 年,平均病程(4.5±1.8)年。觀察組男23例、女18例;年齡最小37 歲,最大78 歲,平均年齡(62.6±8.6)歲;病程1~8 年,平均病程(4.3±1.7)年。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使用常規(guī)抗心力衰竭藥物治療,為患者使用利醛固酮受體拮抗劑、血管活性藥物、硝酸酯類藥物、β 受體阻滯劑、利尿劑等常規(guī)抗心力衰竭藥物行臨床治療,對患者嚴格限制鹽脂攝入量,并進行日常臥床護理。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加用沙庫巴曲纈沙坦鈉片(北京諾華制藥有限公司分裝,國藥準字J20190001),最初服用量為50 mg/次,2次/d,根據(jù)患者耐受情況每2~4 周倍增一次,直至100 mg/次、2 次/d 的維持劑量,連續(xù)治療3 個月。
1.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①治療前后檢查超聲心動圖,測定LVEDD、LVESD、LVEF、LVESV、LVEDV;②治療前后測定SBP、DBP、Scr、血清鉀、血清鈉;③比較兩組臨床療效,療效判定標準:顯效:臨床癥狀全部消失,NYHA 心功能分級改善≥2 級;有效:臨床癥狀明顯緩解,NYHA 心功能分級改善1 級;無效:臨床癥狀依然存在甚至加重,NYHA 心功能分級無變化。總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例數(shù)×100%。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3.0 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采用t 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92.68%高于對照組的73.17%,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n,n(%)]
2.2 兩組治療前后心功能各指標比較 治療前,兩組LVEDD、LVESD、LVEF、LVESV、LVEDV 比 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LVEDD、LVESD、LVESV、LVEDV 小于對照組,LVEF 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心功能各指標比較()
表2 兩組治療前后心功能各指標比較()
注: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aP<0.05
2.3 兩組治療前后血壓及血生化指標比較 治療前,兩組SBP、DBP、Scr、血清鉀、血清鈉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SBP、DBP 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Scr、血清鉀、血清鈉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治療前后血壓及血生化指標比較()
表3 兩組治療前后血壓及血生化指標比較()
注: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aP<0.05;1 mm Hg=0.133 kPa
射血分數(shù)降低慢性心力衰竭是臨床較難克服的心血管疾病,心臟彩超常提示左室射血分數(shù)降低,考慮有左心力衰竭的情況。在伴有嚴重的主動脈瓣狹窄,或者主動脈縮窄等問題時,左室射血分數(shù)也能夠明顯出現(xiàn)降低情況,隨著時間的延長心力衰竭癥狀加強后會引發(fā)嚴重后果。引起射血降低的主要病理基礎是心臟擴大,心肌的收縮力減弱等。另外當心臟出現(xiàn)擴大,而心肌收縮力同時減弱,并引發(fā)的射血分數(shù)降低時即為射血分數(shù)降低慢性心力衰竭,其中最要的指標為心室重構[6,7]。Mori 等[8]研究也發(fā)現(xiàn)射血分數(shù)降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經(jīng)抗心力衰竭治療后可有效逆轉心力衰竭重構,改善NYHA 心功能分級。Hobbs 等[9]研究顯示 LVEF 為40%~50%的心力衰竭患者5 年死亡率達26%。因此改善射血分數(shù)降低患者預后的重要途徑是降低心血管死亡率和提高心力衰竭生存率,研究顯示與依那普利相比,沙庫巴曲纈沙坦能使射血分數(shù)降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血管死亡風險降低20%,因心力衰竭再住院風險降低21%[10,11]。《中國心力衰竭診斷和治療指南2018》將血管緊張素受體腦啡肽酶抑制劑(ARNI)列為心力衰竭治療的Ⅰ類推薦用藥,以降低心力衰竭患者的心血管死亡風險和因心力衰竭再住院風險[12]。
沙庫巴曲纈沙坦鈉片是沙庫巴曲結合纈沙坦兩種藥物通過氫鍵方式融合。在藥物進入人體后沙庫巴曲可通過代謝合成LBQ657 這種活性代謝產(chǎn)物,從而達到對腦啡肽酶的抑制作用,減少和延緩腦鈉肽的降解[13]。在阻斷血管緊張素Ⅱ(AngⅡ)的1 型受體(AT1)過程中纈沙坦能夠通過LBQ657 來增強肽類水平,從而達到擴張血管、利鈉、利尿、抑制交感神經(jīng)興奮性、抑制心肌細胞纖維化等作用[14]。
綜上所述,沙庫巴曲纈沙坦在抑制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tǒng)的同時還能夠起到調節(jié)利鈉肽系統(tǒng)的獨特雙重作用,在藥物的聯(lián)合作用下有效提高心力衰竭患者的生活質量,為慢性心力衰竭的藥物治療提供了新思路、新手段,值得在臨床推廣使用。